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触摸语文课改的核心

2017-01-16 01:40陈锦莲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索说明文教学内容

陈锦莲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灌输知识变成少教多学,以点拨为主,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语文课改的核心,更好地实施教学。

一、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做到少教多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老师让我学”,逐步转变成“我要自己学”。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自己主动进行预习,教师想办法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去学习。例如在学习S版语文教材的《佛罗伦萨小抄写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思索,从而对课文产生兴趣,投入到主动学习之中去,预先学习课文的内容。这样的话,教师授课时就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好地挖掘课文的重点。在学习议论类的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将课文中的相关话题提出来,让学生预先讨论,然后再进行阅读,看看文章中的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问题的,并让学生思索这样的论述和自己原先的思索有什么不一样,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样便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问题,所以在面对一些相对枯燥的课文内容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懈怠的心理,不想进行预习,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奇特的激光》一文时,由于课文的科技含量较高,所以一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也难以产生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文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或者是影像资料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安排学生预习,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如果语文学习不再是原先的将教师讲读作为主要的方式,而变成以学生自学作为基础,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为学生梳理学习的重点,那么学习的效果将会好得多,而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则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更是要着重培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必讲解太多的内容,只要将学习的目的明确地告诉学生即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自己思考课文中的中心思想,让他们能够渐渐地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时,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思索课文的主题思想。在学生面临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学生,告诉他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用这样切身经历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加高效。

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将课堂教学从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以学生讲为主,教师可以在旁边适当指点,让学生们来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对他们提升写作能力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例如在学习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演讲,讲讲在自己的心中是不是有什么值得纪念的,或者是自己尊重的人物,将他们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的话以后学生在遇到“我最爱的××”等作文题目的时候,就可以回忆起课堂上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内容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用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世界第一名记者登上太空》这样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在网络上查找新闻或者是在报纸上寻找新闻等方法,来看看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有什么具有纪念性的事件,然后可以尝试自己当一个小记者,将自己从各方面收集起来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办一份自己的小报,尝试写一篇新闻稿,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课,而学生却能够在更好地明白学习目标之后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这样的方法,少说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促进他们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三、精挑细选,充实、调整教学内容

如果要更好地贯彻少教多学的原则,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更为精挑细选,要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多研究一下课文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多学到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对于有些不能够激发学生教学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少教一点,甚至不去教。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全部放弃这些教学内容,而是说教师要尽量让自己的教学显得有声有色,更有趣味,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裁减掉。例如在教授学生新闻的写法时,对于什么叫做新闻的标题,什么叫做副标题,诸如此类的专业内容,教师可以稍微点一下,但是不必将每一个定义都告诉学生,更没有必要让学生硬性记忆。教师只要在授课的时候用一些精彩的新闻作为例子,然后通过例子来进行讲解就行了,如可以联系《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长江》来进行教授,通过这样鲜活的例子,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甚至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报纸上登载的新闻作为例子,让学生在更多的范例中了解新闻的写法。

要挑选好教学内容,还有一点要注意的,那就是如果这个知识点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得到的,那么教师就可以不教。教师不教,不等于说在授课的时候不涉及,而是说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的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能够更加牢固了。例如在学习说明文的写法时,教师没有必要将如何去写说明文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松鼠》等比较有特色的说明文,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将松鼠的外貌、习性等描写得清清楚楚的。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是一种植物,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将它描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教好学生,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仔细思索授课的内容,让自己的教案变得更加科学,这样的话,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好。采用了少教多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学生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加好。作为语文课改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仔细思索如何更好地贯彻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用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兴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思索说明文教学内容
说明文阅读专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深沉的思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