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7-01-14 03:51郭万超
前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牌融合创新

[摘要] 进入全球化时代,北京要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形成国际化视野和借鉴成功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丰富经验和创新路径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提炼。

[关键词] 全国文化中心 创新 融合 品牌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为北京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制定了科学蓝图。在全球化时代,将北京建成“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

立足自身特色,推进文化创新

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虽各具特色,但它们都立足城市特质,紧密结合城市特性,寻求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

纽约的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其移民文化这一最基本、最丰富的特质,充分发掘文化的多元包容性。如从宗教而言,信教人群甚众,各种宗教建筑较多。在对自身文化特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纽约形成了对文化中心建设的自觉,逐步培养了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创新多元的文化品格。体现纽约胸怀的不仅在于其对不同族裔的兼容并蓄,还在于其对边缘性群体和前卫性艺术探索的宽容大度,纽约市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中有不少是为这些群体提供的交流平台,比如为业余爱好者举办的各类“地下电影节”、拉丁另类音乐大会、纽约国际边缘艺术节等。多元包容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人群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使法国的文化传统和产品受到英语国家的渗透与侵蚀。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侵蚀,法国政府采取了强势立场。戴高乐政府于1959 年成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部,阐明了法国的文化政策,其中强调:“使最大多数的法国人能接触全人类的、首先是法国的文化精华;使法国的文化遗产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文化艺术创作,繁荣艺术园地。”面对纽约取代巴黎成为世界新的文化中心的时代背景,巴黎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法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即在充分弥补公众文化设施不足的同时,发挥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的魅力,并赋予它们新世纪的新活力。巴黎以其特殊的方法巧妙地在这片狭小的空间中汇集了大量文化精英,因此它成为欧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的“文化之都”,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文化场”,吸引法国的“外省青年”和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来此奋斗,提供了宽松多元的文化建设氛围。

文化科技融合,增强发展动力

美国是文化产业的头号强国,这与其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科学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大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科技转化率非常高。美国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电子排版、网络传输、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的文化产品得以在全世界迅速扩展。科技的创新与文化的创意有机融合也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形成了最高的产业附加值。文化产业中融入高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向海外传输,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利润。从1996年开始,美国版权产品(美国也把“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首次超过航天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发展迅速。美国是称雄世界的软件大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影票房都来自美国。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初期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美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制定了一系列资金保障扶持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包括多元化的混合投资、通过金融制度创新筹措资金以及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等多种渠道。完善的市场使美国成为一个文化相关产业公司快速繁荣发展的沃土,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创意企业的美国梦,最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日本本土的自然资源极度匮乏,为了加快本国经济发展速度,1996 年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案。该方案注重积极提高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科技的广泛运用,使日本的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尤其是动漫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东京在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展览、演出、体育、新闻媒体、广播影视等基础上,结合其民族特点,实现民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培育了动漫产业,并成为拉动经济、体现和输出日本民族文化的“拳头”产品。

伦敦市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关注。英国政府制定了全国性的政策纲领文件《数字英国》,旨在提高全国数字化水平,加强数字化的保护力度。这些积极的政策措施激发了科技创新工作者的热情,数字化水平取得了飞速的跃升。文化产业中数字化的比重越来越高,文化产品品质以及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创造出了高端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

精心培育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中心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并使城市产生重要的国际文化影响力。比如,纽约的百老汇、迪斯尼;伦敦与创意,东京与动漫,巴黎与艺术等。此外,国际企业品牌也是发达国家文化城市的重要支撑。

文化声誉是城市的无形资产,伦敦政府十分注重城市的整体包装,成功打造了伦敦“世界文化创意之都”的形象,有效地促进了伦敦重点创意产业的发展,扩大了伦敦品牌创意产品的展示范围及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效应。早在2007年,在第二届全球年度城市品牌指数报告中,伦敦就击败了纽约、巴黎、东京等众多的国际著名城市,蝉联了全球城市国际品牌形象调查第一名。作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伦敦虽然早已饮誉全球、蜚声海内外,但它还是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营造树立伦敦城市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伦敦长久立于世界著名城市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伦敦市成立有专门的品牌机构,由市长办公室直接管辖,成为伦敦市政府决策的领导层,参与伦敦市政府所有对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为了传播城市品牌,伦敦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城市形象。首先是媒体传播。英国BBC广播是传播伦敦品牌形象的得力工具,其节目一直在传播宣传伦敦市的相关信息。其次是活动传播。伦敦市精心组织策划很多大型的活动、庆典,这些活动、庆典形式新颖,独具地方特色,参与者众多,影响广泛,树立、传播了城市品牌。伦敦市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些惯例的节日活动,如摄政街的点灯仪式,每年8月的狂欢节、皇家庆典等。这些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升了伦敦的城市知名度,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参与。同时随着活动在电视上的转播,全球大量的公众由此了解了伦敦。这些活动成为了伦敦市的闪亮名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伦敦还借助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身份,向全球大力开展城市形象推广。一是利用奥运会闭幕式上推出“伦敦8分钟”展演节目。二是伦敦发展署在北京设立了“伦敦之家”,举行一系列包括知名企业精英、政界要员和体育界著名人士参与的活动,大力宣传伦敦在商业、旅游业、高等教育产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高质量的周到服务。

纽约的“百老汇”属于表演艺术产业中比较传统的一种,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成为美国艺术演出产业和市场运作的缩影,即在传统剧场演出的基础上, 充分依靠集聚效应做强做大,最终成为国际文化品牌。除了演出场所经营商,运营中还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演出内容制作商和演出经纪商。纽约有280多个音乐舞蹈演出团体,而美国的演出内容经营公司约有3000余家,内容制作和经营注重原创剧目的开发和市场的细分,筹集并投入资金,积极地取得原创剧目的知识产权;相应的行业协会也十分完善,如美国剧院与剧目制作者联合会、美国剧院联合会等,负责相关行业之间的利益维护和协调工作。这样的联合运作使得百老汇的演出精彩纷呈,如家喻户晓的剧目《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狮子王》等等。

纽约的另一品牌“迪斯尼”的发展模式,更显现出品牌和产业链形成后的多元化经营开发优势。从1923年的制作室起步,迪斯尼集团一直坚持以创新为主导的多元化战略,将触角伸向新兴产业,逐步扩大赢利范围,将“创意内容”和各种新兴的文化娱乐形式结合起来,利用建立品牌形成的价值链实现产业嫁接,成为全球性的传媒巨头,目前它旗下的业务部门几乎涵盖了娱乐界的所有项目。考察迪斯尼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首座洛杉矶迪斯尼主题公园建于1955年,1971年建成奥兰多迪斯尼世界,1983年和1992年迪斯尼以出售专利的方式,分别在东京和巴黎建成迪斯尼主题公园。2012年4月,开始在上海浦东建设迪斯尼主题公园。网络兴起后,迪斯尼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用购买的方式形成19家自己的大型网站。目前,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电视制作等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而50%则来自于品牌产品的销售。它在全球拥有4000多家特许经营商,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仅2000年一年, 这项延伸的业务带来了10亿美元的利润。可以说, 迪斯尼是艺术创意产业化后, 又在市场运作中成功转型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朱伟明.法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播[J].当代世界,2007 ,(6).

[3]孟东方.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企业文明,2012 ,(3).

[4]黄正骊.文化大都会2010 伦敦文化战略的传播[J].时代建筑,2010 ,(6).

[5]朱易安.纽约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渊源之比较[J].科学发展,2009,(5).

(作者简介:郭万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谭 丁

猜你喜欢
品牌融合创新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