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017-01-18 06:18魏薇薇闻正顺姚利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下脚料鱿鱼内脏

魏薇薇,闻正顺,姚利阳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鱿鱼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魏薇薇,闻正顺*,姚利阳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简要介绍了鱿鱼的结构及其营养成分,对鱿鱼加工下脚料各个部分的利用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分别从鱿鱼皮、头、鳍、软骨、墨汁、精白、眼和内脏几种下脚料的加工利用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为今后鱿鱼加工下脚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鱿鱼;下脚料;利用

鱿鱼是全球产量较高的海洋性资源,我国鱿鱼年捕获量约达100万t,其中仅舟山鱿鱼的加工量就占到全国的50%左右。鱿鱼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20%~25%的下脚料,例如表皮、软骨、鱿鱼眼及内脏等,而这些下脚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粗脂肪、多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其利用率却很低,这类副产物大都被简单加工成鱼粉,另外也有一部分被随意销毁或掩埋。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鱿鱼下脚料加工利用技术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鱿鱼加工下脚料,人们需要对目前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现状有一定的认识。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鱿鱼及其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状况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1 鱿鱼的营养成分及其加工利用现状

1.1 鱿鱼的基本构造及分布 鱿鱼又称中国枪乌贼,是一种海洋软体类动物,其身体的颜色为白色并带有淡褐色斑,体形呈圆锥型。鱿鱼基本构造可分为头、胴体和足3部分,头较短,胴体较长,尾端尖细,头前部有10条触足,尾端具有呈三角形的肉鳍,其体内的2片腮是呼吸器官。鱿鱼常成群地游弋在深20m左右的海洋中,其游动速度40~50km/h。

在全世界水产品中,鱿鱼产品占据了将近一半。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消费鱿鱼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就捕捞量而言,日本占据领先地位,而且为满足其国内需求,日本还不断地从国外进口鱿鱼产品,在1998年其进口量就已达到5万t。另外,美国的鱿鱼市场进口量也不断扩大,2000年其进口量达到4.6万t,其中鱿鱼的主要供应国是我国和印度[1]。近年来,我国鱿鱼的捕捞量迅速增长,到2005年就已近60万t。浙江省作为我国鱿鱼加工的大省,就其省内的兴业集团而言,鱿鱼捕捞量在2007年就超过20万t[2]。

1.2 鱿鱼的营养成分 鱿鱼较其他海洋软体动物而言,具有个头大、胴体长、肉质鲜嫩多汁等显著的品种特性。鱿鱼加工利用部位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鱿鱼肉、头和足、鱿鱼皮和内脏,分别占其体重的50%、25%、25%,其中可食用的部分占其体重的75%,比其他大多数鱼类高出约20%。由此可以看出,鱿鱼的整体利用率较高。研究表明,鱿鱼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20%,而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鱿鱼的粗脂肪含量比较低,其中磷脂是其主要组成成分,占脂质总量的40%~50%。细胞膜的重要构成部分即是磷脂,它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功能。除此之外,鱿鱼还含有大量的风味物质,如核酸、牛磺酸、甜菜碱等。因此,鱿鱼是一种既营养健康,又具有自身优良特性的海产品。

1.3 鱿鱼制品的加工现状 鱿鱼资源分布广泛,其本身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低脂肪高蛋白,可以满足大多数现代人对健康美味食品的追求,因而市场上流通着各类鱿鱼制品,如鱿鱼罐头、鱿鱼丝、鱿鱼圈、鱿鱼酱油等。在国外,对鱿鱼需求量比较大的国家很多,例如日本、美国、波兰、德国等,其中对鱿鱼需求量最多的是日本和美国,他们主要把鱿鱼加工成鱿鱼圈、面包和沙拉等进行销售。

