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文化对我国医院安全管理的启示

2017-01-20 14:37欣刘志坚孙蓉蓉李颖悦王静韩光曙
中国医院 2017年7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医院

■ 范 欣刘志坚孙蓉蓉李颖悦王 静韩光曙

患者安全文化对我国医院安全管理的启示

■ 范 欣①刘志坚②孙蓉蓉②李颖悦②王 静②韩光曙②

患者安全文化 医院文化 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与不安全因素的普遍存在是全球医疗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医院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患者安全文化体系,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以促进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思维,通过对医疗机构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跟踪分析,避免和减少医疗损害,保障患者安全。从更新医院管理理念,构建医院安全文化氛围,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错误反馈机制,构建高危因子风险预警系统和干预控制工作,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鼓励患者参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患者安全文化对国内医院安全管理的启示。

Author's address:Taikang Xianlin Drum Tower Hospital, No.188, Lingshan North Road,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PRC

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患者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以促进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思维;通过该评价体系内置的不同项目、不同权重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对医疗机构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跟踪分析,避免和减少医疗损害,保障患者安全,最终形成标准化的中国医院患者安全评价体系显得迫在眉睫[1]。

1 国内外患者安全领域进展状况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成立“患者安全联盟”,目的是呼吁各成员、民间组织、专家、医疗工作者共同合作努力,建立和完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已建立了由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机构为技术支撑的患者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隶属美国卫生与福利部的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美国卫生管理评估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JCAHO)等[2]。JCAHO主管的警讯事件数据库及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主管的国家医疗安全网(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为强制性医疗安全报告系统,通过对数据库数据做根本原因分析,为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相关信息[3]。200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病人安全与质量改进法案》,支持成立患者安全组织,鼓励案例上报和信息共享。2008年美国卫生部颁布了《病人安全法规2009》,提出不良事件上报协作框架,建立预警干预系统。这些机构的成立、法律法规的颁布,都促进了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安全的细节,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医疗事故,确保患者安全。

2005年,我国原卫生部在全国组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管理质量年活动”,提出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把患者安全作为医院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2007患者安全目标》,目的在于引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安全。2009年,原卫生部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输血管理,引入JCI 医院管理考核指标和ISO国际认证作为质量管理标准,细化诊疗流程。2011年,卫生系统逐步完善医疗管理条例,出版《中国医院协会医院评价指标和质量评价指标》和《通科评价标准与质量评价指标》。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与中国医院协会开展了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推选活动,同年12月在北京召开“2015年中国患者安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中国患者安全联盟,为开展患者安全教育、设立安全培训教育基地奠定基础[4]。

2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

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单靠个人和单一部门的推进,无法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安全水平,对一个医疗机构安全文化的客观评估、动态考察,至关重要。

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美国卫生管理评估委员会等组织积极鼓励患者安全文化的测评,其针对患者文化相关的量表探究较早,目前已公开发表的用于患者安全测评的量表有7个: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退伍军人管理局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安全文化量表、安全态度量表、安全氛围刻度表、药物安全自评表。这些测评量表均已发表在美国权威文献上,用于评估美国相关医疗机构安全文化的水平。

患者安全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研究者李漓等于2009年翻译医疗保健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表,形成中文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内部一致性较高),但是由于时间已相距8年且国外患者安全评价指标无法直接应用于我国医疗机构,很多维度条目并不适合我国国情。面对中国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国外现成的患者安全相关测评表在评估我国医疗安全文化现状时无法测量出我国患者安全文化的真正水平。

随着对患者安全理念的逐步认识,我国开始重视这个领域的研究,不断地提出患者安全持续改进的策略。但是中国医疗机构对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测评大部分仍局限于单一行为,如护理人员医院安全文化自评表、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测评表、家庭病床患者安全评价指标、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调查表等,较少利用系统化工具对安全文化的认知进行整体性、标准化的评价,因此难以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价做更为细致的研究。

3 患者安全文化对我国医院安全管理的启示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医护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医护人员出错的几率相对增加。如何通过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体系减少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院管理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几年,医疗行业的相关研究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和心得。

