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7-01-14 21:38艾德强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种牦牛青海省

艾德强,拉 环

(1.甘肃省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2.青海省畜牧总站,西宁 810001)

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艾德强1,2,拉 环2

(1.甘肃省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2.青海省畜牧总站,西宁 810001)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丰富,特别是地方品种的优异种质特性,是几千年来多样化自然生态环境所选择的结果,也是长期选育的结果,许多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杂交优势明显和产品优质的特点,但随着生态环境和生产状况的不断变化,青海省地方品种保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文章就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

青海;品种资源;生物多样性;保种;利用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畜禽遗传资源宝库的基础[1],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生物资源,做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是提高遗传育种水平和生物技术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护食物供给与安全,对青海省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 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现状

青海省主导牲畜品种有藏羊(高原型、山谷型、欧拉型)、贵德黑裘皮羊、蒙古羊、山羊(柴达木山羊、其他地区山羊)、牦牛(高原型、环湖型、长毛型、白牦牛)、黄牛(柴达木黄牛和其他地区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此外尚有驴、骆驼和猪、藏獒、藏犬等品种。培育成功并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有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培育成功未经审定的品种有青海挽乘兼用马。引进品种多达20多个[2]。

1.1 地方品种资源

青海省原有牲畜品种有藏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山羊、牦牛、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青海毛驴、骆驼、互助猪、海东鸡14个品种。

在现有的地方品种中,藏羊和牦牛是青海省家畜的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在全省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青海藏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根据其生态环境,结合生产、经济特点可分为高原型、山谷型、欧拉型3类,其中高原型藏羊是青海省藏羊的主体,占全省藏羊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海北等广阔的高原牧区。高原型藏羊体格较大、毛辫较长,生产著名的“西宁毛”,是优良的地毯毛原料。山谷型藏羊,体格较小,被毛较短,多数羊无毛辫,毛质较差,产毛量也较低。欧拉型藏羊,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久治县的部分地区,现存栏约70万只,主要特点是体大、肢长,产肉性能好,被毛短,基本无毛辫结构,干死毛特别多,产毛量很低。牦牛有高原型、环湖型、长毛型和白牦牛4个类型。高原型牦牛所处的生态环境基本和高原型藏羊相同,它的冷季草场比藏羊更高,更为阴冷潮湿;体格大,产肉性能好。环湖型牦牛分布在环湖四周海拔较低、气候较好的寒冷干燥地区,体型较小,产肉量较低。长毛型牦牛分散全省各地,但以环湖地区较多。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中心产区在门源、互助两县,该地区海拔低,气候温和,牧草不甚充裕;其特点是全身白毛,体型较小,适应性较差,生产性能较低,存栏量较少[3-4]。

由于从解放到现在不同程度的改良,使青海省个别品种几乎全部被改良,纯种现存栏数量较少,如柴达木山羊、蒙古羊、柴达木黄牛等;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机械化的发展,马(包括驴)品种群体数量逐年减少,贵德黑裘皮羊数量也较少,虽然在保种,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牧民群众不愿意饲养,造成数量不断减少。

1.2 培育畜禽品种资源

青海省培育成功的品种有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大通牦牛。培育成功后,未进行验收的一个品种为青海挽乘用马。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是在环湖地区条件较差的刚察县境内培育而成的,其特点是适应高寒牧区,成年公、母羊剪毛前体重分别为90.72 kg和38.66 kg,剪毛量分别为4.65~8.60kg、4.43~4.60kg,毛长分别为9.92cm和8.60cm,细度以66支为主。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在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等州培育,因导入的血液不同,形成了柴达木型和环湖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56.00 kg和37.10 kg,产毛量因地区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公羊毛长10cm以上、母羊9cm以上。柴达木绒山羊在柴达木盆地培育成功,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7.43 kg和26.45 kg,产绒量分别为0.22 kg和0.19 kg。

1.3 野生经济动物资源

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种类全,分布广,有鸟类200多种,占全国的1/4,兽类50多种,占全国的1/3。每平方千米有经济禽兽57只左右。其中旱獭、狐狸、野兔等小型动物约2 000万只,各类鹿10万余只,野牦牛、野驴10多万头,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等8种。还有其他比较珍贵的稀有动物几十种[5]。

2 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地方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体质结实、耐粗饲、生产力低而用途多的特点,由于受高产通用性强的外来品种的影响,青海省地方品种正处于存亡的危急时刻。地方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问题显得迫切而重要。就保种而言,绝对化保种是难以实现的。需要经常保存起来的品种资源仅仅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包括种群增殖部分在内的非保种群都要进行充分开发利用。