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大规模地推进鱿鱼加工业的发展,并且其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前,我国鱿鱼的加工种类繁多,主要类型有鱿鱼片、鱿鱼丁、鱿鱼丸、鱿鱼丝[4]、鱿鱼火腿肠[5]、鱿鱼水解蛋白制品[6]等。而在这些产品中,鱿鱼丝的生产规模较大,而且鱿鱼丝也充分保持了鱿鱼的天然风味及其营养成分;另外,鱿鱼丝不仅食用便利,贮藏及运输也比较方便,可以满足偏远地区人们对鱿鱼的需求。虽然国内的鱿鱼加工业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但总体上对鱿鱼进行深加工的方法并不多,甚至没有一种鱿鱼制品,可以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对于鱿鱼的消费主要聚集在临海地区,很大一部分消费人群对于鱿鱼的营养价值知之甚少。此外,鱿鱼制品品种比较单一,上述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鱿鱼制品的销量以及价格。

2 鱿鱼加工下脚料及其利用

2.1 鱿鱼加工下脚料 鱿鱼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副产物,例如鱿鱼头、眼、表皮、软骨及内脏等下脚料,占鱿鱼总体重的20%~25%[7]。有研究得出,鱿鱼加工下脚料所占质量百分数如下:墨囊1.3%,羽状壳0.2%,肝脏7.5%~10.0%,精白0.5%~0.7%,鱿鱼皮2.0%,其他内脏4.8%~6.0%[8]。

鱿鱼加工下脚料营养丰富,不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还富含牛磺酸、维生素、软骨素等。当前,我国对于鱿鱼加工副产物的处理相对粗犷,大多都是将其直接掩埋,也有一部分被进一步利用做成饲料,亦或者加工成鱼粉。目前,发达国家对水产品加工的利用率比较高,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其对水产品的加工利用率在80%以上,我国对水产品的利用率则在30%以下。鱿鱼的水分较大,其体内的酶非常活跃,导致下脚料不能长期储存,而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下脚料还伴有很浓的腥臭味。对于鱿鱼下脚料的加工,由于缺乏成熟的加工工艺,导致加工难度比较大,进而造成高成本、低利润的状况,因而对其的利用率很低。

2.2 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现状

2.2.1 鱿鱼皮。鱿鱼皮约占鱿鱼质量的10%。鱿鱼皮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约占其干重的88%,胶原蛋白是其主要成分,另外还含有大量的脯氨酸、甘氨酸及羟脯氨酸,而且其水解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9]。前人对胶原蛋白已有所研究,主要是利用胶原蛋白低温下易溶于稀酸或中性盐的特性,把胶原蛋白以胶原溶液的形式提取出来,因为胶原蛋白有美容和保健的功效,因而其在医药、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AlemnA等[10]从鱿鱼皮中提取了胶原蛋白,并将其水解成多肽,而且还测定了这些胶原蛋白肽在体外的活性,进而发现了其能影响胃肠的消化作用,可进一步做成助消化药物,应用于医药行业。另外,胶原蛋白还可以当做摄影材料使用,也有人将其作为包裹香肠的肠衣,而且胶原蛋白还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到功能性食品当中。鱿鱼皮中胶原蛋白用途广泛,如能有效地回收利用,既可以保护环境,也可以使胶原蛋白的资源库得到丰富与扩大[11],进而可以实现鱿鱼皮的高值化利用。

2.2.2 鱿鱼头和鳍。鱿鱼头部肌肉比较坚韧,而且其经过干燥之后愈发坚硬。对于鱿鱼头的利用前人也有所研究,例如鱿鱼蛋白粉,它就是用高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的,进而可以充分利用鱿鱼头中丰富的维生素、牛磺酸等成分[12]。除此之外,鱿鱼头也可以做成一些调味制品,如熏干足、鱼肉粒等。相对于鱿鱼头的利用,肉鳍的利用还比较少,主要是将其加工成一些爽口的食品,例如调味鳍片、脱皮鳍干等[13]。

