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的成长建构模式初探

2017-01-20 19:01段勇张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献血者职责志愿

段勇,张婷

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 510095

无偿献血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的成长建构模式初探

段勇,张婷

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 510095

该文在对树立社会意识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后,勾勒了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的成长建构模式。得出普通意识发展为社会意识需要经历4个阶段的结果并形成初步理论基础。

社会意识;无偿献血;志愿者

为了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弘扬和发展志愿精神。从志愿精神的方面把社会意识建立和培养采取较深入的探究,能够给志愿者社会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培养给予本质上的根基和支持。

1 社会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的组织形式,在个体的头脑中发生和存在着;社会意识是意识借助个体之间的精神交往之后而形成的。社会意识以精神交往为前提,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意识是社会服务行动的一种体现和反映。

2 树立社会意识的必要性

2.1 志愿服务行为的公益性

无偿献血志愿者是某些社会阶级和区域的,来源于他们的友善爱心、互相帮助、无私奉献和对社会的责任,

采取自愿没有补偿的方法用自我学识、技术能力、时间和献血的感觉和经验等,积极同和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采取和提供血液的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协调帮助和配合,来加强自愿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并且踊跃参加无偿献血组建和吸引自愿无偿献血的人的相关活动,用强强联手和违害就利来推展自愿无偿献血领域的健康稳固进展给予重要的动力[1]。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团队属于非营利性、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者和支持者与社会外在不存在强制关系,而更多发自人们的爱心、善心和责任心,以自愿为基础、自我的社会贡献精神与默默无闻的同舟共济和善友爱的精神。志愿者服务的意识也就是志愿精神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志愿服务行为,因此,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为上。

2.2 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职责已经变成一个相当关键的社会进展思想。社会职责源于上个世纪20、30年代,而且从上世纪的80年代以后,跟随人类社会的逐渐进步,社会职责在世界范畴里被解释和认知的进程中,从开始的注重企业的现实职责,变化成政府将深化自己本身要背负的现实职责,最后希望公民要有现实职责意识还要深化自身的现实职责感。志愿的服务的条件是自愿,但自愿的实质是自觉。志愿者的自觉性从何而来,源于社会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的个人社会责任感。“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无法重来的生命”—成为每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希望和心愿。

3 树立社会意识的重要性

3.1 理论意义

社会意识的建立与培养是志愿灵魂进展的关键构成部分,从志愿灵魂的方面对社会意识建立与培养采取深刻的探究,能够给志愿者社会化与公民的认识养成给予本质上的根基与支持。从目前的探究结论来看,面对志愿者社会意识培养模式的探究还存在很大的表面研究空间,但社会意识的建立与培养是志愿灵魂进展的关键构成部分,显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3.2 实践意义

跟随者志愿灵魂的慢慢深入与进展,中国公民的共同服务认识与现实职责认识也慢慢得到了增强与提升。有益于志愿灵魂在发扬与进展的进程中了解到到社会意识建立与培养的关键性,进而推进志愿者在思想与行为角度对于自身与集体负担责任,缩减甚至消灭在志愿服务的活动进程中因为社会意识缺失而带来的影响,进而促进志愿精神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 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的成长模式概述

志愿服务者从一开始由个人的同情心和慈善心理萌发的自愿意识到最后形成以社会全局为出发点的社会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培养教育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才能够变为有助于集体进展的志愿服务举措。该文认为,志愿服务认识不仅仅存在有先天性,而且是可以后天获得的,甚至于后天的获得与培养更加重要,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和个体灵魂交往的进程。在这里,该文想要描绘出志愿者建立社会意识的成长构成模板,想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与组织机构培育和加强大众志愿服务认识给予参考。在这种模板里,普通意识发展为社会意识需要经历4个阶段,分别为自愿意识、自觉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意识。

4.1 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成长的第一阶段是自愿意识的萌发

大部分志愿服务者都是从一开始由个人的同情心和慈善心萌发了想要参与志愿工作的自愿意识,其中包括了自愿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做让社会变得更好的事情,并且不求任何回报。慈善心理的形成与先天性格以及后天接受的教育、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但该研究者认为,原始的行善心境是不清晰的、不确切的、幼稚的、松散的。

