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粘虫板”名称商榷*

2017-01-21 05:16史树森刘延超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粘虫术语植保

高 宇,史树森,刘延超

(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长春 130118;2.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24)

关于“粘虫板”名称商榷*

高 宇1,2,史树森1,刘延超1

(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长春 130118;2.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24)

“粘虫板”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植物保护机械,以此开展的物理诱控技术是现代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术语“粘虫板”有多个同义名称(例如诱虫板、色板、粘胶诱捕器等)长期并用。为了方便今后植保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建议将“粘虫板”及其同义术语统一称为“有色黏板”。

害虫物理防治 趋光性 粘虫板 有色黏板

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中国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等目标任务,这为非化学防治的其他防治技术迎来了更广阔的前景[1]。作者在学习“粘虫板”研究和应用资料时,注意到“粘虫板”在我国又被称为“诱虫板”“色板”“黄板”“蓝板”“绿板”“有色粘板”“粘虫色板”“粘胶诱捕器”等。这些术语于20世纪先后出现并一直同时沿用至今,在学术界和生产贸易行业等部门被广泛应用,从设计原理、产品特征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看,它们是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述形式,在内涵方面存在“同义现象”(synonymy),即在同一种语言中,由几个术语表述同一概念的现象[2],而且有的术语为不规范词形,或者与其它科技名词术语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容易造成语义混淆、概念不清晰等缺失。植保名词术语规范化不仅是植保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植保科研、生产、教育、交流等发展的基础,更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有必要剖析这些术语,略陈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 “粘虫板”的设计原理

“趋色性”是昆虫在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色彩的趋向性,这种特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趋光性,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辐射刺激昆虫的视觉器官,使昆虫产生感应而做出的趋向反应。昆虫的“颜色恒常性”是指即使在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发生变化,昆虫视野中的物体颜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现象,即不论单色光源,还是不同颜色光源同时存在,昆虫视觉器官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敏感,从而表现出优先选择某种光或色[3-5]。“粘虫板”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及颜色恒常性来引诱害虫,使之附着于纸质或塑料的、有黏性的、有特定彩色的介质上,并致其死亡或丧失运动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6,7]。利用“粘虫板”开展的物理诱控技术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遵循绿色环保、无公害防治理念,不仅能有效降低当代虫源及其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还能压低下代的种群发生数量,也可用于田间虫情监测,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城市卫生害虫综合治理[8,9]。

2 粘虫板

在国内“粘虫板”术语出现相对较早,1951年温商霖报道了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防治经验,即在成虫出现后用涂胶或涂臭油(沥青)的粘虫板来回摇动捕捉成虫[10]。与“粘虫板”相近的还有“有色粘板”[11]、“黄色粘虫板”[12]、“性诱粘虫板”[13]、“粘虫胶”[14]等。在科技文献中含“粘”或“黏”的科技术语的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二字均有读音n iá n,故“粘虫板”也用作“黏虫板”[15]。然而,早在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明确“黏”为规范字,表示“将一种东西粘(zh ā n)连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的含义,而“粘”不再用以表示此含义。201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粘”(n iá n)字条下明确标示“①旧同黏;②姓”,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旧”字,但显然已经明确旧时“粘”可同“黏”,现今“粘”“黏”二字已各有所指。2014年出版的《辞海》(第6版),在“粘”(n iá n)字条下,仅注明“姓”的单一释义,而在“黏”字条下列举了“黏虫”“黏土”“黏度”“黏膜”“黏合剂”“黏结性”等词条,这明确表示“粘”读作n iá n时,只表“姓”这一单一含义。2014年出版的《汉字应用规范字典》,对“黏”的释义为“形容能把一种东西粘(zh ā n)连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也特别提示:“黏”跟“粘”不同,“粘”读zh ā n,用作动词,读n iá n时仅用作姓,含“黏”的复合词均不宜写作“粘”,并列举了“黏膜”“黏虫”“黏合”“黏度”“黏土”“黏稠”“黏附”等词条[16]。值得注意的是,“粘(n iá n)虫”是一种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学名为Mythimna separata,别名为粟夜盗虫、剃枝虫。“粘虫”二字是其约定俗成的中文名称,若读者只知害虫名而不知植保机械名,则易致困惑而曲解之。从以上可以看出,用作植保机械的“粘虫板”需做修订,避免与昆虫名称混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3 诱虫板

