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市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探索

2017-01-16 08:53范郁尔胡晨浩逄孝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示范区一带

范郁尔,胡晨浩,李 进,逄孝云,张 健

(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市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探索

范郁尔,胡晨浩,李 进,逄孝云,张 健

(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农业对外开放视角出发,在分析连云港市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从机制创新、规划引导、建设农业园区基地,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探索推动连云港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农业国际合作;路径;连云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内陆和沿边的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但是对东亚、中亚、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关系仍有很大拓展和巩固的空间[1],寻求与这些地区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经济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也成为促进地区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连云港市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布局,2014年4月农业部、江苏省和连云港市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共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3]。不仅体现了国家有关部委、江苏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连云港市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顶层设计和全盘考虑,也有利于连云港市发挥“一带一路”首个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对全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以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说明地方政府如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选择。

1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带来的良好机遇

1.1 有利于更加深入地参与农业国际合作

随着农业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产业格局正在不断演变。“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有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展农业合作,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愿望强烈[4]。连云港作为中国东部城市,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南亚国家相比,农业技术储备较多,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沿线国家发展农业种植和养殖的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增产潜力大[5]。利用连云港先进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促进农业企业赴有关国家开展农业投资,在提升当地农业资源开发水平的同时,带动中国过剩农业产业转移,实现合作共赢。

1.2 有利于在农业国际合作路径探索中先行先试

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连云港市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确立了连云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东方桥头堡地位,为连云港深化农业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就是依托现有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充分发挥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农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中心。

1.3 有利于加快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中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谓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东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沿线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与部分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尔等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还与大部分国家签署了双边农业合作协议[6]。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就是要抢抓“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技交流,充分利用各方农业资源,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双边或多边现代农业合作机制。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在连云港市开建,就是要在国家层面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立足连云港市工作基础、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打造农业国际合作的先行区和样板区,为区域乃至全国提供思路、经验和模式,完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理论体系。

1.4 有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连云港市是农业大市,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连云港市建设示范区,这不仅对连云港市外向型农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发挥连云港市的农业资源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并在区域内迅速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企业素质,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在不同区域内形成若干个发展极与增长点,从而形成引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 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基础条件

2.1 独特的区位优势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南连长三角经济圈,北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向东跨海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向西通过大陆桥连接内陆省份、中亚及欧洲,是东西双向开放的桥头堡。连云港是国际国内海陆物流转换的重要节点,是中亚国家粮食等农产品最便捷高效的出海口。总体看,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创建连云港“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关键保障。

2.2 优良的港口资源

连云港港是江苏省最大海港,是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3大主体港区之一,是中韩陆海联运试点口岸和全国首批粮食进口指定口岸。港口目前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通航关系,开通了至莫斯科、阿拉木图、西安等地集装箱“五定”班列,在内陆地区设立10多个无水港,连云港港正逐渐成长为东亚、东北亚和中亚乃至欧洲腹地货物沟通重要枢纽,为农产品物流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2.3 丰富的农业资源

连云港市气候条件优越,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紫菜生产加工基地、泥鳅养殖基地和江苏省最大鲜切花生产基地。全市已经形成以优质稻米、特色果蔬、畜禽水产养殖、食用菌、花卉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产业,为宽领域、多层次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提供了资源保障。

2.4 稳步提升的科技水平

连云港市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通过与国内实力雄厚的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推广应用一大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获批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并在东海、灌南2县建设了合作试验基地。合作平台的搭建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2.5 发展较快的外向型农业

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连云港市与日韩的农业合作十分密切,并形成日资和韩资加工企业集群。海淡水产品、调味紫菜、黄桃罐头、速冻蔬菜等产品出口量全国领先。2015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92亿美元,占江苏省农产品出口额的18.05%,占连云港市出口总额的14.6%,占全国农产品出口近1%,比西部5省区(山西、西藏、青海、宁夏、重庆)出口额总和还多2 000万美元。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农产品贸易是进一步拓宽农业对外合作范围、打造全方位合作局面的有利开端。

3 建设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路径探索

3.1 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农业国际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