4.2 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成长的第二阶段是自觉意识的形成

当志愿者自身接触了无偿献血以及加入无偿献血志愿团队后,产生了自觉意识,也就是职责认识。在古代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开始对职责的含义相当完全的描述,还从德性的方面给职责认识的产生实行了论说。他觉得德性作为职责认识的根基,职责认识是自身“把一个物质状况优质并且让它展现工作完善得好的素质”[2],其产生需要有两个前提:①富饶的专门学识;②职责抉择的自主性。而这两个条件都可以通过志愿者对自我献血的服务和对他人献血的服务中获取。

4.2.1 对献血的自我服务意识 想要成为一名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一般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申请人必须参加过无偿献血,对无偿献血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成为志愿者的一员。首次献血的志愿者获得献血服务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和其他志愿者,其中包括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献血前的征询、登记信息、体检、吃茶点和献血后的休息、补充水分,直至无献血不良反应后安全离开。随着献血次数和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增加,志愿者将会慢慢学到献血的自我服务,比如献血前不宜吃过分油腻的食物,不可通宵熬夜和饮酒,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清楚了解;献血前后都要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献血时的心理调整;献血后对棉球的按压和针口的护理等等根本的献血个人服务技术。还把这些事认为献血个人服务的自己该去做的事,从而养成个人服务的认识。仅有拥有优质个人献血服务认识的志愿者,才可以用踊跃的态度与准确的方式服务其他献血者,服务社会。

4.2.2 对他人献血的服务意识 在采血现场为献血者提供志愿服务,与采供血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积极协助与配合,让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是志愿者的关键活动内容。志愿者在慢慢学到献血个人服务的根基上,推己及人,为其他前来的献血员提供献血过程的志愿服务。由“自我”到“他人”的认识是提高志愿者社会服务认识的关键步骤,也为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做下了重要铺垫。走出“自我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从注重自身的需要开始向注重别人需求的改变,还会付诸行动满意别人的需求、为别人服务的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志愿者得到被服务对象的肯定和鼓励,由此获得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并不断强化服务他人的意识。

4.3 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成长的第三阶段是职责认识升华成贡献认识

“贡献”作为志愿灵魂伦理性的根基,在它的实际上是无私奉献的认识,这和职责认识的产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它又比于职责认识高。这是由于贡献为人类生存进展的基础条件,有品德本质的明显属性,它常常强调道德主体行为的主观动机和精神性价值[3]。责任意识是依“法”而生,虽是最初发自于善与爱,但却有着来自“法”的约束力。奉献意识是个体内在的、油然而生的一种伟大高尚的道德情怀,可以不受任何外在的束缚。这与责任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

4.4 志愿者树立社会意识成长的第三阶段是奉献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转化

志愿精神的本质就是无私奉献和利他,志愿精神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社会服务行为的精神层面,所以,奉献意识的产生和凝结从一开始就具有公共性的属性。奉献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转化最重要的一步在于个体间的精神交往,因为社会意识是以个体间的精神交往为前提。然而在目前的志愿服务模式中,志愿者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模式—单纯在采供血现场进行献血指引和咨询为主。在与献血者的精神交往过程中,志愿者得到献血者的肯定和鼓励,由此获得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并不断强化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的意识。但是该研究认为,志愿者与医院患者即受血者的精神交往也同样重要,医院患者的用血需求以及用血后的反馈志愿者都不应该忽视。只有当志愿者成为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一座爱心桥梁时,方能体会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对整个社会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就献血来说,奉献的血液不单单是生物性的,在起伏与馈赠之时,还携带献血者其独有的感情特点以及文化所在价值。也正因为血液之中囊括的文化以及道德含义,蒂特马斯(R.M.Tirmuss)曾说,“科学的、社会的、经济的、伦理的弊端都包含在人体血液的获得、加工、分部、使用和获得利益上”。其意义就是在此之上,他觉得血液作为生物特性与社会文化的特性的共同存亡,把献血叫做是“生命的礼物”[4]。

[1]孙森,安润,王明民.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1-353.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6.

[3]张祖冲.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6.

[4]余成普.血液与器官捐赠是一种“礼物”的流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3-18(B01)R193.

R195

A

1672-5654(2017)08(b)-0033-02

2017-05-16)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3.033

段勇(1969-),女,广东广州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采供血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献血者职责志愿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以志愿,致青春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