2.2.3 鱿鱼软骨。鱿鱼软骨又叫喉骨,约占鱿鱼质量的2.0%,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以及酸性黏多糖。酸性黏多糖又称为软骨素,是糖胺聚糖(GAGs)类物质的一种,其具有很多功效,如有防止血管硬化、促进冠状动脉循环、降血脂、抗凝血、抗肿瘤等活性[14],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鱿鱼软骨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其成本低、预处理比较简单,因而很有可能成为软骨素提取的新原料。甲壳素分布广泛,大自然中的甲壳动物外壳、低等植物菌类、高等动物的细胞壁中都可以找到,是一种类纤维素物质,其储量丰富,仅次于纤维素,被誉为自然界“第六生命要素”[15]。鱿鱼软骨里具有独特的β-甲壳素,有研究表明,甲壳素的衍生物之一壳聚糖在农业、医药业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β-甲壳素开发前景广阔,鱿鱼软骨是β-甲壳素的优良来源。

2.2.4 鱿鱼墨汁。墨汁是鱿鱼从墨囊内喷出的,用于防身的一种物质。墨囊约占鱿鱼体重的1.3%,墨囊中的墨有机物含量丰富,其中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除此之外,墨的主要成分还有黑色素,它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特征,特别是对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而且其活性比肌肽的要高很多[16],因此它不仅能抗衰老,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将其加工制备成抗氧化剂,可以在保健品、化妆品行业等得到广泛应用。黑色素与其他阳离子很容易络合形成络合物,而这些络合物能够保护细胞。研究发现,黑色素络合铁离子物质活性比较好,而且具有缓解缺铁性贫血、预防肿瘤的作用[17]。就国内而言,对鱿鱼墨汁的开发利用很少见,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对鱿鱼墨汁利用的经验,更深入地研究鱿鱼墨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2.2.5 鱿鱼精白。鱿鱼精白广泛存在于鱿鱼的精巢中,约占其体重的7.0%。这些主要存在于精巢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蛋白质,与DNA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核精蛋白,其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功能。鱼精蛋白在医药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其具有增强肝功能、促进细胞增长、抑制肿瘤增长等功效[18]。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等国已经将鱼精蛋白的强抑菌性应用到食品中,作为食品中的防腐剂。近年来,鱿鱼精白被应用在美容产品上,另外,在医药行业它也被制作成医用注射液,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而引起的出血,而且效果较好。鱿鱼精白是鱼精蛋白的良好来源,因此有望对鱿鱼精巢组织进一步开发利用[19]。

2.2.6 鱿鱼眼。鱿鱼眼中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一种结构相对特别的黏性多糖,它的结构主要是由1个N-乙酰葡糖胺分子和2个D-葡萄糖醛酸分子构成[20]。其透明质分子可以携带超过500倍的水分,被人们称为保湿效果最好的物质。由于透明质酸可塑性好、弹性好且渗透性高,现已在医学行业、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21]。近些年来,透明质酸的应用发展迅速,研究表明,其具有防止动脉硬化、抗氧化及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22]。另外,透明质酸还具有以下功效:保湿润滑作用,防止脉搏混乱、脑萎缩等病症的发生。对于骨性关节炎以及眼科疾病的治疗,透明质酸的应用很普遍[23]。鱿鱼眼含有较多的玻璃体,其开发前景很大,是透明质酸的优良来源,而且对实现鱿鱼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2.7 鱿鱼内脏。鱿鱼内脏是鱿鱼加工下脚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鱿鱼质量的15.0%。鱿鱼内脏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21.24%,脂质含量21.15%。另外,鱿鱼内脏富含牛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而且在鱿鱼内脏油的脂肪酸中,有大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因而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4]。

