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01-15 08:27赵全阳时宝振滕元平李鹏飞邢政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截骨术腓骨骨关节炎

赵全阳 时宝振 滕元平 李鹏飞 邢政伟

(河南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赵全阳 时宝振 滕元平 李鹏飞 邢政伟

(河南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累及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的疾病,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疾病最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研究了临床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的应用,发现其要明显优于胫骨高位截骨术、股骨远端截骨术、关节成形及融合术等手术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腓骨近端截骨术;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膝骨关节病等,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是一种累及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的疾病。病程发展中,生物力学变化是重要因素,骨关节畸形,软骨所承受的反复作用的应力使软骨发生磨损,关节周围滑膜组织的炎症侵蚀致关节软骨破坏。

1 手术技术

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术、骨软骨或软骨细胞移植术、胫骨高位截骨术、股骨远端截骨术、关节成形及融合术等,腓骨近端截骨术是近两年来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患者术位采用仰卧位,大腿根部常规止血带加压止血,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40 mL)或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于腓骨小头下方6 cm处行2~3 cm纵向切口,切口应偏向腓骨后方,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钝性逐层剥离进入,暴露腓骨,测量后截除1~2 cm腓骨,骨蜡封闭断端,止血后逐层闭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正常饮食,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跖曲背伸联系,锻炼下肢肌肉力量,伤口无明显渗出可下地练习,3~5 d出院。

2 理论研究

王娟[1]等对14例行腓骨近端截骨术后患者随访,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13.5年,腓骨截骨侧下肢髋关节屈伸范围为(132.6± 3.8)°、膝关节屈伸范围是(136.4±2.5)°,踝关节屈伸范围为(76.7±2.1)°,健侧肢体髋、膝、踝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33.5 ±4.2)°、(134.9±3.2)°和(76.3±2.2)°,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1.382、0.492,均P>0.05)。患者双下肢肌力亦无明显区别,可完全无痛行走,步态无异常。观察膝关节X线片,14例患者腓骨截骨侧膝关节均未发生关节间隙变窄、囊性变、膝内翻等影像学改变;在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力线,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偏移。

张英泽教授[2]根据临床对膝骨关节炎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均匀沉降理论”,他认为继发的膝关节应力线的改变和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外侧腓骨支撑导致软骨已蜕变的胫骨平台内外侧不均匀沉降有关联。胫骨平台内测收到的压力占平台受力的2/3,平台外侧的腓骨承载了整个平台1/6的载荷,加之腓骨骨质因素,其疏松时间及程度均晚于胫骨平台,力线的改变,导致了平台内测的不均匀沉降[3]。胫骨平台为软骨覆盖,力线的改变造成软骨面受力不均,加重软骨面的磨损,加之胫骨松质骨在不均匀沉降发生后,骨小梁塌陷,人体为缓解疼痛而采取保护性姿势,加重应力的内测传导,致使膝关节不稳定性增加,骨性关节炎加重。

3 临床应用

徐彬[4]等回顾了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15例,分别于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手术患者进行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测量(ROM)、内测间隙压痛及X线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5,他认为腓骨截骨术对于以内测间室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有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良好作用。郑颖洁[5]等选取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5例17膝,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术后观察采用HSS评分,优12膝,良3膝,中2膝,优良率88.2%,膝内翻角度减少0~8°,随访3~5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

回顾分析10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行腓骨近端截骨术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术后 HSS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腓骨截骨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TK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腓骨截骨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腓骨截骨术患者出血量大大小于TKA组。术后并发症腓骨截骨组出现3例腓浅神经损伤,3个月后自愈,TKA组出线1例脑梗及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13例,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UKA)15例,两组术前资料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等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但统计腓骨截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9)min,UK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4± 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1);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5±2.5)min,UKA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5±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2,P<0.01);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3±6)mL,UK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1±16)mL,两组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2,P<0.05);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总费用为(9.836±746)元,UK组患者住院期间总费用为(42.020±82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26,P<0.01)。他认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UKA 相比具有损伤小、费用低、手术操作简单等优势。

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组(A组,5例)和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组(B组,12例),术前资料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VAS评分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9,P<0.05),HSS评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采用腓骨近端截骨配合针刀松解术,选取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腓骨近端截骨。针刀治疗于术后7、11、15 d进行,分为后区、前区及配合治疗区域,采用WOMAC指数评分法中关节疼痛、僵硬、生理功能等三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分,治疗组疗程后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1.5%,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尤其是以内侧间室症状为主关节炎相较其他手术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6-10],且配合关节腔清理以及一些中医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娟,王正坤,陈伟,等.腓骨部分切除对髋、膝、踝关节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84-85.

[2] 张英泽,李存祥,李冀东,等.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218-219.

[3] 马卫华,张树栋,王诗军,等.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机制探讨[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3(3):421-422.

[4] 徐彬,马俊,聂涌,等.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6,2(1): 11-14.

[5] 郑颖洁,赵荣华,吴琼.膝骨近端截骨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0):49.

[6] 刘苑崇.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7):39-41.

[7] 熊亮,任慧娟.单纯腓骨高位截骨术与关节冲洗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 (6):47-49.

[8] 刘寒江,裴孝鹏,白玉.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短期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35-36.

[9] 李琦.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178-1179.

[10] 楚向东,张华.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医正骨,2016,28(9):43-45.

R684.3

:A

:1671-8194(2017)21-0022-02

猜你喜欢
截骨术腓骨骨关节炎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崴脚千万莫忽视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