国内较早出现“诱虫板”术语是1978年赴南斯拉夫油橄榄考察组介绍对油橄榄实蝇(Daeus oleae)雄虫进行遗传防治时,用“Mcphail诱虫板”诱捕具绝育标志的实蝇[17]。2009年11月30日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规定了诱虫板(insect adhesive board)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与贮存,但未对“诱虫板”做出明确定义[18]。近年在该术语基础上还延伸出“黄色诱虫板”[19]、“信息素诱虫板”[20]、“生态诱虫板”[21]等术语。从引诱物类型角度看,“粘虫板”用以引诱昆虫的介质是附着于黏板的或黏板固有的特定颜色,这不同于其他诱杀技术的引诱物(如灯光、昆虫信息素、植物源挥发物等)。这几种诱杀技术均利用昆虫对引诱物的正趋向性,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昆虫对某种颜色具有负趋向性,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具有避蚜和防治病毒病作用[22]。反射紫外线的覆盖物可用来防治蓟马(Thysanoptera),但同时也可能干扰天敌对蓟马的定位捕食[23]。布置在大豆(Glycine max)行间的紫外反射材料能干扰大豆上蓟马和粉虱(Aleyrodidae)的正常飞行方向,有效地控制害虫侵入并控制其暴发[24]。显然,“诱虫板”既未明确“粘虫板”的引诱物类型,也未涵盖全部用途。

4 色板

国内较早出现“色板”术语的是1976年湖北省黄梅县孔垅公社群测群报组报道色板诱蚜方法:“……利用棉蚜对黄、绿等颜色的趋性制成塑膜色板,插在棉田里进行诱杀”[25]。近年来该术语使用也较多[8,26,27],也称为“粘虫色板”[6],根据不同颜色还可细分为“黄板”“蓝板”“白板”“绿板”等[28-31]。但“色板”一词也用来描述昆虫形态学特征,如鳞喙白蛉(Phlebotomus squamirostris)雌虫口腔背侧壁上具有一扇面形的构造(pigmented area)被称为“色板”,其形态是司蛉亚属(Sergentomyia)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32]。而且在其它行业中,“色板”也有特定含义,如GB/T3556-1983《摄影用标准灰板、色板的技术规范》规定“标准灰板、色板”适用于电影、照相、电视以及印刷制版等摄影制作过程的曝光程度、影调反映与色摩演效果的基本测试与检验,也可供其他色彩处理专业作为基色的参照依据[33]。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453-2002《标准色板检定规程》明确规定“标准色板”(color standard plates)是用来测量颜色的计量器具,适用于色度计量用非荧光反射标准色板与透射标准色板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34]。标准色板被广泛用于每一个与颜色有关的行业,例如有色制造、电子成像、彩色打印、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甚至美术、影视传媒、艺术设计等。另外“标准比色板”“调色板”“色卡”有时也称为“色板”。由此可见,“色板”虽然反映出“粘虫板”的引诱物类型,但未能反映出用途是引诱昆虫,同时也易与其他行业术语相混淆。

5 粘胶诱捕器

国内较早出现在1974年杨军然报道的一种诱杀害虫的工具[35],但未尽其详,此后出现与之相近的术语“性诱剂粘胶诱捕器”[36,37]。“粘胶诱捕器”指出了“粘虫板”黏性特征,而未明确引诱物类型,而且从国内文献中出现频次来看,还有较大的局限性[38]。

6 英文表述

国外学者表述“粘虫板”含义时使有“sticky trap/ card/board”、“sticky insect traps”、“colored sticky boardtraps”、“light-colored board”、“colored sticky cards”、“sticky color trap”、“yellow sticky board”和“UV-lightpheromone sticky trap”等[19,39-42],这与国内使用的术语含义大体上相近。

7 结语

为了方便今后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作者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修订稿)》,提出建议将“粘虫板”及其同义术语统一称为“有色黏板”或“黏板”。定义为“用有色黏性塑胶纸板制成的,用于调控昆虫行为的植保器械”。如果使用这一规范名,至少有以下优点:(1)与旧称术语内涵保持一致,内涵范围没有扩大或者缩小;(2)明确指出属于植物保护机械;(3)明确指出设计原理、主要特征及用途;(4)词形规范、无歧义,与其他术语不相混淆。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农业科技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43]。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与推广需要术语学家、农业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努力。以上建议的缺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各方批评指正,以匡不逮。

[1] 金书秦.关于"十三五"实现农药零增长目标的几点思考.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37(2):1~3

[2] GB/T 15 237.1-2000,术语工作词汇.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 Chittka L,Faruq S,Skorupski P,et al.Colour constancy in insects.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2014,200(6):435~348

[4] Briscoe A D,Chittka L.The evolution of color vision in insects.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1,46(1):471~510

[5] Binkenstein J,Schaefer H M.Flower colours in temperate forest and grassland habitats:a comparative study.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s,2015,9(3):289-299

[6] 张纯胄.害虫趋色性及“粘虫色板”应用技术研究进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1(2):34~38

[7] 边磊,孙晓玲,高宇,等.昆虫光趋性机理及其应用进展.应用昆虫学报,2012,49(6):1677~1686

[8] 高宇,史树森,崔娟,等.三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6,38(6):838~842

[9] 闫凯莉,唐良德,吴建辉,等.诱杀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应用.中国植保导刊,2016,36(6):17~25

[10] 温商霖.辽西省防治梨实蜂的经验.中国农业科学,1951,3(6):23.