据了解,人们把鱿鱼内脏加工制作成饲料的较多,因为鱿鱼内脏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物质,可以直接加工成水生鱼类以及虾的饲料,如鱿鱼浆、鱿鱼内脏粉等[25]。另外,也可以通过酶解发酵法,利用其高蛋白的特性,将鱿鱼内脏制成鱿鱼酱油和很多天然调味品,而且国内已有人研究利用发酵法,将鱿鱼内脏除臭进而制成天然调味品[26]。鱿鱼内脏中的脂肪也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资源,特别是粗脂肪,它含有大量的EPA和DHA。国内已有部分学者试图将这些脂肪酸提取出来,但由于各种条件不够成熟,并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和提取。LybergAM等[27]利用酶解法提取鱼油,并分析了其脂肪酸成分,结果显示DHA和EPA含量非常丰富。HiroakiSaito等[28]将洪堡鱿鱼的油脂及脂肪酸成分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油脂、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对比,其脂肪酸中的DHA和EPA含量都较高,分别占22.60%和28.80%。此外,鱿鱼内脏中的鱼油还具有一显著的优势,就是在10 ℃的室温下不凝固,因此鱿鱼内脏中的鱼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鱿鱼内脏中还含有大量的核酸,它是由很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意义重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已有研究显示,核酸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还能预防疾病等。鱿鱼内脏中肝脏的比例很大,肝脏中含有大量的核酸,因而可以从肝脏中提取核酸,并对其开发研究,这对鱿鱼内脏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9]。

近几年来,鱿鱼内脏的营养及其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大型企业都积极地开发利用鱿鱼内脏。李丽等[30]在鱿鱼内脏自身酶体系的基础上,改变条件将鱿鱼内脏发酵做成鱿鱼粉,并在鱿鱼粉中添加了其他成分,使得其在色、香、味方面都有所改善,使水产动物拒食的问题得到解决。当前对其利用的主要工艺包括生产鱿鱼内脏豆粉、鱿鱼内脏粉、鱿鱼膏等饲料添加剂,另外,还有将鱿鱼内脏制成鱼露的研究。

3 结语

目前,我国对鱿鱼加工下脚料的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停留在以下几方面:鱿鱼皮提取胶原蛋白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行业;鱿鱼头和鳍做成调味制品及食品;鱿鱼软骨提取软骨素应用于临床和医药行业;鱿鱼墨汁应用于食品着色、调味和防腐;鱿鱼精白提取鱼精蛋白做成美容产品或应用于医药行业;鱿鱼眼提取透明质酸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行业;鱿鱼内脏提取鱼油用于饵料用油;微生物发酵或者酶解发酵鱿鱼内脏,制成鱼饲料或者天然调味品;鱿鱼内脏干燥粉碎做成鱿鱼粉等饲料添加剂等。但是,上述对鱿鱼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及收益值都比较低,因此,对于鱿鱼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对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相对浅显的层面,主要应用于医药、调味品和化妆品行业。而鱿鱼加工下脚料的每一部分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例如鱿鱼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牛磺酸,鱿鱼软骨含有大量的甲壳素有待开发利用,鱿鱼墨汁可以提取黑色素做成保健品等。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对鱿鱼加工下脚料的探索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还要考虑到人文效益;不仅要对鱿鱼加工下脚料的结构、成分及作用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把它们与社会和人类的需求联系起来,努力做到将其变废为宝,既有益于人类健康,又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还能保护环境。相信随着生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鱿鱼加工下脚料将来能够被充分地开发与利用。

[1] 宋伟华,马永钧,姚平.世界鱿鱼产品市场贸易简况[J].海洋渔业,2003,25(3):161-162.

[2] 马永均,秦乾安,陈小娥,等.鱿鱼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4):62-65.

[3] 俞秋文.介绍秘鲁鱿鱼丝的生产工艺[J].中国水产,2003(12):73.

[4] 夏松养.鱿鱼丝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94-95.

[5] 刘鑫,薛长湖,李兆杰,等.鱿鱼低温火腿肠的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65-68.

[6] 夏松养,罗红宇,罗国立,等.酶解鱿鱼蛋白的制备[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71-274.

[7] 袁亚辉,姚美君.利用鱿鱼内脏生产海味素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2(1):28-29.

[8] 李兴旺.鱿鱼墨的利用研究[D].上海:上海水产大学,2001.

