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之间的关系

2017-01-16 03:20石丽萍
中国蜂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蜂种分蜂哺育

石丽萍

(辽宁省蜜蜂原种场)

蜜蜂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之间的关系

石丽萍

(辽宁省蜜蜂原种场)

蜜蜂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性状。蜂种的优劣只是针对某个或某些特性的差异而言,一个十全十美的蜂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蜂种的优良性状有的表现在采集力上;有的表现在泌浆能力上;有的表现在抗病力或抗逆性上。因此,分析了解蜜蜂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对蜜蜂的饲养管理以及引种育种都会有所帮助。

一、分蜂性与饲养管理的关系

分蜂性是蜜蜂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表现,对于养蜂者来说如何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在蜜蜂饲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造成分蜂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天气闷热、有不大的蜜源期等;二是群内生活环境,如巢内拥挤、缺少产卵脾等;三是群内状态,如强大的群势。在这三个因素中,强群是造成分蜂的重要因素。饲养蜜蜂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蜂产品产量,而想要获得蜂产品高产的保障就是在饲养过程中养强群。如何做到既能饲养强群而又避免产生分蜂的呢?这就需要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及时扩大蜂巢,使蜜蜂不至于过于拥挤,巢内环境的改变可以稳定工蜂的情绪,使工蜂积极投入工作,减少分蜂情绪的产生;适时的更换新王,新的产卵王代替了老王,使整个蜂群内部的信息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工蜂对新王的爱护增加,工作积极性提高,分蜂情绪降低;适时取蜜,大量的产品滞留于巢内,不但影响蜂群的产量,也促使工蜂产生怠工现象,及时清巢可以增加工蜂的工作量,减少分蜂的可能性;扩大产卵圈、调入卵虫脾,在饲养管理中此类办法也是为了增加工蜂的工作量,减少工蜂分蜂情绪的产生;生产蜂王浆,在有分蜂情绪的蜂群内生产王浆不但可以增加产品的收入,同时可以增加工蜂的哺育力,降低工蜂怠工情绪,减少分蜂的发生;通风遮荫使外部环境改变,主要目的是使蜂群内部温度降低,减少分蜂产生。在饲养管理中掌握了分蜂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但可以提高产量,同时可以扩大蜂群,为蜂群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扩大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素,蜜蜂通过分蜂来填补由于病害以及老弱蜂王等因素所损失的蜂群数。分蜂对于蜜蜂的种群繁衍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分蜂就没有蜜蜂种群的繁衍,然而由于分蜂多发生于强群及采集季节,也就是说分蜂对于养蜂生产造成了不利因素,所以在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扩大蜂群的个体数量,又要控制其群体数量的增加,使其蜂群的繁衍通过人为的意识来转移,发挥其最大作用。如何利用好蜜蜂分蜂的生物学特性呢?这就需要养蜂者在饲养管理中结合当地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分蜂扩繁,例如,辽西地区每年分蜂期一般为洋槐结束以后,此时蜂群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状态,利用洋槐花期培育蜂王,可以得到较好的产卵王,洋槐结束后将大群内的幼蜂及大的卵虫脾补入新分蜂群,同时进行奖饲补粉,新分蜂群在洋槐期与荆条期这一个多月的断蜜期内可以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强群,为荆条蜜源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减少洋槐期过后强大的群势在饲养管理中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第二个分蜂期为荆条花期,由于荆条花期长、气温高、流蜜量大,而且此时多以强群采蜜才能夺得高产,如果结合蜜蜂分蜂的生物学特性加以有效利用,不但可以夺得高产也可以扩大蜂群数量。

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如何掌握分蜂的特性,并结合生产实际加以灵活运用,不但可以减少饲养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可以提高养蜂生产的效益。

二、在饲养管理中如何利用蜂群的哺育力与繁殖力生物学特性

通俗的来说,蜜蜂的繁殖力主要指的是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的总和。一般用有效产卵量即封盖子数来表示,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又将哺育力与繁殖力分开来说。按常规来说,蜂王产多少卵工蜂即应哺育多少封盖子,但事实确不是如此,至于工蜂哺育幼虫的能力,根据研究资料显示,一只越冬的工蜂,可育虫1.12只;春天的新蜂,可育虫3.85只。一只工蜂约占3个巢房位置,以实际面积计算,春天新蜂育虫能力,接近于1∶1。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一般工蜂哺育的幼虫只有50~80%左右孵化成成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根据季节的不同、蜂群的状态、外界蜜源条件、蜂王的老幼、蜂王的种性等因素所导致的。所以说,具有较高的哺育力蜂群不一定有较高的繁殖力。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最大地发挥蜂群的哺育力和繁殖力,快速增加蜂群的个体数量是养蜂生产中又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饲养管理中利用蜂王的有效产卵量,同时发挥工蜂的最大哺育力,达到蜂群的最大繁殖力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这需要养蜂者有充足的经验,能够结合自然条件来发挥蜂群的最大潜能。当春季工蜂哺育力低时,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采取主辅群搭配的办法来提高蜂群的哺育力,即采用一个大群与一个弱群相配的办法,因为大群蜂王产卵达不到工蜂的哺育能力,大量的工作蜂闲置,而小群缺少相应的工作蜂,蜂王产卵力又发挥不出来,此时我们将小群产的卵虫脾提入大群,让大群哺育,二者有机的结合可提高蜂群的哺育力。使蜂群迅速扩大,并且由于春季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弱群护脾能力差,所以不可能及时扩大产卵圈范围,而强群在这方面又弥补了弱群的不足。当到炎热夏季到来后,情况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将上面办法反过来用,这样减少了大群分蜂情绪,同时可以提高小群哺育能力,增加弱群繁殖力,扩大弱群群势。

