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5 00:21教宗波李大勇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成形术患肢西医

教宗波,李大勇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的下肢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下肢出现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发生坏死等临床表现的疾病。属中医学的“脱疽”范畴,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近年来随着治疗的多样化发展,其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单纯考虑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都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加上血管腔内治疗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肢。笔者收集30例以血管成形术结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为主的ASO患者的病例,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30例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22例,女8例,男女比例11∶4;年龄50岁~89岁,平均(66.5±2.31)岁;伴有高血压17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脑血管疾病11例。其中只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2例,球囊扩张成形术配合支架置入者18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的《外科学》[2]第8版中有关内容评定。①年龄大于45岁,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麻凉、疼痛、间歇性跛行,乃至发生坏疽。②各类检查可证实,下肢动脉血管出现局部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病变。③ABI比值<0.9。④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变等疾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3](2012年版)之周围血管疾病篇,拟定的血脉瘀阻的症候。①多发生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常累及大、中动脉。②患肢常出现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出现足趾发黑、坏死。趺阳脉搏动消失。③患肢肌肉可表现出现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指甲变厚且生长较慢。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者,且均采取血管腔内成形术及中西医药物治疗者;②无用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病例资料录入不全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患者均予低盐低脂饮食,禁止吸烟饮酒,控制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35/90 mmHg,空腹血糖在4.0~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2.2 中医治疗

2.2.1 中成药治疗

口服抗栓胶囊(陕西华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次5粒~8粒,1 d 3次,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 %盐水100 mL,1 d 1次静脉输液。

2.2.2 中药汤剂治疗

给予脱疽2号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具体处方:当归50 g,丹参50 g,桃仁20 g,红花25 g,鸡血藤40 g,牛膝25 g,地龙25 g,川芎25 g,牡蛎30 g,全蝎10 g,蜈蚣2条,甘草10 g。水煎服,100 mL,1 d 3次分服。在此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

2.3 西医治疗

2.3.1 西医内治

术前3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1 g,1 d 1次,硫酸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75 mg,并配合前列地尔10 μg加入0.9 %盐水20 mL静脉注射。

2.3.2 血管腔内治疗

大、中型海岛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环保要求较高,煤炭运输成本高、污染排放大,因此不考虑发展煤电。为充分利用周边的油气资源,降低发电成本,综合运输成本及环保要求等因素,在自建电源方案中,推荐天然气电厂作为本地的主力电源。

采取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形成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局麻成功后,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或经胫后动脉逆穿,穿刺成功后,造影显示病变动脉,注入肝素钠3 000单位,导丝穿过闭塞或狭窄动脉,将闭塞或狭窄部分用球囊扩张,若PTA术后血管开通率小于60 %,将扩张后的动脉血管放入金属支架。无论血管再通效果是否满意,膝关节以下的病变动脉只采取PTA治疗,不主张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出入院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疼痛、跛行距离、患肢动脉搏动变化等),术前和术后ABI进行观察。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患趾(肢)病痛消失,行走自如,皮色、皮温恢复正常,可触及趺阳脉搏动;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但行走不能持久,皮温、皮色较前明显好转,趺阳脉搏动增强;未愈:疼痛不能控制,或向近端发展。

3.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版软件数据统计进行t检验分析。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结果

3.4.2 ABI值比较

经SPSS 20.0版的t检验分析得知,治疗前ABI值多在0.11~0.32之间,平均值为0.28,标准差为0.06,治疗后ABI值多在1.61~0.92之间,平均值为0.81,标准差为0.07,治疗后ABI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4 讨 论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多发生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多与饮食不节、长期吸烟、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本病属中医学“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外伤,脾肾亏虚,以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口服脱疽2号治疗效果显著,全方以当归、丹参为君药以养血活血,以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为臣药加强活血化瘀之力,佐以地龙、牡蛎、全蝎、蜈蚣走窜通络,以牛膝、甘草引药下行,调和诸药。配合祛瘀活血的中成药物治疗,共奏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效。在西医治疗方面,本病确诊后的近10 a当中,近20 %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血管外科干预,其中第1年内为6 %~9 %,随后每年有2 %~3 %的患者需要进行以血管重建为目的的手术或腔内治疗[4]。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兼具创伤性小,可以重复治疗,并发症少及高效等优点,并逐渐开始被患者及临床医生接受,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5]。运用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1):923-924.

[2]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1-503.

[3] 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14-318.

[4] 王玉琦,岳嘉宁,符伟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2):179-183.

[5] 师天雄,缪健航,胡锡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7):676-678.

猜你喜欢
成形术患肢西医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两手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