[9]MORIMURAS,NANGATAH,UEMURAY,etal.Developmentofaneffectiveprocessforutilizationofcollagenfromlivestockandfishwaste[J].Processbiochemistry,2002,37(12):1403-1412.

[10]ALEMNA,GMEZ-GUILLÉNM,MONTEROP.Identificationoface-inhibitorypeptidesfromsquidskincollagenafterin vitrogastrointestinaldigestion[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3,54(1):790-795.

[11] 秦玉青,刘承初,王慥.鱿鱼皮胶原蛋白的测定与回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2):138-144.

[12] 赵建明,黄艳青,高露姣,等.鱿鱼头蛋白酶解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3):218-222.

[13] 李桂芬.鱿鱼的营养与开发利用[J].科学养鱼,2003(7):56.

[15]NIUJ,LINHZ,JIANGSG,etal.Comparisonofeffectofchitin,chitosan,chitosanoligosaccharideandN-acetyl-D-glucosamineongrowthperformance,antioxidantdefensesandoxidativestressstatusofPenaeus monodon[J].Aquaculture, 2013,372/373/374/375:1-8.

[16] 陈士国,薛长湖,薛勇,等.鱿鱼墨黑色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7,26(1):24-27.

[17] 陈士国,薛勇,薛长湖,等.鱿鱼墨黑色素络合铁离子的活性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26(4):310-316.

[18] 胡晓璐,刘淑集,吴成业.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水产,2011,33(2):84-88.

[19] 王海明,吴丽影,任玉翠.鱿鱼精巢核蛋白的提取及营养成份分析[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1):22-24.

[20]VIGETTID,KAROUSOUE,VIOLAM,etal.Hyaluronan:Biosynthesisandsignaling[J].BBA-GeneralSubjects,2014,1840(8):2452-2459.

[21]ANEREP.Hyaluronicacidanditsuseasa"rejuvenation"agentincosmeticdermatology[J].Seminarsincutaneousmedicineandsurgery, 2004, 23(4):218-222.

[22] 潘红梅.透明质酸的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3(1):5-9.

[23] 吴小刚,胡家俊,薛海燕.透明质酸高产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06,25(9):30-32.

[24] 吴莉敏.鱿鱼内脏的营养及其开发利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8):94-96.

[25] 王彩理,滕瑜,乔向英,等.鱿鱼内脏液化蛋白对南美白对虾的诱食性试验[J].水产养殖,2003,24(5):40-41.

[26] 袁亚辉,姚美君.利用鱿鱼内脏生产海味素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2(1):28.

[27]LYBERGAM,ADLERCREUTZP.Lipase-catalysedenrichmentofDHAandEPAinacylglycerolsresultingfromsquidoilethanolysis[J].Eur.JLipidSciTechno1,2008,110(4):873-877.

[28]SATIOH,SAKAIM,WAKABAYASHIT.CharacteristicsofthelipidandfattyacidcompositionsoftheHumboldtsquid,Dosidicus gigas:Thetrophicrelationshipbetweenthesquidanditsprey[J].Eur.JLipidSciTechno, 2014,116(3):256-263.

[29] 解军,牛勃,王惠珍,等.鱿鱼肝脏中大分子核酸的组成及分离纯化条件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1):7-9.

[30] 李丽,朱亚珠.鱿鱼内脏综合利用新工艺[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2):21-23.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C33004,2016-41015);浙江海洋大学科研计划项目(面上项目)(X12MO5);浙江海洋大学校级重大项目(X12ZD08)。

魏薇薇(1991- ),女,江苏丰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营养制品。*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海洋天然产物与健康研究。

2016-11-11

S

A

0517-6611(2016)36-0129-03

猜你喜欢
下脚料鱿鱼内脏
水熊和鱿鱼到太空做极限测试
两种配方发酵对虾下脚料的效果比较
下脚料
鱿鱼和章鱼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厦门海敢小鱿鱼海鲜餐厅
甲鱼变鱿鱼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对番茄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