近年来,青海省在加强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加强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新品种培育和其他家畜保种的同时,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和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及遗传材料,如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皮尔蒙特牛、鲁西黄牛、娟姗牛、荷斯坦牛等多个肉、奶新品种;羊品种有萨福克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波得代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等品种;猪种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蛋鸡品种主要有新罗曼、海兰、迪卡等优良品种;肉鸡品种主要有艾维茵、明星、红宝、京黄等良种,这些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对青海省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种畜禽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要加快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步伐,依靠外来品种杂交改良容易丧失地方品种独有的优良基因,单纯的保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难以奏效。必须坚持保种、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相结合,以开发利用为前提,实施开发式保护,以开发促保种,以保种促开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畜禽品种资源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1 保护体系建设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青海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护体系不健全,由于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以现有的畜禽品种资源为素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保护和开发利用脱节,缺乏创新机制,畜禽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例如青海地方品种海东鸡由于养殖场(户)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引入杂交品种替代,致使海东鸡存栏数量逐年减少,濒临绝种,因此该品种的保种扩群已迫在眉睫,就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而言,一是要利用市场,二是要引导发展。以鼓励引导更多的养殖企业、农户参与到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中,更大程度地保存畜禽遗传基因。

3.2 对畜禽品种资源的研究不深

青海省虽然对一些地方畜禽品种进行了生理生化、肉质、遗传方面的测定,但对各畜禽品种的评价不全、不系统,对畜禽品种的遗传特征、特性了解不多,有些地方品种的地方标准尚未制定,品种资源的遗传特性未被充分认识和重视,有很多珍贵的畜禽品种未被发现,以致宝贵的品种资源没有被有效保护,给保种工作带来困难。

3.3 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在“引进品种”的吸引下,青海省个别地区过分强调和注重“引进品种”的引入和发展,放松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由于受外来品种的冲击,一些地方畜禽品种混杂,逐渐消失,畜禽品种引进多、乱、杂,未批准就盲目引种,有些地区随意引入外地良种与地方品种杂交,以致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基因,造成了畜禽品种的混杂或消失。

4 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强青海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各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畜牧科技工作者以及从事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者必须明确认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类的生态和发展,是培植产业优势,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开发新产业的重要资源。青海省目前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形势特别严峻,一部分地方畜禽品种品质下降,数量正在减少,有的优势畜种濒临灭绝,所以,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性,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统一思想,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畜禽品种资源重要性的宣传,把青海省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2 强化地方政府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责任

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依法具有强制性,就是明确责任,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重点,强化各级政府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责任,若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品种出现严重问题或者出现问题无所作为,均应追究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6]。根据2004年公布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由政府部门下达指令性保种任务,国家、省、市、县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7]。同时,要发挥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校和相关专家的作用,使保种工作成为政府、业务部门、科研单位、有关专家的常态性工作。

4.3 强化畜禽品种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依法制种

青海省有很多地方良种,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基因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品种改良的推进,地方良种也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地方畜禽品种群体数量下降濒临灭绝,保护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任重道远,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种畜管理条例》、《种畜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青海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法制建设,坚持保种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把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向法制管理轨道。

4.4 增加投入,建立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基地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各地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畜禽良种保护、资源开发、种质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财政应增加畜禽品种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大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鼓励省内外社会力量投资进行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开发青海省特有的地方良种资源的大型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加快全省畜禽良种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步伐。

4.5 明确保种目标,科学制定保种规划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涉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实现畜牧业生态系统过程的良性循环,确保畜禽品种的丰富多彩,实现畜禽品种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持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的目标,制定青海省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保护和利用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的原则、方针和策略等实施规划。应确定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的完整内容和濒危畜禽品种资源的种类[8],规范畜禽品种资源的获取、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强化法律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实施力度等。

5 结语

正确认识青海省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品种,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对畜产品消费多元化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只有通过调整工作思路,不拘一格开展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才能使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基层业务单位能够承担的任务、养殖企业和农户可以做好的事情。最终实现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

[1]朱冠楠,李群.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J].古今农业,2013(3):105-111.

[2]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队.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

[3]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队.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

[4]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图谱集编委会.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图谱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5]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队.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6]沈志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条文解析[J].中国畜牧业,2006(15):18-21.

[7]卞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J].饲料博览,2006(7):44-44.

[8]马月辉,吴常信.畜禽遗传资源受威胁程度评价[J].家畜生态学报,2001,22(2):8-13.

S813

B

2095-3887(2017)02-0059-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2.019

2017-01-11

艾德强(1974-),男,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保种牦牛青海省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跟着牦牛去巡山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