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2017-01-18 07:36沈子尧张永根沈学根陈耀辉曹亮亮冯明慧周建松顾国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桐乡桐乡市茭白

沈子尧,张永根,沈学根,陈耀辉,曹亮亮,冯明慧,周建松,顾国明

(1.桐乡市农机推广站,浙江 桐乡 314500; 2.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浙江 桐乡 314504;3.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04500; 4.龙翔街道农经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4;5.桐乡市河山镇农经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4)

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沈子尧1,张永根2,沈学根3*,陈耀辉4,曹亮亮3,冯明慧3,周建松3,顾国明5

(1.桐乡市农机推广站,浙江 桐乡 314500; 2.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浙江 桐乡 314504;3.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04500; 4.龙翔街道农经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4;5.桐乡市河山镇农经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4)

提出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夏茭的采收期又比大棚栽培提前了10~15 d,经济效益显著。总结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的技术要点,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新途径。

双季茭白; 双膜覆盖; 早熟栽培

茭白是桐乡市主要水生蔬菜,栽培面积1 933 hm2,由于国内茭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不断下降,早熟栽培是突破市场销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茭白大棚栽培是缓解上市集中、效益低下、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一个有效举措[1]。大棚茭白采收居于春笋结束后的蔬菜春淡期,价格普遍较高,提高了经济效益。2016年全市大棚茭白栽培面积达到166.7 hm2,栽培品种为龙茭2号、浙茭911[2]。大棚单层薄膜覆盖栽培的茭白比露地栽培提早15~20 d,在4月中下旬即可上市,而大棚薄膜+地膜双膜覆盖栽培的茭白采收期提早到4月10日前后,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约25~30 d,效益增加1倍以上。2015年的双膜覆盖栽培茭白平均产量33 t·hm-2,产值16.2万元·hm-2。2016年双膜覆盖栽培茭白面积达到280.0 hm2,茭白4月10日上市,5月16日采收结束,产量达到26.25 t·hm-2,产值16.8万元·hm-2,比露地提高近1倍,而且缓和了与露地茭白争夺劳力的矛盾。

从2002年开始桐乡市就进行茭白大棚早熟栽培试验,2007年开始进行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试验,大棚单层薄膜覆盖由于土壤蒸发而棚内雾气较重,影响透光率,棚内温度相对较低。大棚+地膜双膜覆盖后由于地膜的阻隔,大棚内湿度相对较低,透光率也高,升温快,棚内能量积蓄较多,能较长时间保持一定温度。据观察,1月上旬双膜覆盖后地膜内的温度分别比大棚和露地高出5和15 ℃,有效地促进了根系和幼苗生长。但双膜覆盖后存在地膜内湿度大、光照不足,秧苗生长娇弱,因此对棚内温湿度及秧苗管理较为严格,通过多年试验与示范,积累了较好的生产管理经验,现把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1 选择适宜品种

作为双膜覆盖栽培的茭白品种,要求生长势中强、抗性好(耐低温、耐湿、抗病强)、丰产稳产,通过比较试验,以龙茭2号为好。

2 搭建大棚

双膜覆盖栽培的大棚标准为6或8 m钢架大棚,中立柱高2.3 m以上,档间距60~70 cm,搭建长度一般为60~70 m,棚间距1.5 m,南北走向为宜。有条件的可按照田间宽度设计田埂,这样可以提高大棚钢管使用寿命,提高保温效果,方便操作。

3 加强秋茭采后管理,培育健壮根系

在11月底至12月初秋茭采收后期至结束时,施用进口复合肥150~225 kg·hm-2,防止早衰,促进茎秆粗壮,根系发达,以利翌年早发;不宜过早割除枯茭叶,至少在12月上旬前保持茭墩残株青绿,以促进茭墩根系养分积累,防止越冬期茭墩受冻,以免影响翌年茭墩出苗,使得翌年出苗早而粗壮。

4 防病治虫,堆放枯枝叶

秋茭采收结束后,立即排干积水搁田,并做好防治锈病工作,用12.5%烯唑醇2 000~2 500倍液喷雾。于12月中下旬大棚扣膜前3~5 d 割除枯茭叶,齐泥割去地上部分,为方便操作和节约成本,将秋茭枯叶堆放在茭白行间,以后作为地膜的支撑架。

5 适时覆盖地膜,促进茭白早发

覆盖地膜前田间保持湿润,以促进茭白根系提早萌动,12月底扣棚,大棚内开好丰产沟,以提高土壤温度,大棚膜采用6 mm 无滴长寿膜,地膜采用1.5 mm 无滴膜,地膜贴着枯茭叶覆盖,两端拉紧以防止薄膜贴苗。由于地膜覆盖离地不到20 cm,茭白苗的生长空间较小,出苗后叶片长时间顶着地膜容易烂叶。因此,地膜覆盖时间要严格把控,过短则达不到促进生长的效果,过长则因抗性减弱而死苗。经常观察膜内出苗及生长情况,以苗高在20~25 cm 揭膜为宜,一般地膜覆盖时间控制在30 d 左右。此间气温相对较低,一般以全封闭为主,当天气晴好大棚内温度 ≥ 35 ℃ 时,开启大棚裙膜调节棚内温度。