3.1.1 部省市合作机制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战略决策后,有关领导和部门主动策应,积极作为,立即赴农业部和江苏省政府汇报沟通,请求给予连云港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上的政策支持,促成了2014年4月部、省、市三方在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部、省、市三方职责,达成了三方共建“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共识。

3.1.2 地方政府工作推进机制

连云港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担任组长的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市)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搞好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服务、跟踪督查等工作。

3.2 坚持规划引导,做好顶层设计

作为示范区实施的主体,连云港市政府无法主动从法律、国家政策层面破解体制障碍,但是可以主动争取部、省的政策支持,坚持从编制规划着手,引导示范区科学、规范建设。规划编制前,为做好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连云港市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农业部汇报建设构想,组建了“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顶层设计团队,委托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的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进行示范区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为后续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在规划方法上,确立以国家、部委、省、市对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划等为设计依据,多次邀请部、省有关领导和专家来连云港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和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见其可能的变化,科学研判规划初期和末期的各种态势,对规划发展各阶段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规划方案。规划编制后,在多次征求各市(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广泛吸取示范区本地社会组织、涉农企业、农户等方面的意见,提升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支持度。2015年3月示范区规划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的评审,市政府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县、区政府和有关单位遵照执行,提高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总纲。在此基础上,加强了规划实施考核,制定了示范区考核办法,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围绕规划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考核,使重视规划、服从规划的思想深入人心。

3.3 坚持优势互补,建设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基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城市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连云港市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明确了以扩大农业贸易投资、提升农业科技合作水平为主线,以中哈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平台促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国际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层次提升;着力推动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贯通一东一西、统筹“一带一路”的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双向流通枢纽,打造全国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示范样板,开辟我国引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前沿阵地。

3.3.1 建设五大平台

政策创设平台。重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首个国际性农业主题论坛和推动成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友好伙伴联盟。科技交流平台。重点创办“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研究院和国内沿陆桥各省区新型农业科技园区参与的联合会,建立蔬菜、食用菌、蓝莓、花卉、泥鳅、生猪、农业装备等7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贸易物流平台。重点打造面向陆桥沿线的区域性农产品贸易物流中心和国际性农产品贸易物流中心。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探索金融支持模式创新,促进沿线区域农业合作资金融通。信息合作平台。围绕民心相通搭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信息网,为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提供一个即时性的互联互通平台。

3.3.2 建设五大园区

赣榆农业合作园区。依托海淡水养殖加工交易、特色林果生产加工出口等优势产业,打造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港澳台农业合作示范区。东海农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加快果蔬标准化示范区和花卉集散中心建设,打造肉牛国际合作基地。灌云农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出口设施蔬菜,与丹麦合作发展生猪,与法国、德国合作发展肉鹅加工业。灌南农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菌种研发、鲜菇出口。现代农场合作园区。重点发展食品农产品加工、出口、物流业[5]。

3.3.3 建设六大基地

农产品物流基地。重点围绕中哈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打通沿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冷链物流通道,建设一批综合性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把连云港市打造成为我国与中亚、欧洲以及东南亚、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性农产品双向流通集散地。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围绕建设一批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立一套出口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国家级连云港市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为核心,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和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和质量效益,形成年产值500亿元、出口额5亿美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重点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优质品种和种养殖技术、农用机械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带动生产能力的整体提升。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运行有效的国际化高效种苗产业体系。农业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着重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设备和旋耕机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农业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农业特色装备走出去。

3.4 坚持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1 改善投资环境

在推进连云港市综合保税区建设工作中,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对重点农业合作项目予以安排,推动农业进入开放梯度顶端。推动更多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项目进入陆桥公共保税仓库、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强化出口退税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审核、审批及退库工作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对于企业综合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生产国内紧缺农产品,以及对符合条件的经营增收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取得收入予以免征、减征所得税。

3.4.2 提升公共服务

加强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农委、商务、国税、国检、海关等部门,及时向出口企业通报相关的政策法规、检验检疫措施等动态。充分发挥连云港市农产品出口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出口企业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提升出口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加快农产品进出口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定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借助国内外成熟的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加强国外最新农产品检测标准和信息收集,为加工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信息服务。