三、蜂群的生产力、采集力与饲养管理的关系

蜂群的生产力是指蜂种或蜂群生产蜂产品的能力,而采集力是指蜜蜂个体对大宗蜜粉源或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前者是指蜂群的整体,而后者指的是个体,两者从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但是辩证的看,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个体采集能力的体现就没有整体生产能力。由于蜜蜂群体之间的工蜂存在是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关系,所以个体之间采集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父本不同所导致的差异),只有使蜂群的个体采集力得到充分发挥才会增加整体的生产力,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养蜂者就要考虑工蜂个体采集能力。在选育蜂种上寻找那些个体采集能力强的蜂种饲养,这样才能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饲养上蜜蜂的采集力与生产力体现主要与蜂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纯种的采集能力不如杂种的优势强,而杂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上,到了第三代生产优势就明显下降了。如吉林蜜蜂研究所“白山五号”三交种蜜蜂,与本地意蜂相比,繁殖力提高17.8%、产蜜量提高30%以上、蜂王浆产量提高了20%以上、越冬蜂群势削弱降低10%以上,具有繁殖快、维持大群、高产低耗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养蜂者在饲养过程中应以养杂交种为宜,而不是引进纯种饲养,引进纯种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制杂交种。

四、抗病力生物学特性与饲养之间的关系

抗病力是蜜蜂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和内在抵抗能力,是蜜蜂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益性状。抗病品种的培育在养蜂生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蜂群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蜂群的发展与壮大。对于1群蜂来说,个体的发病可能不会对蜂群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个体的发病极容易导致整群的发病,毕竟蜜蜂是群居生活的昆虫,一旦蜂群感染病害,工蜂个体的哺育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蜂群繁殖速度下降;而且带病原的蜂体还会把病原带到群内的各个角落,会对蜂群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只有个体蜜蜂在健康的状况下才会有更好的采集活动,一旦蜜蜂个体染病,其体质就会下降,寿命就会缩短。在大宗蜜源到来之后,由于体质的减弱很难取得较大的采集能力。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如何利用蜜蜂的抗病力呢?这里我想举一个蜂病来阐述一下,养蜂者都清楚蜂螨对蜂群的危害,一个被蜂螨危害的蜂群工蜂四处乱爬,无法飞行,据测试统计,同一蜂群健康工蜂的体重为89.0±3.9mg,而有螨危害的工蜂体重则为71.1±03.3mg,螨害严重的蜂群、发育不良的工蜂可达15.9%以上。有如此之多的工蜂不健康又怎么能得到更大的产量呢?螨害严重不但影响到产量,最终也会导致蜂群损失,所以在饲养蜂群的同时,也要注意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

五、蜜蜂嗅觉与盗性生物学特性与饲养之间关系

嗅觉是蜜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蜜蜂嗅觉灵敏度高的蜂种,善于发现蜜源、利用蜜源,更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但由于嗅觉灵敏,断蜜期容易起盗蜂,在自卫本能行为的支配下,还容易被激怒,工蜂互相嘶咬,使蜂群无法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给饲养管理带来一定麻烦。所以在生产饲养管理中,我们要结合各品种的盗性与嗅觉的生物学特点,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有选择地进行饲养蜂种。

塞浦路斯蜂的生物学特性类似中蜂,在春、秋两季低温条件或断蜜期,容易出现攻击弱小蜂群或抗寒能力较差的其他品种蜂群,适合于山区定地饲养。

意大利蜂种比卡尼鄂拉蜂盗性较强,同场饲养这两品种蜜蜂,被攻击的对象多数是卡蜂。不仅因为卡蜂维持的群势不如意蜂,而且它的嗅觉灵敏度和防卫能力也不如意蜂。

如此说来,意蜂的采蜜量应该是高于卡蜂,实际不然,这是因为还有其他特性的综合影响。意蜂蜂王的产卵力强,节律平稳,产卵量大,耗蜜量也大。而卡蜂蜂王的产卵力比意蜂弱,节律为陡型,耗蜜量较小,工蜂的寿命较长,适龄采集蜂比例大,内勤工作量较少,是对大宗蜜源的利用率高的结果。所以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考虑到蜂种间这些关系并充分利用,可以减少饲养管理的麻烦,同时可以提高产量。

养蜂业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对蜜蜂生命活动规律了解的越全面越深入,让蜜蜂为人类谋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养蜂业中的重大改进发明,总是伴随着蜜蜂生物学研究相应进展而实现的,通过大量生产和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很多饲养方法,但最后还是要通过蜜蜂生物学来认证,才能被公认和应用。可见,深入地了解蜂群的生物学特性,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蜜蜂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更大的财富。

猜你喜欢
蜂种分蜂哺育
如何原地分蜂
小议“糖蜂”与“子蜂”
控制“分蜂热”的措施与意义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掌握这五招定地分蜂不再难
如何正确引进蜂种
如何根据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引进蜂种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