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

2017-01-14 21:01桂涛张熠宁孙奕
党员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餐馆大都会庭院

桂涛+张熠宁+孙奕

改善中国餐厅 就是改善中国形象

英国文化向来以开放、包容著称。在伦敦街头,意大利比萨馆、印度咖喱店、埃塞俄比亚英吉拉餐馆、巴西烤肉店等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都能找到,中餐馆当然也不例外。

目前,全英国约有1.8万家中餐馆和外卖店,遍布伦敦、曼彻斯特这样的大都市,甚至在一些较小的城镇,也能遇到中餐馆。中餐馆可以说是英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建立中国认知的重要方式,英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往往取决于他们在中餐馆吃饭时的体验,改善中国餐厅就是改善中国形象。

二战前,伦敦的中餐馆不到10家。但二战后,中餐逐渐被英国公众接受。其后,随着华人移民的增长,伦敦闹市出现了不少中国餐厅,经营者主要是来自新界的香港人和广东人,这就决定了很长时间内一般英国人印象中的中餐实际上只是粤菜。

如今,英国的华人人数不断增加,全球化时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让更多中国特有的食材出现在唐人街的超市里,更多种类的菜品进入英国的中餐馆。火锅、麻辣串、肉夹馍、盖浇饭、烤鱼,越来越多的中国美食进入英国。英国人越来越觉得中餐菜品多样、口味多元,一些中餐馆更是在英国人口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餐开放、多元、创新的形象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不少伦敦人看来,“现在好的中餐馆在伦敦属于高档餐馆,他们的菜品精美,是和朋友一起去庆祝‘大日子的地方”。

现在,比起英国的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英国人认为中餐馆更特别一些,因为他们可能会在家自己动手做比萨饼和牛排,但不会做芝麻鸡和麻婆豆腐。这些来自东方的特色饮食,正成为他们体味异域文化的最便捷渠道。

中国工匠精神 闪耀纽约第五大道

提起纽约第五大道,你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也许是购物天堂,也许是上东区名媛,也许是曼哈顿东西分界线,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苏州庭院。

恰恰在举世闻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分馆中,隐藏着一座明代式样的苏州庭院。这方小小庭院不仅是博物馆游客最心仪的驻足地之一,也成为一瞥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官方介绍中,这座“阿斯特中国庭院”,源自纽约著名女慈善家布鲁克·阿斯特的构想。

1976年,大都会博物馆利用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的资金购入一批明代家具,却为如何布展一筹莫展。而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主席布鲁克·阿斯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度过,苏州庭院给她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因此提出在仿建陈列明代家具的书斋外,复制一座苏州庭院。随后,大都会博物馆管理方连同美国专家前往苏州,在中国学者的陪同下选取庭院原型。1980年,庭院在博物馆内的组装工作开始,负责组装的20多位中国匠人大多从未离开苏州,有的甚至已经70岁高龄,全凭一名翻译与美方交流。

中方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组装阶段,而且贯穿庭院设计、筹建和完工始终。为力求高度还原苏州庭院风貌,中国政府特别批准使用极其珍贵的楠木作为庭院廊柱。为烧制庭院所需的地砖和瓦片,中国还重新开启一座官窑,每一片砖瓦都是纯人工制造。庭院中木、瓦、陶、石等材料几乎全部在中国制成,然后运至纽约组装。1981年,“阿斯特中国庭院”终于对外开放。

如今,在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分馆二层东北区的亚洲艺术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月洞门,便找到了中国庭院的入口。穿过月洞门,一段靠墙的曲折游廊通向正对月洞门的书斋。一座小小敞亭与游廊隔天井而望,亭内外怪石矗立,几尾修竹及芭蕉掩映其间。敞亭一侧的怪石围起一眼池塘,金鱼游弋其间。

无论是庭院的整体布局,还是敞亭的飞檐翘角,书斋的滴水檐和兽头瓦当,在华人看来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意象,却让外国人啧啧称奇。博物馆的语音导览和文字介绍都强调庭院中的对比要素:明与暗,柔与刚,平与岖,象征着中国文化阴阳调和的思想。大都会博物馆在上传到“脸书”的庭院说明视频中提到,院中一块太湖石被他们称作“史努比”,镜头拉近,史努比的鼻眼嘴耳当真跃然石上,为这块太湖石别增意趣。

在游客眼中,“阿斯特中国庭院”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还有着其他意义。大都会博物馆前馆长蒙泰贝洛曾说:“某种意义上,庭院带你远离第五大道的喧嚣,立刻堕入沉思与异域的氛围。”

欧盟智库开始正面打量中国

近年来,中国风不仅吹向欧洲的经贸、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以中国为焦点,打“中国牌”也成为欧盟多个智库、研究机构的重要抓手。

欧洲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大多数云集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据估计,在布鲁塞尔各式各样的智库和游说集团共3000多家。

随着中国一系列新倡议、新思维的推出,欧盟智库研究中国的方向和范围也开始发生变化。欧盟智库的业内专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智库开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深化改革、中国内部经济政策、中国周边外交等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欧经贸关系。

例如,2013年底以来,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举办了多场关于中欧经济话题的学术论坛,内容涉及中国经济改革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中欧联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协作等。其他涉华智库也不甘示弱,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近两年来多次举办专题研讨会,关注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下的发展、中国市场化程度对欧洲企业的影响等。

以“欧洲之友”为例,其政策主管莎达·伊斯兰曾在2014年新一任欧盟领导人当选后,以《新一届欧盟领导团队必须抓紧与中国接触》为题撰文指出,尽管欧盟内部和周边局势分散了欧盟的注意力,但欧盟应把提升和夯实同中国的关系视为一大要务。

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中心主任德福安称赞中国展现出的融入世界决心是杭州G20峰会的最大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和承诺彰显了中国是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具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德福安有着丰富的从政经历,曾长达数年任欧盟委员会前副主席达维格农的首席幕僚,并担任过欧委会贸易总司副司长。德福安认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前景光明。他对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非常乐观。首先,中国司法改革正持续推进,中方坚决查处腐败行为成效显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其次,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正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亟须提倡的,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如果有人对中国发展没有信心的话,那他一定是疯了。在猜疑之前,不妨回想中国政府领导13亿人口取得的诸多不可思议的成就!”德福安说。

(张源荐自2016年9月16日-22日《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中餐馆大都会庭院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Number One Love
EMERALD IN THE ROUGH
我的食物大都会飞
Zootopia 《动物大都会》
胡保罗的中餐馆饮誉巴西数十年
过膝伞裙 大都会女孩蜂拥而至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