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7-01-16 05:35蒋慧
贵州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蒋慧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经验交流·

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效果分析

蒋慧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8例)和阿司匹林组(57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thel)、FMA量表评定疗效,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P选择素(PS)炎症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Barthel及FAM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治疗效果显著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CRP、IL-6及PS水平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反应,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脑卒中; 疗效; 炎症标记物

急性脑卒中(AIS)指多种原因引起患者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坏死,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研究指出,脑卒中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相关性,而慢性炎症反应发生在整个动脉硬化过程中,血管严重反应为动脉硬化始动和促进因素[2]。氯吡格雷为新型血小板腺苷受体抑制剂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形成,改善缺血状态;另有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表明,氯吡格雷具有较强抗炎作用[3]。为此,本文就氯吡格雷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5例为纳入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奇偶顺序分为氯吡格雷组(58例)和阿司匹林组(57例)。氯吡格雷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46~79岁,平均(61.5±4.8)岁;基底节梗死28例,脑叶梗死22例,脑干梗死8例;合并高血压46例,糖尿病24例,高血脂37例。阿司匹林组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45~81岁,平均(61.9±4.5)岁;基底节梗死29例,脑叶梗死19例,脑干梗死9例;合并高血压45例,糖尿病21例,高血脂39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结合颅脑CT、MRI及相关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排除深度昏迷、严重意识障碍患者。(3)排除合并有心脏疾病患者。(4)排除近1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5)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6)排除有活动性出血,近3个月内有手术史以及肿瘤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499),0.4 g/d加入25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4955),100 mg/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 mg/d口服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送检验科,采用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IL-6和PS水平。

1.4 观察指标 (1)脑卒中量表(NIHSS):该量表包含每个主动脉病变可能出现的神经状态检查,并增加了感觉机能、瞳孔反射和足底反射项目,分值越低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4]。(2)巴塞尔指数(Barthel):该量表对患者基本日常生活如大小便、吃饭、穿衣、洗澡等情况进行评分,共10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3)FMA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对上肢和下肢各关节运动情况进行评分,共15个测评项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6]。(4)疗效评定:根据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患者临床症状评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91%;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减少>46%;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NIHSS评分减少<46%[7]。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统计两组患者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皮疹、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NIHSS、Barthel、FAM评分比较 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Barthel及FAM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组,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Barthel、FAM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氯吡格雷组显效40例(68.97%),有效17例(29.31%),无效1例(1.72%),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57/58);阿司匹林组显效23例(40.35%),有效25例(43.86%),无效9例(15.79%),总有效率为84.21%(4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CRP、IL-6及PS水平比较 氯吡格雷组CRP、IL-6及PS水平均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RP、IL-6及PS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与阿司匹林组7.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急性脑卒中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为急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约70%存在动脉粥样硬化[8]。动脉粥样硬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及炎症因子[9]。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因子为动脉粥样硬化始动因素和促进因素,在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刺激下均可激发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诱导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并表达各种炎性因子,从而促进脂质沉积和粥样硬化形成[10]。而大量炎症因子聚集将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降解酶等降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纤维帽,导致斑块破裂、脱落,从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1]。动脉粥样硬化中慢性炎症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参与炎症反应细胞有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并有炎性标记物和促炎因子参与,CRP、IL-6及PS为临床常用反映动脉硬化炎性标记物[12]。

氯吡格雷为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ADP受体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换氧化酶活性基团中丝氨酸530乙酰化活性,抑制血栓素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3]。急性脑卒中治疗首先应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其次为改善血管炎症反应,延缓病情发展。氯吡格雷不仅有较强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但其抗炎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可能途径为:(1)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保护神经功能[14];(2)抑制PS产生:PS在介导细胞间黏附和激活炎性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氯吡格雷抑制PS产生,进而减轻炎症刺激和血管内黏附作用;(3)抑制CD40L表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CD40L表达发挥重要作用,氯吡格雷抑制CD40L表达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保持斑块稳定有重要作用[15]。

本组资料中,氯吡格雷组患者CRP、IL-6及PS水平均低于阿司匹林组,表明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具有更有效的抗炎作用,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保持斑块稳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资料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患者NIHSS 、Barthel、FAM评分均优于阿司匹林组,NIHSS评分直接反映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氯吡格雷在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后对脑组织、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组结果还显示,氯吡格雷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相对于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并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

[1] 乔伟,王淑贞,庞珂,等.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92-93.

[2] Wang Y, Pan Y, Zhao X, et al. 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acute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HANCE): one-year outcomes[J]. Circulation, 2015,CIRCULATIONAHA. 114.014791.

[3] 洪茂华,徐跃芝,朱光昕,等.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11):23-24.

[4] 付洪伟,李嫚.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29-1131.

[5] 江选飞,张正春.抗血小板治疗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所致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2,27(7):571-573.

[6] 高燕,卢学春,曹剑,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钙拮抗剂的疗效观察:一项基于倾向评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462-466.

[7] Manoj A L, Fitzsimmons P R, Sharma N, et al. Abstract T P344: clopidogrel resistance in stroke patients (The CRISP Trial)[J]. Stroke, 2014, 45(1):344.

[8] 夏昌华,卢进昌,陈鸿梅,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270.

[9] Lee M, Wu YL, Saver JL, et al. Abstract T MP107: Ischemic strokes while on aspirin: initiation of clopidogrel Is better than re-initiation of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future vascular events[J]. Stroke, 2014, 45(1): 107.

[10] Shaban A, Rincon N, Tiu J, et al. Abstract W P59: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cute clopidogrel load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schemic strokes[J]. Stroke, 2015, 46(1): 59.

[11] 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180-182.

[12] 梁磊,黄志恩,罗高权,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2):167-171.

[13] 吴惠民.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01-1702.

[14] Wolff S, Gengo F, Westphal ES, et al. Abstract T MP108: a concentration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e metabolite of clopidogrel and its antiplatelet activity[J]. Stroke, 2014, 45(1):108.

[15] 孙毅,刘喜平.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在房颤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中的对比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32-634.

R743.33

B

1000-744X(2016)08-0828-03

2015-11-20)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