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歼—20挑一大堆毛病说她不隐身?

2017-01-18 15:44铭锋
华声 2016年24期
关键词:喷口机身战机

铭锋

作为对外媒质疑的回敬,这里给四代机的隐身性能排个座次:未来换发修型后的歼-20和F-22隐身能力相当,在绝大多数角度都能保持良好的隐身效果。然后是现阶段的歼-20,仅在侧后方向有些缺陷。接下来是F-35,在正前方有不错的隐身能力。至于T-50么,想要跨入“隐身”门槛还不够格呢!

自从歼-20诞生以来,外媒对它的各种评论和猜测就没有停止过。首先认为她亮相初期的模糊照片纯属PS,待到各种照片视频铺天盖地之后,又开始揣测其性能和意义。今天说歼-20不过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满世界给她找外国干爹。明天说歼-20的设计有重大缺陷无力挑战国外新锐战机。过一会儿又改口说歼-20将依靠巨大的产量将对手“淹没”,将会成为重大威胁。偶尔还会有些“航空专业人士”跑出来大谈歼-20如何先进或者为何落后。让人看了以后满脑门子问号。

那么,他们这些混乱不堪的说辞到底几分真几分假?说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

隐身性能无疑是四代机(中国标准,等同欧美五代)的绝对标志。从初始设计就考虑在大角度范围和相对较宽的频段内对电磁波反射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处理,达成-20db(0.01㎡)级别以下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要求,才算是跨入“隐身战机”的门槛。这是任何西方所谓的“四代半”战机,如F/A-18E/F、台风、阵风等所谓的“隐身处理”或者“半隐身”战机所达不到的要求。

歼-20战机一面世,人们立马就从早期模糊的照片上所表现出的简洁外形,和优秀的反射控制技术上看出这是一架强调隐身性能的战机。然而满脑子“抄袭”和“西方至上”的外媒,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绞尽脑汁从不专业的军事评论家和外行那里寻找歼-20隐身上的毛病,并洋洋自得找到了一些理由:歼-20太大、鸭翼破坏隐身、未处理的发动机喷口、机身表面不平整、隐身涂料不过关等等。

对于第一个说辞,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如果因为太大而不隐身,那么隐身性能最差的应该是美国的B-2轰炸机咯?然而现实是B-2是隐身性能最强的现役战机,没有之一,其隐身性能超过F-22和F-35。

B-2巨大的机体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完善外形线条管理和机体表面设备的隐身处理。就如光线的反射并不会因为镜子大小而改变一样,机身的大小也不会影响回波角度的控制。对于说出这话的专家,第一个要打他脸的,就是美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了。

而鸭翼破坏隐身的传说由来已久,尺寸较小的零件也确实会给隐身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这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而不是随口一说,把萤火虫和太阳相提并论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普通飞行器的强散射源包括进气系统、机头雷达和座舱,它们占全机RCS值的90%左右,次强散射源包括外挂物、各种天线、较长的边缘和缝隙等,其RCS值约占10%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弱散射源,包括各种小型口盖和缝隙等,约占1%到5%左右。

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鸭翼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次强散射源。但是这可以通过对鸭翼边缘的隐身化处理来将其影响程度降低。611所对鸭翼的三维角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其和主翼平行。将其主要反射方向控制向整机一致。同时对尖端和边缘使用隐身材料处理,进一步降低电磁波的散射效果。这样鸭翼带来的隐身影响程度,就非常小了。

而如果要挑刺的话,西方最强隐身战斗机F-22正面的进气道隔板所带来的影响比鸭翼严重得多,同样也只能通过吸波材料和涂层等技术进行缓解处理——为啥就没人说F-22的进气道隔板破坏隐身呢?

歼-20的圆形发动机尾喷口不利于隐身,这是几乎公认的事实。其实不仅被外媒攻击的尾喷口,后机身发动机舱部分为满足超音速面积率而进行修型产生的凹槽也不利于隐身。但是这个隐身的主要不利方向是侧后,作为立足本土支援体系的战机而言,后向隐身有弱点的问题并不致命。即使在返航过程中会暴露在对方探测之下,也会因为巨大的速度优势而大幅增加对面追赶的难度。

现代空空导弹对于逃逸目标的追杀能力并不强,即使是中距弹“标杆AIM-120”的70公里射程,也是双方在1万米高度以1.2马赫相对飞行条件下的数据。歼-20以1.6马赫高速后退的情况下,“标杆AIM-120”是基本追不上的。而歼-20撤退的时候,对面战机十有八九处于躲避“霹雳-12” 导弹猎杀的规避机动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反击。

而等涡扇-15完成并装机后,歼-20的后半身隐身能力将达到和F-22同样的水平。现在初期服役版歼-20战机的尾撑形状,就是为了日后配合新发动机喷口做的准备。

至于机身表面的整洁程度,首先就是要抑制各种大型的鼓包和凸起,这一点可以参考F-35充满了各种囊肿的肚皮——这才叫做破坏隐身。至于较小的开口可以通过格栅对其进行屏蔽,而且通常可以达到-40db的隐身效果。譬如歼-20侧面的探测天线开口,就应用了格栅屏蔽。而从机身凸出的光电探测设备,也通过影身修型来改善。

战机的隐身设计原则是先大后小,必须先将主的散射源进行隐身处理,否则无论将次散射源和弱散射源处理得多么好也无济于事。就像一个组合灯具,大灯的亮度不降下来,小灯再暗也没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歼-20的隐身性能仅在侧后方向次于F-22,全面优于F-35的原因。至于经常被俄罗斯人拿来炫耀并以此贬低歼-20隐身能力的T-50,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作为对外媒质疑的回敬,这里给四代机的隐身性能排个座次:未来换发修型后的歼-20和F-22隐身能力相当,在绝大多数角度都能保持良好的隐身效果。然后是现阶段的歼-20,仅在侧后方向有些缺陷。接下来是F-35,在正前方有不错的隐身能力。至于T-50么,想要跨入“隐身”门槛还不够格呢!

摘编自凤凰军事

猜你喜欢
喷口机身战机
喷口形状对喷水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飞参数据在某型飞机喷口工作监控中的应用
次世代战机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Augmented Reality comes to the classroom
战机发展史
全画幅机身
小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