[11] 韩善捷,叶火香,李金珠,等.茶树信息物质强化黑刺粉虱趋色效应的田间检测.植物保护学报,2016,43(2):275~280

[12] 侯茂林,卢伟,文吉辉.黄色粘虫板对温室黄瓜烟粉虱成虫的诱集作用和控制效果.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934~1939

[13] 胡小敏,王云虎,陈太春,等.新型性诱粘虫板对保护地番茄蚜虫的防控效果.西北农业学报,2011,20(4):189~193

[14] 周建波.无公害粘虫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5] 张利军,李宾瑶,李丫丫,等.黄色黏虫板在3种果园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诱集作用.植物保护学报,2014,41(6):747~753

[16] 徐海燕.科技期刊中“黏”“粘”使用辨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6):101~104

[17] 赴南斯拉夫油橄榄考察组.南斯拉夫油橄榄考察报告.陕西林业科技,1978,(4):1~21

[18] GB/T 24 689.4-2009,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9] 常晓丽,武向文,杜兴彬,等.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3):2677~2684

[20] 沈红霞,陈辉煌,秦岭,等.信息素诱虫板诱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116~118

[21] 刘丰静,曾明森,王庆森,等.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茶叶科学技术,2010,(2):4~6

[22] 杨崇实.应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避蚜防治病毒病.植物保护学报,1981,8(4):269~273

[23] Stavisky J,Funderburk J E,Brodbeck B V,et al.Population dynamics of Frankliniella spp.and tomato spotted wilt incidence as influenced by cultural management tactics in tomato.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2,95(6):1216~1221

[24] Shimoda M,Honda K I.Insect reactions to light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pest management.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13,48(4):413~421

[25] 黄梅县孔垅公社群测群报组.色板诱蚜.湖北农业科学,1976,(4):25

[26] 王勇,周成建,刘雄,等.不同色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比较.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0):32~33

[27] 黄鹏,陈汉鑫,姚锦爱,等.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敏感性及色板田间悬挂组合选择.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41~145

[28] 刘杰,刘丹竹,朱诗禹,等.色板对大豆害虫的诱集效果.现代农业科技,2016,(9):199~122

[29] 郭晨茜,王璇,杨宇晖,等.北京梨园绿盲蝽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昆虫学报,2013,56(12):1516~1522

[30] 巩中军,武予清,都振宝,等.黄板、黄盆及灯光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诱捕效果.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1703~1707

[31] 唐良德,梁延坡,韩云,等.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中国植保导刊,2015,35(3):53~57[32] 冷延家.关于鳞喙白蛉(Phlebotomus squamirostris Newstead,1923)雌蛉色板形态学的探讨.昆虫学报,1963,34(3):641~650

[33] GB 3556-83,摄影用标准灰板、色板的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1983

[34] JJG 453-2002,标准色板检定规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5] 杨军然.防治害虫的性引诱物和引诱剂.中国南方果树,1974,(4):36

[36] 王烘印,张贵有,张壮,等.利用性诱剂粘胶诱捕器大面积防治玉米螟技术.吉林农业科学,1997,(1):49~53

[37] Su J W,Zhang G F,Fan W M,et al.Chilo suppressalis in paddy fields:Sticky trap and lure storage time and lure dosage.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2001,15(3):197~200

[38] 林明江,安玉兴,管楚雄,等.害虫诱捕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68~71

[39] Park J J,Lee J H,Shin K I,et al.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ttractive distance of two different sizes of yellow sticky traps for greenhouse whitefly,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Homoptera:Aleyrodidae),in cherry tomato greenhouses.Austral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2011,50(2):144~151

[40] Pinto-Zevallos D M,Vänninen I.Yellow sticky traps for decisionmaking in whitefly management:What has been achieved?.Crop Protection,2013,47(5):74~84

[41] Chen Z,Yihang G E,Liu X,et al.Effect of colored sticky cards on non-target insect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5):983~987

[42] S é tamou M,Sanchez A,Saldaña R R,et al.Visual responses of adult Asian citrus psyllid(Hemiptera:Liviidae)to colored sticky traps on citrus trees.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2014,27(4):540~553

[43] 李军.论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中国科技术语,2013,15(4):35~39

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DB201505KF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5010)

猜你喜欢
粘虫术语植保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