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

2017-01-17 00:43周健雯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回归模型安徽省影响因素

周健雯

摘要:本文依据理性选择理论和循环农业理论,收集来自安徽省六安市农村的典型微观调研数据,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外部环境、文化特征视角分析农村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假设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本地户主的文化程度、个人改变意愿和风险爱好程度,家庭背景中的家庭富裕程度、家人是否担任过干部,外部环境中是否拥有处理秸秆的机器设备,政府因素中的政府补贴、政府宣传和政府监督对秸秆处理方式影响显著。

关键词:秸秆处理方式;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安徽省

一、模型假设与实证分析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后,农村田间秸秆焚烧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秸秆利用涉及农村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循环农业和友好生态环境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处理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当地的土壤肥力、空气质量和环境安全,因此影响农户秸秆处理方式的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

对于个体农户而言,一般分为焚烧、堆弃腐烂、家庭燃料、饲料、粉碎还田和售卖这六种方式。2015年安徽省全省秸秆总量4800万吨,六安市秸秆总量580万吨。目前秸秆的市场价格约为每吨220元,实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收集转移售卖20%,全省就可为农民增收达16280万元。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每亩可以增加粮食产量5%,每亩平均增收17元,节约化肥投入14元,每亩纯收益约为31元。安徽省耕地面积414.4万hm2 计算,若80%耕地的实行秸秆还田利用,则可为农民增收15.4亿元,经济效益明显。

(一)模型假设

1、户主特征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农户的秸秆处理方式与户主的人力资本和家庭的收入结构相关,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选择方式的重要因素(丰军辉、何可等,2014)。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户主中男性(Gen)、户主年龄(Age)越小、文化程度(Edu)越高、越倾向改变(Will),越可能选择环保方式。

2、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秸秆处理技术尚不发达,普及程度弱,农户家中是否有人了解秸秆处理等会成为重要因素。农民对政府好找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认知态度是影响农民是否焚烧秸秆的主要因素,且呈显著负相关,如今在农村主要是老年人、妇女等,接受复杂程度的技术难(王红微,2014)。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家庭富裕程度(Wealth)越高,家庭规模(Size)越大,家中有人担任过乡镇干部(Job),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Agriculture),越可能选择环保方式。

3、外部环境

通过培训、辅导、引导,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倾向于选择更环保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鞠昌华,2011)。农户文化程度、综合利用秸秆所带来的费用和政府支持这三个因素对农民合理利用秸秆的影响显著(崔红梅,2010)。参加培训(Train),有机器设备(Machine),参考周围人做法(Consult),秸秆量(Amount)越多,越可能选择环保方式。

4、政府因素

心理认知、行为成本、社会约束和法规、产业状况会影响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此时政府干预并加大处罚措施有利于改变农户行为,综合利用秸秆(郭利京、赵瑾,2014)。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有政府补贴(Subsidy),政府宣传力度(Publicity)越大,政府监督力度(Monitor)越大,越可能选择环保方式。

基于以上思路,选取安徽六安为样本,入户调查发放350份问卷,其中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均为二值或等级变量,运用Stata得如下结果:

二、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1、户主特征

年龄、性别对秸秆处理无显著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是否倾向改变对于处理方式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技校及大专、本科及以上,每增加一级别,秸秆处理等级上升0.55;对于安徽省来说,秸秆综合处理技术尚处在推广阶段,户主越倾向改变,越可能选择科学方式,上升0.38个等级。

2、家庭背景

家庭富裕程度、是否有人担任过干部显著正相关,家庭规模、主要从事行业影响不显著。家庭富裕程度在很穷、较穷、一般、较富、很富中每增加一个等级,秸秆处理方式等级上升0.45,可能是由于家境较好的家庭更具资源和时间去有效处理和利用秸秆;由于基层干部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渠道和政策更为了解,担任过乡、村干部的家庭秸秆处理方式的等级比没有的家庭高约0.27。

3、外部环境

是否用有秸秆处理的机器设备对于秸秆处理方式具有显著影响,而秸秆总产量、是否参考他人做法、是否参加过培训没有显著影响。拥有秸秆处理的机器设备的家庭比没有的家庭平均高0.33个等级。由于秸秆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性,拥有机器设备的家庭能够更好的处理秸秆并利用,所以呈显著正相关。

4、政府因素

政府因素之中,政府补贴、政府宣传、政府监督这三个变量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秸秆处理方式。其中,政府是否提供补贴使得秸秆处理方式评分等级平均相差0.41,政府提供补贴的地区,农户更加愿意选择处理后还田、售卖等方式;政府宣传的效果,即农户是否知道秸秆处理相关政策将影响秸秆处理等级,约相差0.41;农民对于政府监督手段有效的认同度与秸秆处理评分等级呈显著负相关,在非常同意、较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五个等级中,同意度每下降一个等级,处理方式下降0.16个等级。

5、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宣传影响力

提高政府廉洁程度和办事效率,必要时可采取将推进循环农业经济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项目等激励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乡(镇)政府应该着手实事,加强政策宣传效果,通过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技术传播平台、农村广播电视等,传送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综合信息,加强农户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政策的了解与支持。

(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普及知识,配备硬件设备

加大秸秆焚烧等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使得农户选择该处理方式的成本上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奖励举报等行为,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加深农户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信服度。普及秸秆处理等农业废物再利用的相关技术,各地方政府为秸秆产量多、资源稀缺的省市地区定向集中配备沼气池、粉碎机等机器设备,加快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的普及和实施。

(3)建立政府、企业收购体系

建立四散收购、统一处理的完整体系,减少交易成本和步骤,激发农民秸秆充分利用的积极性,健全相关企业和服务链条,以规模经济的视角减少各方成本,从而达到农业废物和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利用,为绿色循环经济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红梅.农民秸秆利用行为选择:理论与实证分析[D].扬州大学,2010.

[2]丰军辉,何可,张俊飚.家庭禀赋约束下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实证分析——湖北省的经验数据[J].资源科学,2014,03:530-537.

[3]郭利京,赵瑾.非正式制度与农户亲环境行为——以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69-75.

[4]郭利京,赵瑾.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干预——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78-84+112.

[5]鞠昌华.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06:221-224.

[6]王红微.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农民行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

[7]Ocampo P O,Galang M S,Geges M L,et al.Rice straw utilization among the dairy farmers in Laguna[Philippines].[J].Philippine Agriculturist,1990.

猜你喜欢
回归模型安徽省影响因素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者支出模式变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