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特征与创作趋势

2017-01-20 19:19张陆园张国涛
新闻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电视剧

张陆园+++张国涛

【摘 要】从文字到影像的符码转换过程,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依赖导演创作和表演创作。通过对生产主体群体特征的描绘和个案的分析,梳理出当前中国电视剧导演和表演的创作趋势。在导演创作方面,年龄结构呈现梯队化,题材选择呈现类型化,视听效果呈现风格化,生产制作呈现大片化;在表演创作方面,演员群体呈现年轻化,演员队伍呈现专业化,荧屏形象呈现类型化,表演风格呈现多样化。

【关键词】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群体特征;创作趋势

从文字到影像的符码转换过程,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依赖导演创作和表演创作。作为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导演和演员在电视剧市场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导演中心制”和“演员中心制”孰优孰劣暂且不论,但这两种说法共同印证了二者的重要性。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2015年收视率排名前100名的国产电视剧[1],以其中涉及的107位导演、158位主要男演员和150位主要女演员作为研究对象,从电视剧导演和表演创作现状出发,对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特征与创作趋势进行了描绘与探析,以期管窥当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一、电视剧导演创作趋势分析

导演是电视剧艺术生产活动的主导者,是影响电视剧作品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电视剧导演的工作核心是将“纸上的故事”变成“荧屏上的故事”,这一符码转换的过程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心所在。为了做到点面结合,本研究从涉及的107位电视剧导演中甄选出了15位活跃导演(王小列、孔笙、刘俊杰、刘猛、李骏、李雪、吴锦源、张新建、林玉芬、郑晓龙、姚晓峰、夏晓昀、钱雁秋、郭靖宇、康洪雷)进行个案分析,以期对当下中国电视剧导演创作趋势加以梳理和总结,个案的选择除了出于对作品收视率的考量,还兼顾了导演的个人影响力。

(一)年龄结构呈现梯队化趋势

目前活跃于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导演以50后和60后为主,70后导演逐渐增多,80后年轻导演数量相对较少。当下中国电视剧导演群体在年龄结构上呈现梯队化趋势,创作经验丰富的中年导演最受电视剧市场青睐,这与电视剧市场生产制作的风险控制有一定关系。与年轻导演相比,中年导演群体其导演技法相对成熟,创作水平相对稳定,对于电视剧投资方来说,选用中年导演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作品质量。除了年富力强的中年导演之外,还有一些60岁以上的资深导演仍旧坚持在电视剧创作一线,其职业精神值得赞赏,前文提到的15位活跃电视剧导演中,女导演林玉芬已逾68岁,郑晓龙导演已逾64岁,刘俊杰导演已逾60岁,这些资深导演创作经验丰富,导演手法纯熟,屡屡推出一些收视和口碑俱佳的精品力作。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年龄结构背后隐含的危机,因此应不断优化电视剧导演群体年龄结构,大力培养年轻导演群体,加快导演队伍的新老更替,这对于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二)题材选择呈现类型化趋势

题材是决定电视剧导演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相对熟悉和擅长的题材领域。出于对某些特定题材的钟爱,许多导演会主动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题材,并在创作生涯中不断强化这种题材偏好,最终形成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特定标签。例如,康洪雷、刘猛导演专攻军旅题材,林玉芬导演对于仙侠题材得心应手,郭靖宇导演对于传奇剧情有独钟,钱雁秋导演对于悬疑推理剧驾轻就熟,姚晓峰导演钟爱创作现代都市剧……一方面,许多导演自身希望专注于某些特定题材电视剧创作,主动强化这种题材偏好;另一方面,当前电视剧市场逐渐细分,为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收益,使得导演被动强化自身题材偏好,不得不专注于某些特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当然,也有不少导演不断进行自我突破,视野范围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题材领域。郑晓龙导演的作品题材类型十分丰富,涵盖了家庭伦理剧、古装历史剧、医疗剧、抗战剧、警匪剧等诸多题材领域,从业多年来不断求新求变,追求自我突破。

(三)视听效果呈现风格化趋势

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较为活跃的导演,大都经历过多部作品的反复磨砺,有着相当丰富的导演创作经验,并在长期创作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在视听效果上,中国电视剧导演创作呈现一种风格化趋势。近几年来,“山影团队”异军突起,核心成员孔笙、李雪、侯鸿亮等导演陆续打造了一批如《琅琊榜》《伪装者》《北京无战事》等收视和口碑俱佳的精品剧目,形成了相对独特的导演风格,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夺得一席之地。再如,曾经缔造无数收视奇迹的电视剧导演郑晓龙,在成功执导“现象级”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之后,携原班人马打造了同样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芈月传》,这两部作品进一步延续和强化其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李雪、姚晓峰、王小列等多位摄影师出身的电视剧导演,他们的作品对于视听效果格外考究,画面精致唯美,追求一种电影级的视听体验。与前几年相比,当下中国电视剧的整体品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故事内容更加充盈,制作水平更加精良,视听效果也更加震撼。

(四)生产制作呈现大片化趋势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产业列车已驶入快车道,电视剧的生产成本逐年提升,5000万元至1亿元的单部投资金额已成为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最新标配。在生产制作方面,中国电视剧呈现出一种大片化趋势,这种大投资和大制作正在不断地挑战电视剧导演的能力。进入制播分离阶段之后,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各家电视剧生产机构竞相加大生产投入。资本的逐利天性迫使电视剧导演不得不考虑作品的商业回报问题,能否处理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许多电视剧导演来说是一个挑战。部分导演团队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惜降低艺术水准,以流水线、快餐化的方式进行艺术生产,但还是有一些优秀导演坚守文化自觉,较好地处理了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电视剧作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创作出一些收视和口碑俱佳的精品力作,如郑晓龙执导的“年度剧王”《芈月传》,导演孔笙、李雪联袂打造的“爆款电视剧”《琅琊榜》。

