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剧”现象的成因与规避策略

2017-01-20 19:11陈丽莎刘汀
新闻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

陈丽莎+刘汀

【摘 要】新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更多的偏向网络和移动终端。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剧现象进行概念辨析、剖析该现象与新媒体平台之间的联系,并分析现象的成因和规避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反转剧;规避策略

一、“新闻反转剧”现象概述

(一)新闻反转剧定义

新闻反转剧也称反转新闻、逆转新闻,是指一般具有鲜明的指向对象,且未经全面求证的片面化信息,由媒体公开报道后,舆论一边倒向新闻当事方。随着舆论影响不断扩大,多家媒体介入追踪报道,揭示事实真相与前期发布的新闻报道完全相反,导致舆论立即朝相反方向转变的新闻现象。

(二)新闻反转剧与假新闻的区别

假新闻所依据的“新闻事实”是想象、臆造、编造、捏造的产物,是通过主观想象虚构的“事实”。这样的“事实”属于纯粹的“观念性”、“想象性”事实。“在其‘纯粹的形式中,假新闻完全不包括一点事实。”

与假新闻不同的是,新闻反转剧的构成来自于同一素材的持续报道,媒体在前期报道的事实不完整,才导致后期需要在原有的报道上进行补充或更正,造成舆论的偏向朝对立方向转变。

(三)新媒体平台与“新闻反转剧”现象的联系

1、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反转新闻的高发地

微博具有传播门槛极低、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速度快、互动性高等特性。笔者统计了人民网舆情频道《盘点2016年上半年20条反转新闻》的新闻来源,例如《江苏女教师监考中猝死事件》《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等10条内容都是最先由微博、微信公众号始发,当某篇饱含故事性与戏剧性于一身的新闻出炉时,通过新闻网站、微博热点话题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集中发酵,带动网友自发的疯狂转发、评论。话题聚焦共时化,信息传播触角纵深延伸至每个用户的手机屏幕,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经过网络“大V”和媒体的转发、评论,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2、商业类新闻App为反转新闻提供传播平台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对您通过什么渠道在手机上获取新闻信息的调查中,68.3%的受访者回答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信息,排名第二的是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57.8%);超过四成的人通过微信朋友圈(48.3%)和微信公众号(45%)获取新闻信息。根据猎豹全球智库发布的2016年新闻App排行榜,前十榜单主要被两大商业类新闻App占据,一类是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的聚合类新闻App,如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另一类则是腾讯、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类的新闻App。综合以上分析,民众的新闻消费方式已经偏向移动化、社交化的新媒体平台,并且出现了商业类新闻App传播力愈益强势的趋势,而反转新闻自带争议的话题属性正是商业类新闻App高点击率的保证,这一类新闻事件本身富有矛盾和冲突性,普遍都以猎奇的新闻题材,夺人眼球的标题,离奇的故事来获取读者的关注。

二、新闻反转剧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传播者原因:媒体跟风逐利,忽略核实信源

在去中心化、碎片化阅读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者过分追求传播速度和点击率。随着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及时发布新闻,紧追热点,一些新闻从业者往往满足于表面化的了解事件,而不进行深入调查。在信息爆炸的网络舆论空间,媒体往往选择先转发或发布前期的采访报道,跟风转发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新闻反转剧事件中,媒体无一例外都忽视了核实信源的重要性。信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传播水平的参差不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官方媒体为代表的信源,一类是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信源。现在大量的信源失实不仅仅局限于自媒体,而是出现两者交叉“感染”、彼此互引的现象。

(二)渠道原因:新媒体为反转新闻的出现提供沃土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模式发生改变,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生产新闻的唯一渠道。在Web2.0时代,注重用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分享,在网页或App浏览新闻,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化媒体转发,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被调动起来,成为了传播过程中的参与者。原本是地方新闻,通过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能够及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连锁反应。在网络上聚集的舆论意见会提升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三)受众原因:网络空间的“群体极化”现象

舆论一边倒,网络集群导致的群体极化、“群体化盲从”现象也是原因之一。群体极化是由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出现的现象而提出。网络舆情更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sunstein认为,网民在网络上会加入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成的虚拟团体,并且有很强的认同感,故容易产生观点的极化。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的、开放的、自由的“狂欢”广场,由网络组成的虚拟群体之间相互感染,通过新媒体平台自由表达观点,宣泄个人情绪,影响社会舆论的公正性。

三、新闻反转剧现象的规避策略

内部自律,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这里的媒介素养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严格筛选、多方求证信源,避免虚假、片面的信源。其次,把关传播内容,发布新闻前要深入调查,保证采访的新闻事实客观真实。最后,应当做好行业自律,不造谣传谣,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网络舆论空间。

在信源的管理上,美联社的做法值得学习。2013年5月,美联社发布了社交媒体规范是最新修订版,规章强调,在确保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之前,无论其他媒体或记者是否有进行相关报道,转发经过证实的信息时,也要将该信息当做直接引语处理,并配上评论和来源。

确认信源只是解决了信息传播的第一步,为了不让新闻有反转再反转的机会,新闻从业者需要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偏不倚地还原新闻的本来面目。在浮躁、跟风、信息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针对网络和社交平台热议的同一新闻素材,媒体只有做到“先调查再报道”,杜绝新闻反转的可能,才能更好引导网络舆论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完善并执行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制度。目前,针对新媒体的法规都是通过修订增加的,例如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犯罪。2014年8月7日,网信办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针对微信、QQ、来往、易信等即时通信应用进行监管,要求后台实名,遵守七条底线,违规操作或被封号。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了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将会被判有期徒刑。

从前两条法规的执行力度来看,还远远不够。从微博来看,由于互联网牵涉人群过于复杂,追究难度较大,诽谤的信息难以取证。从微信公众号来看,通行规定明确要求时政类的新闻只能由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号发布,而事实上仍然有不少公众号转发时政新闻,改改标题,截取内容,为己所用。要规避新闻反转现象,需要从根源来限制新媒体平台虚假信息的泛滥传播,规定微信公众号的转发标准,制定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标准和承担的责任,方能为杜绝反转新闻现象的出现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

新媒体已成为反转新闻的频发地,一方面归咎于对新媒体平台的把关失责,另一方面新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也为反转新闻的传播提供便利。在舆论表达方面,非理性、群体极化的舆论表达占据主导地位,为失范的媒体传播行为推波助澜。因此,媒体应核实新闻来源,全方位报道新闻事实,做反转新闻的“粉碎机”,而不是成为其扩声器。

参考文献:

[1]黄祖新,王丹.逆转新闻的成因与应对策略——以媒介素养为例[J].新闻战线,2015(10).

[2]曹林.“新闻反转剧”背后的浮躁标签战[N].中国青年报,2014-07-20(1).

[3]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M].萧严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

[4]Sunstein C R .The Law of Group Polariz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2002(10):175-19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