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设计研究

2017-01-17 08:23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张 潇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设计研究

张 潇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生态旅游业在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开展,不仅可促进该区域自身的进展,同时也会带动周边经济的提升。然而,据有关调查得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有关生态旅游的科普宣教力度不够,致使很多游客缺乏生态理念。基于此,主要对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设计进行探究,为促进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提供一定的帮助。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规划设计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xishuangbanna natural reservatio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tself,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urrounding economy.However,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ropaganda of the natural reservation of xishuangbanna is not enough,which has caused many visitors to lack ecological ideas.Based on this,the author explored the design of ecotourism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 xishuangbanna natural reservation area and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cotourism in xishuangbanna natural reservation.

Key words:xishuangbanna nature reserve;Ecotourism;Science education;Planningand design

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简介

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州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全球沙漠地段中唯一的“绿地”,有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种类,享有“动植物帝国”的美誉,属于国内拥有最大区域热带雨林、最多生物种类、最完整生态体系的综合保护区。该区域跨越了一市两县,5片构成要素间没有任何接连,占据了24.251 0万hm2的范围,是整个西双版纳州的12.68%。区域中生态旅游资源富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性竹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草丛和暖性针叶林等八种植被种类均可在保护区中找到;存在约5 000种的高等植物、102种的哺乳性动物、427种的鸟禽类、38种的双栖动物、63种的爬行物种、100种的鱼类,其间有109种的动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1];存在大小不同的绕林藤蔓、绞杀性的植被、年老开花结果的茎叶、空中弥漫的兰花等雨林独特的生态资源等等。

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现状

据调查资料显示,当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现状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是:首先在科普宣教设施上,虽然保护区内设置有宣传展板、动植物标本等必需的宣教设施,但因宣教中心的面积较小,位置不具体,很多并非位于真正需要实施生态宣教的景点,故很容易令宣教失去应有的效果[2]。其次在解说体系上,大部分游客给予保护区设置的生态解说体系以高的评价,但是仍有些游客对解说体系采取忽视的态度,不愿意学习生态旅游方面的知识,怎样促使这些游客主动领悟生态知识成了科普宣教急需处理的难题。最后是游客本身的生态意识,调查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的游客中青年居多,接着是孩子和老人,那么他们拥有的生态意识也是有差别的,在进行生态旅游科普宣教设计时要体现出针对性与独特性。这些也是设计科普宣教需注意的地方。

3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具体设计

3.1 科普宣教方式的设计

3.1.1 宣传展示

宣传展示是科普宣教的主要方式,可设置专门的宣教中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主要用来推广保护区生态旅游方面的知识,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宣教中心的建设包括室内与室外,室内主要通过宣传专栏、宣传展板、宣传画册等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知识进行展示,大小可设置为500 m2;室外的宣传主要为实践性的,可通过具体的实物展示将生态旅游呈现在游客眼前,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方式,对保护区生态旅游方面的宣传片进行反复播出,大小可设置为1 000 m2[3]。

3.1.2 解说体系

解说体系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顺利开展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对其设计时要体现出宣教理念,提升游客自身的生态意识以及对景点的喜爱程度。区域内可设置自助语音与牌示两种解说体系,前者包括微信扫一扫、广播解说等,该方式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解说体系,也是日后保护区需努力推广的技术;后者包括各种标识、宣传牌、公告牌等,是当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使用最多的解说体系,几乎每个景区都有设计,该体系的存在便于游客随时随地学习,在设计时需简洁明了,字体清晰,若带有创新意义,更利于吸引游客的关注,令其游览时更加方便。

3.1.3 参与体验

亲身参与其中得到的感受似乎比单纯的眼看耳听更显真实,设计一些能带动游客亲身参与的游戏项目于保护区内,对生态旅游科普宣教取得良好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专门设置适合游客参与的游戏室,游戏开展的目的是令游客在亲身参与游戏项目中体验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在玩中学习知识。此外,还可在保护区景点中安排些生态小实验,鼓励游客参与其中,亲身感受生态保护的急迫性,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

3.2 科普宣教整体规划设计

3.2.1 科普宣教区设计

人工构造区如何安排、怎样合理约束游客的活动范围成为当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区设计需思考的关键问题。在保护区中推行宣传、解说与体验等活动,一些宣教设施的使用是必需的,它们的存在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到保护区环境的变化。设计科普宣教区时,可充分利用走廊、观测站、道路等来指引游客顺利游览自然保护区景点,进而起到宣教的作用。基于如何约束游客的活动范围,可适当选择一些稀有动物繁衍区域归入禁区范围,不让游客随意踏入;一些鸟禽类种群处于繁衍阶段时归入禁区,其余阶段可参观,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3.2.2 整体构造设计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科普宣教整体构造的设计,遵循的是“点、线、面”的构造原则。“点”是指科普宣教中所有用于展示与体验的景点,属于开展生态旅游最关键的区域。“线”是指走廊、板桥、道路等不同景区间的连接桥梁,便于游客在自然保护区中尽情地游览。“面”则是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区域,游客在玩中可深深被保护区的独特性吸引,同时也会学到很多生态旅游知识,强化自身的生态观念[4]。

3.2.3 循规蹈矩引导设计

循规蹈矩是指引导游客一步步开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过程。第一步,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最基本的构成、种类、演变状况等一一向游客传达;第二步介绍自然保护区具有的特色生态景点给游客;第三步带领游客对保护区生态进行亲身体会,领受该区域生态特有的魅力。这一循规蹈矩带领设计,极大满足了游客认识事物的规矩,也就是“认识—熟知—体会”,如此对于强化科普宣教成果极为有效,有助于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

[1]任利霞,朱颖.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0):100-103.

[2]沈庆仲.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2011(10):54-56.

[3]刘彦君,刘亚娇,冯嘉申,等.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及科普宣教:以野鸭湖、邛海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12-15.

[4]武锋,李世伟,吴国华.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计研究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16(15):50-52.

[责任编辑:鹿 鸣]

Xishuangbanna Natural Reservation Area Ecological Tourism and Scienc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Xiao
(China yunnan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Xishungbanna Yunnan 666100,China)

F326

A

1673-5919(2017)04-0080-02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4.028

2017-07-10

张潇(1978-),女,云南勐腊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YUNNAN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