二、电视剧表演创作趋势分析

导演是隐匿在作品背后的生产主体,而演员则是显露在作品最前端的生产主体。作为电视剧艺术生产活动的执行者,演员离观众的距离最近,演员群体特征与观众审美需求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分析电视剧演员这一生产主体的群体特征,可以从侧面感知当前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本研究从涉及的158位男演员和150位女演员中甄选出了15位活跃男演员(王凯、朱亚文、刘恺威、李雪健、佟大为、张子健、张丰毅、林永健、胡歌、钟汉良、黄轩、黄晓明、韩童生、靳东、霍建华)和15位女演员(马伊琍、王丽坤、王晓晨、刘涛、闫学晶、孙俪、李小冉、陈乔恩、杨紫、杨蓉、范冰冰、赵丽颖、赵薇、秦海璐、唐嫣)进行个案分析,以期对当下中国电视剧表演创作趋势进行描述和总结。

(一)演员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当前中国电视剧荧屏活跃演员群体呈现年轻化的态势,80后演员已成行业主力,90后新人层出不穷,60后、70后演员的比例开始下降。演员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年轻演员亮相电视剧荧屏,同时也有不少演员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随着欣赏水平的提升,观众对于演员演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只有高颜值的年轻演员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很难得到持续关注,无法在演技上征服观众内心,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当然,也有一些高颜值的演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精进自身演技,寻求外在与内在的平衡。近些年佳作频出的胡歌,随着演技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逐步跻身一线男演员行列,在《琅琊榜》《伪装者》等作品中对于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自身的戏路也进一步得到拓宽。经验的积累对于演技的提升尤为重要,年轻演员在面对一些陌生角色时,仍会显现出一种较为青涩的表演状态,表演经验的积累可以提升演员的表演技巧。赵薇、刘涛、李小冉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通过多部作品的不断磨练,逐渐丰富了自身的荧屏形象,提升了在观众心中的认可度。

(二)演员队伍呈现专业化趋势

演员队伍越来越专业化,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已经逐渐成为演员行业的主力军。当前活跃于中国电视剧荧屏之上的演员当中,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主要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经过专业系统的表演训练,加之丰富多样的表演经历,专业演员对于表演的认知相对较深,其所塑造的角色也更加丰满立体。演技的提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的锤炼演技才能日趋成熟,才能塑造出打动人心的角色,为观众所铭记。如近些年来活跃在观众视野中的孙俪,在演艺生涯初期凭借《玉观音》《一米阳光》等电视剧崭露头角,在经历了《血色浪漫》《甜蜜蜜》、《新上海滩》等电视剧的磨砺之后,凭借《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电视剧成为演艺界炙手可热的女演员,迎来了其演艺生涯的巅峰时期。孙俪的职业成长轨迹其实是整个演员行业的一个缩影,前辈如李雪健、陈宝国、韩童生等“老戏骨”在此之前也都经历了厚积薄发的漫长积累过程,最终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优秀演员。

(三)荧屏形象呈现类型化趋势

大多数演员在长期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荧屏形象,呈现出一种类型化趋势。尽管扮演角色的身份不同、地位迥异,但属于该演员的特有气质还是会自然散发出来,使角色特点突出、色彩鲜明,并且深深印在观众心中,这种独特气质甚至影响到观众对演员的个人认知。例如,唐嫣自出道以来一直保持少女系的表演风格,在其出演的各部偶像剧中均以天真单纯的邻家女孩形象示人,无论是饰演《千金女贼》中身世坎坷却善良勇敢、努力生活的蒋心,还是挑战《何以笙箫默》中率直爽朗为爱情执着付出的赵默笙,唐嫣都使角色散发出她自己特有的青春气息,这种气息深入人心,观众们一提起唐嫣,就会立刻联想到其青春甜美的荧屏形象,正是凭借这些特点在演艺圈中开辟出一片天地。闫学晶、朱亚文、林永健等演员都是凭借自己或朴实、或粗犷、或细腻的个人气质,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了踏实能干的乡村妇女形象、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和爱耍小聪明的市井小人物形象。演员们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或多或少散发着自身固有的气息,使观众可以快速抓住角色定位,也使演员自身特有的气质深入人心。

(四)表演风格呈现多样化趋势

单独来看,每个演员都有其相对固化的荧屏形象,也有其较为独特的表演风格,但从整体来看,整个演员群体的表演风格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目前活跃于电视剧荧屏的演员性格不同、气质迥异,经过多部作品的打磨历练之后,基本上每个成熟演员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例如,演员李雪健入行以来,在荧幕上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渴望》中的好人宋大成,《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宋江,《历史的天空》中的司令员杨庭辉,《搭错车》中的哑巴父亲,《新上海滩》中的黑帮老大冯敬尧,还有《嘿,老头》中的倔强老人刘二铁以及《少帅》中混合多面体的张作霖等,这些亦正亦邪、性格复杂的人物角色,李雪健都演绎得惟妙惟肖。当前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十分繁盛,具有较高的兼容度,鼓励多种多样的表演风格存在,使得电视剧荧屏更加丰富多元,表演风格上的这种多元化趋势有助于实现国产剧的百花齐放。

注释:

[1]本文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作者:张陆园,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电视剧
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研究综述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浅析当下中国历史传奇剧的成功之路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浅谈影视剧情节的构成及其特征
探析我国国产电视剧剧本选择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