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惩罚:体育教育的理性回归

2017-01-16 11:27张俊
体育师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张俊

摘 要:毋庸置疑,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且会因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我们不妨先对体育教学中体罚的类型、特点及危害等逐一了解,以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适度地进行惩罚,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育;适度惩罚;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31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当前两个热门词语,一方面是各类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被频频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是各级教育部门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政策法规纷纷出台。一时间,教师们纷纷谈“罚”色变,不敢越“罚”半步。我们的体育课堂也是如此,很多体育教师“有禁无罚”,不敢处罚学生,有的甚至连批评的话都不敢说。最终导致体育课堂常规自由涣散,教学中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体育教学中的惩罚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只不过我们必须要以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把握好惩罚的“度”。

1 体育教学中体罚的类型

在体育教学中,体罚或变相体罚根据教师采用手段的不同分为器械型和徒手型。器械型即在某种器械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所使用的器械进行的体罚行为。如在器械体操教学中的体操棍、武术教学中的武术棍、标枪教学中的标枪或者用画线勺抽打学生,在上球类课时用球砸学生等等。徒手型则是在跑、跳、武术等徒手练习中,让学生过量罚跑、蛙跳,长时间地蹲马步等。

根据体育教师的心理变化特点也可以分为冲动型、报复型和威慑型等三种。某些年轻教师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或练习中个别学生发出异声,被触发了冲动的神经,对学生进行一些打、骂等冲动型体罚。报复型体罚则是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很多教师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班级中的某些学生,当课堂教学一出现问题时,便归因于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责骂,有时甚至采用一些体罚的手段。还有的教师刚上一个新的班级,为了震慑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会因学生的某些小错误而大发雷霆,对学生进行体罚。

2 体育教学中体罚的特点

2.1 隐蔽性

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体育教师的体罚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一是形式的隐蔽,学生上其他科目时都是坐在教室上课,如果教师进行罚站等体罚行为(因为体罚最常见的形式是罚站)很容易被发现。而体育课通常都是站着上课的,如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体罚了只须让他站在一边就行了。其二是内容的隐蔽,体育教师在进行体罚时根据练习的内容选择,如练习短跑时,让他蛙跳400米;练习武术时,让他蹲马步五分钟等等,还美其名曰:“个别辅导”或者“素质练习”。

2.2 多样性

相对于文化课的罚站、罚抄的单一形式,体育教学的体罚形式更加多样,体育教师的体罚方法:从单纯的罚站到蹲马步、“金鸡独立”;从打手心衍生出打耳光或用器械抽打学生,当然也有“新奇”的体罚形式:学狗叫、学狗爬等等。

3 体育教学中体罚的危害

3.1 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中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肌肉、骨骼的健康发展,但超出学生所能承受能力的运动必然适得其反。如过量的俯卧撑、蛙跳,会造成学生的肌肉拉伤,严重时甚至造成骨骼的发育畸形。当然以上都是隐形的、潜在的危害,还有体育教师则要为自己过激行为付出代价,甚至为此而失去公职。

3.2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对于身体伤害,体罚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首先是使学生丧失应有的自尊心,很多教师在体罚学生时,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都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的。使他们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体罚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长期在压抑和恐惧的氛围中学习,会形成胆怯、懦弱的不良性格特征。

3.3 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

体罚现象的存在,拉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时师生甚至处于对立面上。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学好、练好,而在这种氛围紧张、人人自危的环境中,其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既然体罚学生有这么多的危害,而适度的惩罚又是必要,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惩罚学生的度呢?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的惩罚应具有“三性”。

4 体育教学惩罚应有“三度”

4.1 选择角度——约定性

我们在进行游戏或教学比赛时,都会提出一些奖惩方法,如输队的每名成员罚做几个俯卧撑、下蹲起等练习,这样的惩罚非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会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因为这样的惩罚是教师事先宣布的,学生已经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同时也符合奖优罚劣的原则,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同理,在体育课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开学初的第一节引导课,提出课堂常规及病事假的处理事项,这时,教师应对违反常规及练习要求的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如对第一次无故迟到早退提出口头警告,第二次进行记录,并纳入到体育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而对于在练习中出现的不按照教师要求或影响其他同学练习的则在提出口头批评的同时,对屡教不改或者情节重点的同学可以根据练习内容对他们采用一些适当处罚,当然我们在惩罚学生时应该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项目,如原地跳跃练习、尽量不要让低年级学生长时间做闭气运动如站马步、负重跳,女生多做超过自身能力的上肢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举杠铃等。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对惩罚的内容及形式也可以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让惩罚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让犯错误的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意见是民主的、正义的、“众怒难犯”的,拒绝改错就会被孤立,从而摆脱侥幸心理,甘愿改正。

4.2 控制强度——适量性

首先是“数量”的控制,运动量的大小是区别体罚与惩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安排好运动量,如同样的俯卧撑,高中身体素质好点的男生可做二十个甚至更多,而初中生则最多做十几个。当然运动量也不能过低,这样也起不到警示作用。再有就是“质量”的把控,我们必须要保证惩罚的质量,如教师在惩罚违规的学生做十个俯卧撑时,有的同学少做几个偷工减料,有的同学敷衍了事,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警示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最后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度量”,也即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或者自卑心理较强,我们的惩罚教育可以放在课后单独进行。

4.3 注意力度——教育性

惩罚的目的是纠正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既不能“一错就罚”,教师应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情节严重,尽可能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需要惩罚的,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及惩罚的目的。同时又不能“一罚了之”,其次我们在对学生惩罚后必须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必须进行个别交流,以便了解惩罚的效果和及时调整惩罚的手段和力度,提升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效果,消除体育教学中惩罚的后遗症。

总之,惩罚教育是体育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没有惩罚的体育教育是虚无缥缈的教育。当然“罚”要得法、“罚”要适度、“罚”要以教为先,才能罚得学生心服口服,罚得学生改正错误、不断前行。只要我们以一颗责任心、一颗爱心,敢用惩罚,会用惩罚,就根本不用谈“惩”色变,惩罚教育也定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正法. 对体育教学中惩罚教育的思考[J]. 安徽体育科技,2008(10).

[2] 郦腊凤. 惩罚是一剂猛药——慎用、善用惩罚[J]. 大众心理学,2004.8 .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