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7-01-16 02:31乌达巴拉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

乌达巴拉

摘要:本文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分析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方法,并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增进农民消费倾向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几个方面总结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有效需求;社会保障

一、引言

市场经济常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凯恩斯认为总需求决定就业量;总需求不足造成失业。总需求不足,导致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发生产缩减;厂商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1)组织生产时,要同时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厂商就有利可图,进而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亦然。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化,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即为“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在这次影响深远的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出口的下降、外资的流失、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等诸多问题逐一显现,还是给我们的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挑战。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但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适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更是从经济学角度达到促进有效需求增加的关键一步。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和困境

1、五保供养。根据相关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而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但是五保供养的费用来自于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否尽到供养的责任,取决于两级政府的经济能力。

2、家庭赡养。也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这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和物价上涨,农民生产生活压力增加等原因,很多农户家出现了养儿却不能养老的情况。

3、土地保障。在我国,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之从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危机来临,物价上涨加剧,农民的土地却没有增产,粮食价格的上涨无法抵消化肥价格的增长,农民子女受教育的费用也是有增无减,在当前环境下,农民生活压力正在逐渐增大。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以个人账户积累方式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始在各地推广开来。刚推广的几年农民的参保热情非常高,但随着后来农保资金管理不善、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社保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障碍,参保人数急剧下滑。

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治病难,历来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制度完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

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制度。目前在城镇这个制度推广的比较好,但在农村该制度的推广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广大农村地区,8亿人口的消费规模却小的可怜。消费规模是有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消费者数量;二是消费能力。就消费者的数量而言,我国人口有13亿之众,其中的8亿多农民构成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需规模的变化;就消费能力而言,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很高的国家,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了20万亿人民币,这可以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我国农民的消费潜力尚未开发出来。

三、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有效需求

就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为了缓解有效需求不足,应加快“保障”体系的建立。这是减少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要使农民能够消费(有消费能力)和敢于消费,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养老、医疗、教育为主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之所以把数量不多的剩余资金积蓄起来而不敢消费,其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养老,二是看病,三是教育。一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自然而然就会敢于消费、勇于消费并最终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体力量。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不是居民没有消费的需求和愿望,主要是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在中国转轨过程中老百姓过多的承担了这个社会改革的成本。过度市场化的住房制度,养老、医疗等负担让农民不得不进行积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扩大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稳妥落实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更加乐观的未来预期,增强其消费意向;另一方面则可直接提升市场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消费规模。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和就业良性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改善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因而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体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应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也都纳入到推广范畴,取消城乡差别待遇,取消农民、自由职业者与正式职工差别待遇,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增加消费信心。

综上所述,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拉动内需,尤其是促进农民消费是增加有效需求,缓解经济压力的重中之重,而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欧林宏.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全新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7)

[2]王慧红.如何理解我国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0)

[3]王维宇.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及相关政策选择[J].北方经济,2011(6)

[4]金成晓.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干预[J].商业时代,2013(20)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农村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