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北街街道空间的生产

2017-01-18 22:33李映彤雷清延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北街鼓楼商圈

李映彤?雷清延

空间生产理论是跨学科的综合理论体系,逐渐成为解释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现象的有效工具。关于城市街道空间的研究很多,但缺少对城市街道与整个社会过程之间关系的把握。本文通过分析襄阳北街形态演变与襄阳城市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得出北街是社会的产物。试图找出街道空间生产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城市街道空间的生产和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研究背景与意义

北街位于襄阳十字街之北,长约860米,宽约12米,北连古城墙,南接昭明台。它的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在唐宋时期甚是繁华,后经修建为仿古商业街,是襄阳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文脉传承的空间实体反映。北街是一个经由时间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物质存在,正如当代许多社会空间一样矛盾性地互相重叠、渗透。在这个同时性和并置性的时代,北街不仅仅是由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而是一个互相缠绕的网络。被改造后的北街,是“异化”的自我。如何处理好城市开发过程中街道空间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襄阳城市建设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城市街道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还不完善,专门系统的研究和理论的深化,对完善城市设计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空间生产理论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通过人类主体(资本家/政客或其他人)的有意识活动产生的”。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未曾生产出一个合适的空间,想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关注由空间中的生产转到了空间本身的生产,空间中的生产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引到了其他方面,比如城市空间的规划。列斐伏尔理论的核心是生产与生产行为空间的概念;空间是一个社会的生产,而不是自然的概念或者精神实体。我们面对数不清的空间,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空间并没有随着发展消失,而是互相交错、影响。

1.生产资料

北街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要使用的场所,是一种生产资料,它决定构成空间的原料与能源,是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不能与生产力、技术和知识分离,因为它本身也是社会产物;离不开社会劳动的国际分工;也不能与国家及其他上层结构分离。

2.消费对象

城市社会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型推动了街区改造和功能置换,北街作为传统商业街区,承担了居民消费的功能,也实现了由生产中心、防御中心过渡到了消费中心。空间转向理论突破了时间对空间的线性束缚,并将时间和空间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审视历史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存在于空间之中,也投射到了人们全部的日常生活,而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又被空间的生产操控着。

3.政治工具

空间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列斐伏尔认为“各种历史的或者(和)自然的元素塑造了空间,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个过程中有政治参与着,是一个特定意义的政治过程”。空间永远是政治性的和策略性的。

并不是某种与意识形态和政治保持着遥远距离的科学对象。

不同时期北街街道空间形态与意义

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空间的生产及空间中事物的生产。或者说,每个社会为了能够顺利运作其逻辑,必定要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和新的社会关系,而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又影响着空间的生产。本文按照北街形态社会关系的演变,大致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时期。

1.防御时期(战国—清代)

据史书记载,为抵御入侵,战国时期襄阳便建有城池,只是规模较小。西汉的时候城池规模扩大,宋代时改建,元末城垣颓废,明代时扩建。到了明代末期王朝腐败,兵事频繁,襄阳城逐渐衰落,清代对其进行了扩建,加建炮台和兵房,加固城墙清理岸界。

防御时期北街主要作为连接小北门和南门的一条街道,整座襄阳城池完全按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采用中心轴线对称布局(见图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国家利用空间对地方进行控制、严格的层级、总体的一致性,以及区隔各个部分。此时街道空间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工具,北街街道形态也与当时的政治统治息息相关。由此,空间具有政治性,是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物质。

2.仿古商业步行街时期(1993-2020 )

1991年市政府决定修复北街,要求历史上原有的建筑格局不变、建筑体的体量和高度不变、沿用襄阳传统名居的建筑法式和建筑材料。经过2年的修复,北街成为全国最长的仿古商业街。街区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马头墙、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是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街区被中间的牌坊分成商业区、生活区、文化区。

社会空间在消费主义的干预下趋同化,成为各个阶层活动的媒介中心。当我们来到北街时,我们消费了空间。当市民从工作的地方来到北街,正是由生产的空间(space of production)转移到空间的消费(consumption of space)。

3.鼓楼商圈时期(2020-以后)

襄阳现已全面启动鼓楼商圈规划建设工作,预计在2020年之前,将鼓楼商圈打造成具有都市文化旅游和仿古文化休闲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圈。规划围绕“一心一带”进行功能区总体布局。“一心”是指以十字街为中轴,从北到南由北街、昭明台、鼓楼、南街、襄阳王府等区域组成的古城中心商业区。“一带”西起西门桥,南抵南湖广场,东至仲宣楼,沿襄阳古城打造环城商业带,环抱整个“一心”。鼓楼商圈按规划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古城内部集中绿地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极度缺乏,商业总体落后、业种杂乱的现状,充分开发利用古城深厚的文化旅游价值。

北街鼓楼商圈是策略性地被生产出来的。通过空间生产的完成,达到政治与资本共赢的目的。街道空间和意义真实反映了地方政府、市场的博弈。街道规划改造过程不应被视为“自发生成”过程,而是政治与资本合谋的结果。

启示

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本积累的要求,利润与需求之间经常会出现失衡,我们应该多关注于资本主义作用于城市空间的方式和结果。鼓楼商圈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人民的需求,借鉴西方街道的发展经验,认真审视襄阳城市建设现状,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营造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的现代化街道。

其次,科学规划北街,重视社会关系、社会要素以及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空间被社会关系所生产,同时也生产着社会关系。城市空间生产是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角逐的过程和结果,在对北街鼓楼商圈的改造中应考虑各个方面。建好后,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受到影响,虽然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但是这种不激进式的改良维护了现存的空间肌理。

最后,空间是政治的,要合理的利用政府力量。政府力量是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的主要推动力,其本质是国家权力与商业资本共同运作的结果。在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背景下,当代城市经营过程中权力和资本联合起来推进空间的生产——街道空间,把城市文化资本转化为城市经济资本。

不同的生产方式会生产出不同的空间,本文以北街为例,从特殊例子发现和分析其中包含的一般规律。相信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借鉴西方城市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照搬,一定能建设出和谐、健康的街道,创造出有活力的城市。本文实属抛砖引玉,文章中难免有不太合理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相信和期待将来会有更多系统和完善的成果出现。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李映彤(1969-),男,汉族,上海人,副教授,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雷清延(1992-),女,汉族,湖北襄阳人, 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北街鼓楼商圈
我变成了一只鸟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红粉”来信
鼓楼颂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寨鼓楼传歌声
商圈档案
投毒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