揭地膜宜在晴天进行,因秧苗在地膜内长时间光照不足,较虚弱,需要进行1~2 d 炼苗,同时要防止因环境迅速改变(湿度下降)而伤苗,揭去地膜后及时灌薄水护苗,逐渐增加大棚内通风量,2 d 以后施薄肥,用尿素105~150 kg·hm-2。如遇倒春寒,可采用灌水护苗,待寒潮过后再放水。

6 加强大棚管理,促进茭白健苗

在大棚双膜覆盖下,地膜内的高温高湿环境促进根系萌动,出苗快,但苗虚弱徒长,营养不良,地膜揭去后须加强管理,降低大棚内湿度,消除雾气,保持叶片干燥,增加光合作用。一般天气在9:30开始通风降湿,通风多为大棚两边交错开气窗,16:00左右扣棚保温。

大棚内温度达到35 ℃ 以上,易产生烧苗,需加大通风降温;碰到连续阴雨天也要开窗通风,有利壮苗,防止徒长,减少无效小苗,提高孕茭率。大棚膜揭膜前3 d进行炼苗,4 月10日前揭去大棚膜。此时双膜覆盖栽培的茭白已经采收1~2批。

7 薄肥勤施,及时定苗,培育壮苗

分期分批施肥,地膜揭去后迅速灌水,2 d后首次施尿素105~150 kg·hm-2,其后追4次肥。总施肥量,腐熟生物有机肥7.5 t·hm-2,进口复合肥和尿素各1 125 kg·hm-2。末次施肥须在3月10日前结束。选择晴好天气施肥,做到薄肥勤施,施后在晚间开窗通气,防止氨气烧苗,并灌薄水5 cm,3 d以后氨气基本散尽后才能在晚上完全扣棚。

秧苗间苗分2次进行,第1次在2月初,当苗高长至30~40 cm时进行,第2次在2月中旬定苗,每墩保留18~20株壮苗,并在茭墩内嵌土、培土[3],以增加营养和空间,同时将行间枯茭叶揿入土中作为有机肥,培土高度不能超过叶枕(即茭白眼)。

8 适时搁田,促壮防病

平时多通风降湿,以提高茭白植株的抗逆性。大棚栽培茭白生长比较瘦弱,易感胡麻叶斑病、锈病,控制大棚内湿度是防病的基础。在第2次定苗培土后,须进行1次搁田以促进扎根,以后采用干湿管理,即适当搁田与灌水相间进行[4]。2月下旬孕茭前,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病,孕茭期间禁止使用农药[5]。

9 根外追肥,提高品质

大棚茭白营养生长期短,孕茭期集中,养分需要量较大,因此除常规施肥外,还需要进行2次根外追肥。第1次在2月中旬,第2次在间苗结束时(4~5叶1心期)施用,3月10日前后喷施孕茭调节剂与营养液,营养液以微量元素肥料+氨基酸类物质为主,营养液须在10:00露水干后或15:00以后施用;第2次在茭白植株70% 左右孕茭时(3月下旬)施用,用进口复合肥300 kg·hm-2。

10 留养浮萍,适时采收茭白

当植株叶鞘略有裂缝,茭白肉露出1~2 cm 时及时采收。夏茭采收时,由于高温高湿,要求在早晚进行,收获的茭白须放置在阴凉处,以防止发热变质。第2批采收后,看苗情薄肥勤施。采收期水位增至20~30 cm,并留养浮萍[6],以保持茭白洁白。

[1] 寿森炎,姜芳,陈可可,等. 浙江设施茭白栽培技术综述与发展趋势[J]. 长江蔬菜,2009(16):102-103.

[2] 沈学根,姚良洪,张永根,等. 桐乡市茭白生长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0):1665-1668.

[3] 翁丽青,李忠伟,刘宝法. 茭白大棚窝泥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05(1):16-17.

[4] 陈建明,庞英华, 张珏锋,等. 双季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规程[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74-475.

[5] 陈建明,周锦连,王来亮. 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6] 沈学根, 汪炳良, 高根法. 放养浮萍对双季茭白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4):206-209.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4

沈子尧(1990—),男,浙江桐乡人,硕士,从事农业机械及自动化工作,E-mail: sam.zy_shen@foxmail.com。

沈学根(1962—),男,浙江桐乡人,推广研究员,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txsxg88@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814

S645

B

0528-9017(2017)08-1335-02

文献著录格式:沈子尧,张永根,沈学根,等. 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335-1336,1339.

猜你喜欢
桐乡桐乡市茭白
太湖茭白
遇见喵星人
滚草地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如果我是……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长寿花
杭州桐乡:菊农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