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2017-01-18 20:27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中国建材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照壁民居传统

肖 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肖 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照壁,作为传统建筑中的独立构件,是传统历史文化的承载物。本文从照壁的概念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对照壁在现代室内外空间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揭示了照壁蕴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呼吁人们对保护和珍惜文化遗产,启发人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照壁;传统建筑;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在现今这个快销的年代,许多作品在设计时更加注重形式美,用一些刺激眼球的形式呈现在观赏者面前,这无疑增加了视觉冲击力,但热闹过后又能留给观赏者怎样的余情。换言之,设计的精髓并非只是表面上给人带来的瞬间美感,更重要的是能让观赏者体味到蕴藏在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激起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十分重要,这是赋予设计作品灵魂的关键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通过文字记载下来,还有一种直观的记录方式,那就是传统建筑。其中,有一个特别的元素——照壁。照壁的艺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照壁的概念、结构、形式、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照壁在现代室内外空间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1 照壁的概念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1]。它的形式比较特殊,是一面独立的墙体,常设置在建筑的入口内外。从西周时期开始,便有大量关于照壁的史书、画卷记载。从诸多文物著作中得知,照壁在唐、宋、元三个朝代开始盛行。在繁盛的明清时期,照壁更是流行于民间,也有不少遗迹保留至今。照壁可用于宫殿、寺庙、园林、祠堂、住宅等各类建筑中,既具有遮挡视线和挡风的功能,又起到了观瞻和调节空间的作用。随着改朝换代,照壁的名称也随之而变,又称“萧墙”、“屏”、“影壁”或“塞门”。从这些名称中就能感受到照壁蕴藏着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当时,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没有照壁不成住处”。可见,照壁在传统建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 照壁的结构与形式

照壁由三部分组成,即壁座、壁身和壁顶[2]。壁座的形式大多为须弥座。作为整体墙面的承重结构,壁座的造型也进行了严谨的设计,大体是上下宽,中间窄,既对比又不失功能性。随着朝代和文化信仰的更替,壁座的纹样内容也逐渐丰富,如莲瓣、卷草、力神等。壁身是整体墙面的视觉焦点,即重点装饰的部分。不同的装饰内容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有的寓意吉祥,有的寓意兴旺,有的寓意富贵。壁顶的造型与屋顶的造型相似,也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按照社会等级从高到低的划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卷棚顶。

根据平面形式的划分,照壁有一字照壁、八字照壁、撇山照壁和座山照壁四种。一字照壁的平面呈“一”字;八字照壁的平面呈“/— ”字,又叫“雁翅”照壁;撇山照壁的平面呈“—/”字,又名“反八字”照壁;座山照壁是依附在山墙而建,其平面随山墙的形式而改变。

3 照壁的艺术价值

3.1 皇宫照壁

皇宫的照壁形式有一字照壁、撇山照壁、座山照壁,其材质一般选用琉璃,即用砖砌做基础,再贴上琉璃砖。琉璃照壁是最高等级的,只有皇室才能使用,可见,当时的等级制度是十分明显的。历史上,有三处极为有名的琉璃照壁,分别是故宫的九龙壁、北海的九龙壁和山西大同的九龙壁。这三座照壁都是以龙作为图饰雕刻,足以体现主人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乾清门两侧的撇山照壁也是由琉璃砌成,壁身雕饰团花、宝莲花,壁顶饰有吻兽。其色彩以朱红色为主,点缀黄色和绿色,显得溢彩流光。红色和黄色是皇室的象征色,有着神圣、崇高和庄严的意味。从空间设计上,这座撇山照壁还有着特殊的视觉效果。由于乾清门和与之相对的保和殿之间地势落差较大,而且两殿之间的距离与地势落差所形成的比例给人带来不舒适感,于是设计者用这座呈现一定角度的撇山照壁制造出视觉上的透视感,使得整体效果错落有致。

