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让古诗文课堂流光溢彩

2017-01-16 01:22王姚菊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教师

王姚菊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作为生长于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之美,灵活应对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兴趣激发,让学生争当乐之者

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在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特别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很多学生因为对古诗文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学生口口相传的“恐怖渲染”,很容易对古诗文学习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在这种环境之下,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利用兴趣激励法来引导学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下工夫设计出一番引人入胜的课前导语,就能够很好地吸引住学生,水到渠成地进入高效教学环节。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文《活版》为例,在授课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之前文明传播的主要媒介,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开了一间印刷店,会用什么办法来提高自己店铺的利润呢?”最后针对学生的想法指出比较于活版印刷的利弊,从而自然地进入到课文学习阶段。如此循循善诱,结合在学生中认可度非常高的穿越话题,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主动性。

二、发掘背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作者因为感于某事某物才会创作出优秀的诗文,而这些事物的出现产生必然又与特定的社会时代相联系。古诗一向讲究含蓄美,表达感情比较委婉,加上中学生大多没有重大的社会经历,不可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诗文内容之前,有必要向学生讲解作者经历的主要社会活动,讲解作者写作的背景缘由,这对学生理解古诗、把握中心思想具有无法替代的助力,同理古文教学也是一样。

以《马说》教学为例,介绍作者韩愈的写作动机和背景。这篇文章大约创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此时韩愈初入官场,胸有大志却不得。三次上书宰相求录用均遭冷遇,即使后来在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也未得重用。再加上当时朝廷中奸臣掌权,官场黑暗,有才之士不能受到重用,韩愈感于自身经历和社会现状,所以才有“伯乐不常有”的感慨。经过如此介绍写作背景,学生就能了解作者的坎坷遭遇,而不会产生作者是闲来无事有感而发所写的误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吟咏诵读,让学生体会音律美

不论是哪种写作形式,古诗文作者向来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音律美,忌讳文句的诵读不畅,佶屈聱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大都音律和谐,流畅自然,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字词句,是探寻语言美的一种享受。反复诵读,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描绘的意境美,领略到诗人选词造句的超俗文采,从而培养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文言课文诵读则要注重学习积累常用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在诵读古诗文时,这些字音字义一定要把握准确,要鼓励学生背诵下来,作为词汇储备。教师要注重诵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用心欣赏。从诵读开始,字词节奏停顿进人诗文,进入作者的感情,这对于把握作者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指导学生诵读《过零丁洋》,首联、颔联和颈联要使用低沉悲叹的音调,用以突出国家支离破碎,作者一人孤苦无依的沉郁凄凉;尾联应该峰回路转,诵读由沉郁改为坚定、洒脱,以表现出作者坚贞不屈、无畏爱国的高尚节操,读起来当如撞钟,清音不绝。

四、亦庄亦谐,让学生深谙趣味美

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毫不夸大的说篇篇经典,句句珠玑,但是为什么却无法吸引学生来主动学习呢?古诗文难以理解固然是原因,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否对路也是原因之一。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首要媒介就是语言,而在所有的语言艺术中,幽默的表达总是能发挥出其不意的表达效果,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也能大展拳脚。作文语文教师,亦庄亦谐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应该成为教学中的有力工具,在课堂中大放异彩。成都有位被网友们戏称为“最潮语文老师”的教师,他在平时教学中就能够将网络流行语和所授内容结合起来。如在教授《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他请同学们用含义类似的字来替换文中的“痴”字,然后再一起朗读。学生分别用了“瓜”、“雷”、“囧”、“呆”替换,四遍读完之后,所有学生爆笑不止,气氛达到高潮。

总之,优秀的古诗文作品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身为传播文化与知识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迎难而上,继承古代先贤的优秀文学成果,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古诗文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领略民族文化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