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类院校教学实践的研究

2017-01-17 20:13李翠翠刘瑜
商情 2016年45期
关键词:师范类培育价值观

李翠翠++刘瑜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价值观冲突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融入到国民教育的过程中去。因此,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师范类院校不仅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且还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因此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类院校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类院校教学实践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生师范类院校

一、当前师范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范类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师范类院校基于严峻的就业压力,把关注点集中于教师技能的教育,而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随着师范类院校的不断扩张,师范生的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逐步提高,在校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关注度持续升温。各个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日益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指挥棒”,注重专业课,注重教师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常态化。相应的,在价值取向上,树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价值观就成为必然。这种以职业价值观教育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做法,是以偏概全,不可取的。应该将职业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框架中,并在其指导下加强教育,方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同时,部分师范高校在开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时,认识不足,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出现了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只掌握了理论思想而无法将理论落实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使实践环节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

2、师范类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教学方法不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实现教育的效果,过于呆板的教学模式不易于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映入学生的头脑,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因此,进一步将社会现实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然而,在师范类院校现有的教育过程中,虽然原有的说教式教学法与现有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结合,但仍然无法改变形式枯燥、缺乏互动的教学状况,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虽然教学中使用了较为生动的案例,但过度“高、大、上”的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的真实环境,无法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很难产生共鸣。此外,教学模式的单一,实践教学的不足,也使得课程教学流于形式,这不仅忽略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也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使课堂互动交流成为摆设,无法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思想波动状况,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3、师范类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校园文化环境不佳

师范类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和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任务,其精神文明状况尤为重要。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虽然高校都已重视且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泛滥的主要表现,同时还伴随其他形式的不良风气,如互相攀比、及时行乐、好逸恶劳等等。“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以是否使自己获利、是否利于自我发展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连入党这样严肃的事情也被冠以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所谓“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是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真实写照。

二、当前师范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在师范类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高校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职能。核心任务还是在人才培养。对社会主义师范类院校来说,落脚点就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的传递贡献力量。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取向。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与高校工作全过程,至关重要。而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范类大学生的工作中首先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次,它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使其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最后,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不艰险、吃苦耐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其不断增强爱校、爱国情怀,从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从而促进了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

2、在师范类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社会和谐进步,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所需知识的探索和把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工作的开展,将促进整个社会求真求美求善,从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因此,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不是个体性工作,而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公共性,会对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在我国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随着每年百万的师范类毕业生步入社会,他们在教师岗位认真工作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传播到下一代学生中去,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可以使师范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执行者和传播者,间接影响社会人士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3、在师范类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时代,精神文化生产愈加成为决定一国盛衰的主导性因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生产和提升能力,如果不能形成高度的自我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则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引领时代潮流。在整个精神文化生产系统工程中,核心价值观起着基础性和统领性作用,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普及却不是任其发展而得,它需要一定的群体作为研究者、垂范者,肩负起传道与解惑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即展示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认识,也体现了国家、民族精神、社会意识形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包含的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升,又彰显了时代的主旋律,用它作为理论教育基础,有利于发挥先进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师范类高校基于自身的社会功能,无疑天然地负有这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在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需要日益迫切的当代中国,培养和教育处下一代优秀教师的这一责任可谓愈加凸显。

三、师范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1、在师范类院校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祖国建设者的基地和摇篮,理应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认知一认同一实践的过程。师范类高校应利用其教学环境资源、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发挥高校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对广大师生尤其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以及具体要求等方面的困惑、不解和迷茫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高校师生思想、认知和行为特点,深度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全方位的生动的深入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高校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渗透、课外主题教育活动三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促进师范类大学生的成长,成为优秀的教师。

2、在师范类院校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首先深入开展理论课教学改革。现代教育,不仅需要“高、大、上”的教学环境,更需要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大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做好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同时,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等最新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定期的党课教育和团课教育,开展理论课补充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感和执行力,并通过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的思想交流,实现课上和课下学习的互补。其次,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与形式。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通过完善校内实践课程、增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升华。此外,高校还应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多方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实习指导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专业素质的培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培养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师范类院校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工作,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程来抓,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外在力量。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认同、接受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是仅仅依靠广大教师所能完成的。正如民族精神一样,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熔铸在每一代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而成。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同样需要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作为。注重凝练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强大感召力的院校精神和校训,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展板、广播、校刊校报等媒介,加强宣传,进行正面引导,使广大学生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形成以校为荣,热爱学校、为校争光的思想,进而将其引导到爱国、勤学、修德、成才的大学生价值观层面。

参考文献:

[1]马琳琳.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2]王波.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

[3]姚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师范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