3.1 更新医院管理理念,构建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医院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全院员工对以患者安全为中心已达成共识。积极的安全文化接受人因失误的必然性,主动地寻找医疗流程中潜在的危机,从过去的惩罚个人转变为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通过改善医疗流程的缺陷,阻断可能构成患者利益损害的路径[5]。

3.2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错误反馈机制

研究发现,已发生的医疗损害只是所有医院错误事件中的“冰山一角”,其背后必然存在多个疏漏或者潜在的隐患。避免重大伤害事件的发生,必须对医疗行为的整个环节进行监控,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正成为医疗风险监管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必然趋势[6]。在我国,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试点工作;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启动“患者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鼓励自愿、匿名、非惩罚性上报方式;2011年,原卫生部颁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上述内容结合,共同搭建了我国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的总体平台。医院管理者要倡导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良事件的大数据分析为良好的循证医学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上报的案例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抓住共性事件,提出标准化改进流程,对可能造成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损害发生的目的[7]。

3.3 构建高危因子风险预警系统和干预控制工作

患者安全管理要在重视终末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视环节质量管理[8],尤其关注严重或重复发生的指标,如医院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非计划再住院、非计划二次手术、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投诉等。并加强患者危急值监测,如抗生素不正当使用监测、违规用药监测、传染病监测、压疮风险监测、跌倒等意外伤害监测。重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做到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及时发现流程漏洞,尽早处理,避免患者受到伤害。

3.4 落实医院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认真执行医院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核心制度是落实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全面的患者识别制度,包括急诊分诊制度管理和腕带识别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手术核查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各医院必须制定明确的检查步骤和监管方法;建立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提高用药安全;严格手卫生管理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3.5 鼓励患者参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对医疗缺陷进行监督,参与辨识和核查程序,通过医患合作,增强医患互信意识,调动患者积极性,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危重患者沟通谈话制度,提升患者的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决策,重视患者主体地位,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体现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安全文化可以培养,也可以测量其变化。现阶段对于患者安全文化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理论研究,没有统一的医护安全质量和操作规范的评价标准,对各种制度规范的有效性也缺乏系统的评价,更缺少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患者安全文化情况的客观数据对比,难以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安全措施提供依据。因此还需尽快研究出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现状的安全文化测评机制,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推广患者安全文化理论。

[1] 唐维新.患者安全目标与评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1-3.

[2] 孙纽云,房珊杉,Peter Kennedy,等.逐步推动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患者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2,16(10):7-10.

[3] 孙纽云.我国患者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中国医院,2012,16(10):2-6.

[4] 孙纽云,陈校云,张宗久,等.我国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政府职能变化历程[J].中国医院,2012,16(1):36-39.

[5] 韩光曙.医院的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29-131.

[6] 刘志坚,吴超,韩光曙,等.循证医疗管理方法在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6,27(2):5-7.

[7] 叶树俊,刘志坚.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4):54-55.

[8] 曹荣桂.持续推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改进[J].中国医院,2010,14(1):2-6.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patient safety culture to hospital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FAN Xin, LIU Zhijian, SUN Rongrong, LI Yingyue, WANG Jing, HAN Guangshu // Chinese Hospitals. -2017,21(7):16-17

patient safety culture, hospital culture, safety management

The ubiquitous healthcare risk and hidden risk factors in healthcare provision is a common problem the global healthcare industry faced. It is considered to complete patient entered safety culture awareness and system and avoid healthcare damage, secure patient safety by follow up tracing adverse events. It also shows that strengthening patient safety system needs promoting hospital management awareness, building hospital safety culture, establishing adverse events report syste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shaping high risk factor early warning and intervention, encouraging patient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 patient hospital relationship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2017-06-06](责任编辑 张晓辉)

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研究课题(NDYG2016002)

①泰康仙林鼓楼医院,210000 南京市灵山北路188号

②南京鼓楼医院,210008 南京市中山路321号

韩光曙:南京鼓楼医院院长,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gs_han110@163.com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疗医院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