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液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分析

2017-01-19 03:47徐水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浓缩液干粉纯水

周 俊,徐水清,涂 斌

(1.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 咸宁 437000;2.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血液透析液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分析

周 俊1,徐水清2,涂 斌2

(1.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 咸宁 437000;2.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的 对医院血透室血液透析液入口处细菌菌落数进行统计分析,追朔其污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不合格透析液而引起透析患者的院内感染。方法 对2015年1~7月血透室每月院感监测的入口处透析液及纯水进行细菌监测,对于细菌超标者,增加采样点,找出污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后进行复检,计算其细菌菌落数。结果 透析液原液、纯水及透析液A液入口处平均细菌数均<10cfu/mL,B液入口处平均细菌总数为(217±85)cfu/mL,透析液干粉B粉中细菌总数均为(10±6)cfu/g,盛装配制好了的透析液B液桶的内表面细菌总数平均达(23±15)cfu/cm2。更换透析干粉B粉及B配液桶容器后,其透析液相关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透析液入口处细菌的严重超标与其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及使用容器的消毒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透析液院感监测,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透析患者医源性感染的隐患。

透析液;细菌污染;院感监测

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因透析液细菌污染而导致的菌血症和热原反应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引起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的严峻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定期对血液透析液的入口及纯水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杜绝由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问题。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对2015年1~7月血透室院感监测的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医院肾内科2015年1~7月血透室每月院感监测的入口处透析液及不合格标本追踪监测项目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 仪器及试剂 海尔生物安全柜,郑州安图血琼脂平皿,TTC真菌琼脂平皿,普通37℃培养箱及25℃真菌培养箱。

1.3 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进行标本接种并对细菌菌落数进行定量计数。

1.4 结果判定 配制透析液容器内表面细菌菌落数应<10cfu /cm2,且透析液干粉无菌生长为合格,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透析液入口处透析液细菌总数<200cfu/mL,无菌生长结果报<10cfu/mL。

2 结 果

医院肾内科血透室透析液A液入口、纯水、透析液原液的合格率均为100%,透析液B液入口处平均细菌菌落总数为(217±85)cfu/mL,追踪检查,透析液B粉中细菌总数均为(10±6)cfu/g,盛装透析液B液桶的内表面细菌总数平均达(23±17)cfu/cm2,结果见表1。更换透析液干粉B粉及B液桶后,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0%,结果见表2。

表1 透析液样品的合格情况

表2 2015年1~7月监测不合格样品采取措施后的监测结果

3 讨 论

医院透析中心的透析液主要是碳酸氢盐透析液,在高浓度下,碳酸氢盐容易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因此将透析液分为A液和B液分别配制。该院A液是市场上购买的成品浓缩液体,B液是商品化的主要成份为碳酸氢钠的干粉,需临时配制成浓缩B液后,再稀释成B透析液。以上分析结果中,纯水细菌菌落数<10cfu/mL,监测合格,表明高分子树脂及反渗装置有效地去除了过滤的自来水中的细菌。A、B浓缩液及A液入口处透析液细菌菌落数均达标,因为A浓缩液为商品化成品液体,只需临用稀释就行了,同时A液是由NaCl、KCl、CaCl2、MgCl2、醋酸盐、葡萄糖等成份构成的含多种电解质的酸性高渗液,其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B浓缩原液是用商品化的透析B粉用合格的纯水临时配制而成,因此细菌菌落计数合格率均为100%。B透析液入口处平均细菌菌落数达(217±85)cfu/mL,合格率只有91.07%,对B透析液进行追踪检查,细菌培养结果显示,B浓缩液原液虽然菌落计数合格率为100%,但由于开启后的透析B粉没有及时用完,由于保存不当,使开启后的B浓缩液干粉污染,细菌菌落数达(10±6)cfu/g,合格率为95.24%。加纯水制成液体B透析液后,其主要成份为碳酸氢钠,pH值为碱性的环境更有利于B浓缩液干粉中细菌的大量繁殖,与邓祥等[3]报道一致,同时盛装B透析液的容器是A透析液用完后用纯水进行清洗的塑料桶,由于反复使用,周转的时间较长;新鲜透析液对细菌有损伤,使其数量减少,为了适应塑料材质桶的内环境,细菌通过改变其疏水性粘附于桶壁表面而产生物被膜[4],虽然每次使用前用纯水进行了冲洗,但简单机械冲洗并不能完全清除形成了生物膜并粘附在塑料桶内壁的顽固细菌,使B液桶内表面细菌菌落数达(23±17)cfu/cm2,合格率仅76.19%,导致其反复污染新配制的透析液。透析液B干粉、B液入口及B液桶内壁细菌严重超标,是血液透析液污染严重的环节,找到污染源,并更换透析液B干粉及盛装B透析液容器后,B液入口液、B浓缩液干粉、B液桶内表面均合格。

透析用水有严格的化学及微生物学标准,透析液应做到24h内现配现用,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配液桶每2d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去除消毒液残留;现市售的商品化单人份成品透析液可大大减少配制过程中的污染环节。污染的透析液中细菌及内毒素会引起血液透析患者菌毒血症和发热反应,因此在血透室日常基本工作中,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处理系统的各环节,并定期消毒,对透析液进行细菌及内毒素的监测,可很大程度上降低透析患者的医源性感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WS/T312-2009

[2]国家技术监督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15982-2012

[3]邓祥,李争,袁萍.B浓缩液不同配置方法所制备的透析液中所含微生物的定量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4):340

[4]程桂芬.14所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49

R181

B

2095-4646(2016)06-0520-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6.0520

2016-05-07)

猜你喜欢
浓缩液干粉纯水
多级物料膜处理垃圾渗滤液NF浓缩液的工程应用研究
纯水体系下水合物的生成及堵塞实验研究
探究新时期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技术
不做生命的纯水
几种蒸发浓缩渗沥液膜浓缩液的工艺对比分析
水成膜泡沫与超细干粉灭火剂联合灭火试验
造纸法烟草薄片浓缩液的醇化方法
纯水就好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
实验室纯水系统更换反渗透膜对生化检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