3.2 寺庙照壁

寺庙的照壁依据地形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其材质多选用砖石。自从佛教传入后,寺庙照壁的装饰开始出现飞天、火焰、狮子等纹样。但是,装饰图案只是点缀,壁身的中心大多还是以题字为主。例如,山西的南山寺,石砌须弥座上用汉白玉石雕镶嵌的壁身,中心题词,整体风格与寺庙内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较为庄严,肃穆。莲山双林寺的照壁,石砌为主的壁身,中心贴金题字。壁顶是闽南式的燕尾脊,线条曲直有度。照壁整体风格干净,流畅,和正对着的半月池相互映衬,古语有回光返照之说。寺庙的照壁一般设置在山门之外,作为建筑的起点或者终点,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古代君王用寺庙来统治百姓思想,因此,寺庙的照壁总体给人安静、庄严的感觉。

3.3 民居照壁

中国传统民居按照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北方民居、南方民居、西北民居。三种民居的照壁也各具特色。

四合院是北方民居的代表。四合院的照壁常设于大门之内,其形式多为一字照壁,大部分由砖砌而成。照壁的大小、尺寸、装饰,都是根据院落的规模和主人的身份进行设计的。照壁上砖雕的图案有荷叶莲花,松竹梅、凤凰牡丹、钩子莲、松鹤等,符合该时期人们的祈福文化,寓意着吉祥如意。照壁的设置起到遮挡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进门时给人以和谐美好的舒适感。

南方民居照壁以晋中大院为代表,从形式、工艺、材质、尺寸、装饰上都与北方四合院的照壁相似。晋商的兴起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艺术建造的行列里。同时,晋中大院的照壁比起其他地域的照壁更显富丽。例如,常家庄园的四狮照壁由高浮雕绘制的狮子,从形态到神态都是栩栩如生。狮子有镇宅护院的寓意,以四狮为题材的照壁也很少见,寄予了主人对家族兴旺和四代同堂的美好感情。乔家大院的照壁也是极有特色的。门前砖雕的“百寿图”照壁饰为成百个不同篆体风格的“寿”字,黑色为底色,金色雕刻题字,表达了主人祈吉求福的美好心愿。

西北民居中白族民居照壁的形式独具特色[3],一般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即照壁与正房相对,其余的两坊厢房相对,三坊厢房和一面照壁构成一个整体的院落。白族民居照壁由主壁和副壁构成,砖石堆砌的壁座和四周飞檐的壁顶之间大面积以石灰白色为基底色,好似画卷中的留白。壁身的中心或是镶嵌一块圆形彩花大理石,或是题上一个“福”字。照壁整体以白色为主,光照通过白墙的反射,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明亮。而且白色是白族尊贵的颜色,代表着纯真、洁净。这种独具特色的照壁展现出白族的清新秀丽。

不同地域的民居照壁,给人带来不同的触感和观感。从这些现存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出当今艺术设计的出处和诠释,更能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4 照壁在现代室内外空间中的运用

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照壁也有用武之地。不难联想到室内空间的玄关,很多人认为玄关就是照壁。其实,它们之间有着联系但又并非是一个概念。玄关是空间中的一个功能区域,而照壁是一面墙体。经过大量研究,笔者发现玄关中有部分硬质隔断和照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设计者可以根据照壁的形态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室内空间的环境特色进行隔断的制作。

照壁作为建筑小品,现今仍然大量运用在室外空间中。南京音乐台的中心舞台就是由照壁和树木围合而成的空间。照壁整体选用水泥斩假石的材质,运用勾缝技术绘制壁顶。装饰图案围绕音乐这个主题,采用古典回纹样式,结合音乐的韵律感,将图形的线条勾勒的较为灵动。为了满足舞台回声功能的需求,壁身没有雕饰精美的图案,这也刚好将音乐的变化和照壁的简洁大方形成一组虚实对比,增加了舞台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照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加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样优秀的传承作品正在不知不觉地被世人所忽视,原因在于很多空间结构局限了它的发展。建筑设计者应该重视这些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努力保护和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同时,学习和理解照壁所承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

[1]张楠.论照壁的沿革[D].山西大学,2009.

[2]张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照壁元素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

[3]郭若思.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照壁的美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screen wall

The screen wall is the independent component i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bearer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ul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form of the screen,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all-screen in the modern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reveal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value, and appeals to people to protect and cherish the cultural heritage,inspire peopl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creen wall;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artistic value

TU238

B

1003-8965(2017)05-0163-02

猜你喜欢
照壁民居传统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民居智库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民居摄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