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勤耕秋为收
——京剧程派青衣创始人程砚秋(一)

2017-01-17 00:52和煦凯臣动漫
琴童 2016年2期
关键词:程派手把程砚秋

文:和煦 图:凯臣动漫

砚田勤耕秋为收
——京剧程派青衣创始人程砚秋(一)

文:和煦 图:凯臣动漫

程砚秋(1904年~1958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满族人,最早的官名是承麟(lín),后来,他的恩师罗惇曧(róng)先生把他的“承”改为汉姓“程”。

程砚秋最初的艺名是菊侬,1918年改为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取意于“艳于秋者厥(jué)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程砚秋是京剧的“四大名旦”之一,也是京剧青衣程派创始人 。

出身贫寒,六岁学艺

程砚秋幼年家贫,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全家人靠着母亲的辛苦劳作维持生活。6岁那年,程砚秋经人介绍,进入荣蝶仙门下学京剧,他给师傅答下了7年的“卖身契”,期满后还要帮助师傅一年,第一年的学徒还不包括在内,这实际上就是9年的合同。在过去,民间戏曲艺人学艺多采用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大体有4种形式:一是“设堂授艺”,又称“私寓弟子”;二是“家塾学艺”;第3种叫“手把徒弟”,又称“私房徒弟”;第4种是“拜师深造”,其中“手把徒弟”学艺最苦。这是因为“设堂授艺”招收的多为梨园世家(指几代人都从事京剧艺术)子弟;“家塾学艺”的是殷实之家,有钱聘请教师;“拜师深造”则是有一定造诣的艺人而为了更大的进步而来,也有名家为培养传人而主动收徒的。如:马长礼唱红之后,杨宝森、马连良均希望收其为徒,经协商,马长礼被杨宝森收为徒弟,被马连良认为义子,“杨徒马儿”一时成为梨园佳话。但“手把徒弟”则多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为求谋生之道才投师学艺,因此,入师门之前先要签订相当于“卖身契”的文书,称作“关书大发”。

程砚秋在荣蝶仙门下属于“手把徒弟”,由于家贫,他就是卖身投入师门的。在投师之前,母亲不断地问年幼的砚秋,能不能吃学戏这份苦,小砚秋认为:师傅能够收自己为徒已经很好了,自己又不是出身梨园世家,况且家里那么困难,出去一个人,就能减轻母亲的负担。母亲送小砚秋学戏的那一天,叮嘱他:“说话要谨慎,不要占人家便宜,尤其是钱财上,更不能占人家便宜。”这几句话,成了程砚秋一生遵守的箴(zhēn)言。

倔强好强,刻苦练功

拜师的第一天,程砚秋就开始练功。当时,老师还不能确定可以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就让他和其他一些试班的孩子一起,从练撕腿学起。程砚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学京剧时非常能吃苦。最初学习的那阵子,程砚秋必须把身子坐在地上,背靠着墙,面向外,把腿伸直撕开,膝盖绷平,两腿用花瓶顶住,姿势摆好后,就开始耗时间。刚练习的时候,耗10分钟,之后递增到15、20、30分钟,练到两腿与墙一般齐,身子和腿成为一条直线,才算成功。练撕腿的时候,还要练下腰、压腰。这种功,练的时候身子要往后仰,什么时候练得手能够扶到脚后跟,才算是成功。练下腰最忌讳吃完东西练,所以全都是一清早,天空还挂着星星,饿着肚子开始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有时候饿得难受,偷着吃点东西再练。但是当一练下腰的时候,师傅用手一扶,就会把刚才吃的东西全吐出来,这样就要受先生的责罚。先生常说,吃了东西练下腰肠子会断的。家境贫寒、倔强好强的程砚秋硬是咬着牙,坚持苦练着基本功。

当程砚秋把这两项功夫练得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他加功,教他练习难度较大的一些功夫,如练虎跳、小翻、抢背等。起初,程砚秋一天下来练得腰酸腿疼,特别是几种功课接连着练习。冬天在冰冷的土地上摔过来翻过去,一冻就是两三个小时,虽然练得身上出了汗,可是当一停下来,简直冷得难受极了。将近一年的工夫,一般的腰腿功夫差不多了,师傅就和武生教员丁永利编了一出《挑滑车》。这时候,荣老师就准备让程砚秋向旦行发展,他请来了陈桐云先生教他学花旦戏。那时候花旦戏是要看跷功的,所以,荣先生又给他绑起跷来练习。绑上跷走路和平常走路简直是两码事,的确有步履维艰的感觉。程砚秋开始练的时候,每天早晨练功最多10分钟,但陈桐云要求严格,程砚秋性子也倔强,练功时间逐渐增加了,甚至一天也不能拿下来,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的活,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少干。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程砚秋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程砚秋练跷功看(kān)得非常严,总是怕他在绑跷的时候突然把腿弯起来,所以他想出个绝招来:用两个头部削尖了的竹筷子插在程砚秋的膝弯上,程砚秋只要一弯腿,筷子尖儿就会扎他的膝弯一下,这样一来,程砚秋就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着腿,毫无办法,就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自然功夫也就练出来了。

猜你喜欢
程派手把程砚秋
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摩托车手把减振研究
梅兰芳、程砚秋、齐如山与早期京剧导演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我们的程派
手把件鉴赏购买指南
声腔、音色、审美:京剧程派“云遮月”唱法之分析
梨园佳话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
心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