3.4.3 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为示范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业投资合作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连云港市财政设立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基金,为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由市政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政、银、保、企“四位一体”全方位合作,为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贷款提供支持服务。

4 对策建议

4.1 搭建合作平台

农业国际合作必须要引进来、走出去,示范区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全方位的协调沟通。

由国家农业部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联盟。该机构可由国家相关部委、“一带一路”沿线各地方政府共同派员组成,负责制定农业国际合作战略,组织实施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其常设办事机构可设在连云港市,每年定期组织各省、重点城市召开农业国际合作论坛,座谈交流农业国际合作工作,总结并推广成熟做法和经验。

成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专家工作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提供咨询服务,切实提高示范区发展水平。

组建协作区内城市各领域的农业行业协会,组建跨地区的农业联盟,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多领域、多方式的合作。如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一带一路”农业协会、农业企业联合会和产权交易联合中心等行业组织,以行业协会来推动不同地区间农业企业的经营、技术合作及产权运作。

成立“一带一路”农业发展研究院或发展研究中心等咨询机构,组织相关的研究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论坛或研讨会,就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有关问题开展定期研究探讨。

4.2 改善政策环境

落实和争取政策,确保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既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把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重点工程,享受中央扶持政策。

加强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国际合作基础。

优先支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用地,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用水用电方面给予适当宽松政策。

建立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推广平台,提高出口保费补贴比率。建立外向型涉农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和人才服务平台,出台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促进人才链、产业链的双向融合。

4.3 提升通关服务

推进连云港通关便利化,进一步落实“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跨关区货物“应转尽转”措施,推动海关、检验检疫实现货物便捷化通关,加快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进出口的通关效率,吸引大陆桥更多进出口农产品从连云港口岸通关。

推进区域农产品大通关协作,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口岸执法单位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推行集中式联审、联检、查验,实现口岸“一站式”服务。

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与示范区重点项目的产业链分工配合,将“境内关外”特殊的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优惠政策向示范区延伸,使两个区域的人才、资金、物流、仓储、场站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推动农产品加工贸易和商贸物流转型升级。

加强与大陆桥沿线农产品贸易重点边贸口岸的协作,在内陆沿边地区建设综合性物流集散“无水港”,拓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业务,延伸连云港口岸功能,把好两端,带动中间,构建连接中亚与日韩及东南亚农产品运输大通道。

4.4 加大财政支持

向中央和江苏省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积极申请和利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在“三农”领域和外经贸领域的财政专项资金。

连云港市政府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专项对农业国际合作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高效农业、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项目支持。

加大涉农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培育和做大做强大型农业跨国企业,提高农业国际合作主体实力。

鼓励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对参保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家现有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基础上,政府再给予适当支持。

4.5 创新金融服务

积极推进境内金融机构与沿线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示范区,推动示范区金融合作平台的搭建,保障示范区项目建设和顺利运行。

用活民间资本。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和推动示范区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以自主创业、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进入农业国际合作领域。

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省区大型企业投资示范区项目。

推动民间资本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民间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

[1] 赵其波,胡跃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发展战略[J].世界农业,2015(6):178-184.

[2] 赵天睿,孙成伍,张富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J].经济问题,2015(12):19-23.

[3] 江舜年,白文丽.在“一带一路”交汇点打造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J].中国农垦,2015(6):58-59.

[4] 陈天金,郑床木,贡锡锋,等.“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国际合作方向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44-46.

[5] 王燕青,武拉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J].农业展望,2015(7):53-57.

[6] 赵念力,周亚光,苏爱华.中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浅析[J].农业经济,2015(7):55-56.

(责任编辑:张才德)

F306

A

0528-9017(2017)01-0166-05

文献著录格式:范郁尔,胡晨浩,李进,等.“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市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探索[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66-170.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52

2016-08-08

连云港市社联应用研究项目(LSYZ16406)

范郁尔(1975-),男,江苏灌云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经济工作,E-mail:lygfye@163.com。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示范区一带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莲年有鱼》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学习母鸡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