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7-01-21 09:54嘉峪关种子管理站甘肃嘉峪关735100
中国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西葫芦病株

马 英(嘉峪关种子管理站,甘肃嘉峪关 735100)

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

马 英
(嘉峪关种子管理站,甘肃嘉峪关 735100)

籽用西葫芦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和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和适期早播能有效避免病毒病的暴发流行。

籽用南瓜是我国优势特色产业,播种面积广泛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吉林、辽宁、山西等北方省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省区,仅2016年,各类籽用南瓜播种面积就达26.7万hm2(400万亩),南瓜籽产量24.03万t,其中籽用西葫芦占播种面积的70%以上。随着籽用南瓜播种面积的增长,南瓜病害如病毒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危害加重,特别是病毒病,2016年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普遍发生,减产达10%~50%,给农民及种子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笔者在2016年7月22日至8月5日,以籽用西葫芦为重点,在新疆、内蒙古主产区对病毒病等进行了广泛调查,分析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建议,以期为生产提供指导。

1 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

2016年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生范围广、发生普遍,发病症状复杂、发病重,对产量影响很大。1.1 新疆产区 调查发现,2014、2015年籽用南瓜的南瓜籽产量可达1 500~2 250 kg·hm-2,高产田可达2 400~3 000 kg·hm-2,2016年由于受病毒病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在900~1 800 kg·hm-2之间,高产田为1 950~2 400 kg·hm-2,较往年减产6.7%~66.7%。其中,新疆克拉玛依籽用西葫芦种植面积为40 hm2,病株率达100%,减产约30%;白碱滩农场种植面积为107 hm2,病株率达100%,减产达20%~30%。新疆塔城184团种植面积为133 hm2,其中发病非常严重的面积19 hm2,病株率达100%,单位面积产量825 kg·hm-2,较正常年份减产56%;病株率达90%的面积75 hm2,减产10%~20%;发病较轻的面积34 hm2,单位面积产量2 250 kg·hm-2,较正常年份减产10%。

1.2 内蒙古产区 病毒病在内蒙古发生有区域性特点,河套平原的临河、五原、乌拉特前旗以及包头发病普遍,山区丘陵地带如乌拉特中旗、固阳、四子王旗等地发病较轻,产籽量减少10%~30%。内蒙古五原调查面积47 hm2,病株率达70%,减产约5%;乌拉特前旗、大佘太调查面积100 hm2,病株率达80%,发病严重,减产20%~25%;固阳调查面积40 hm2,病株率30%,发病轻,减产5%~8%;达茂旗调查面积27 hm2,病株率达20%,减产3%~5%;四子王旗调查面积53.3 hm2,病株率0~10%,发病较轻。

从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瓜籽收获情况反馈,瓜籽减产幅度与前期病害调查一致。临河、五原在2014、2015年瓜籽产量平均为1 650~2 250 kg·hm-2,高产田可达2 400~3 000 kg·hm-2;2016年产量为1 500~1 950 kg·hm-2,高产田2 250~2 400 kg·hm-2,较正常年份减产10%~20%。达茂旗、四子王旗产量为2 250 kg·hm-2,减产不明显。

2 发病症状及病原

田间调查发现,籽用西葫芦病毒病症状表现多样,有花叶、皱缩和混合型等症状类型,与文献记载相同。花叶型:新叶上出现褪绿花斑,叶片出现花叶、畸形,严重时出现鸡爪形或线形蕨叶,植株矮化,病瓜小且有瘤状突起。皱缩型:植株上部叶片呈现黄绿斑点,随着病情加重,黄绿斑点逐渐黄化、皱缩下卷,严重者全株枯死,病瓜很小,瓜面上生有许多瘤状突起或皱褶。混合型:花叶型和皱缩型混合发生,主要表现为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的斑驳花叶,或形成深绿色相间带,严重的病叶呈现凹凸不平,叶脉皱缩变形,新叶症状较老叶明显,病情严重时茎基和顶叶扭缩,感病果实出现褪绿斑,开花结果后病情趋于加重,危害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

文献表明(任琛荣 等,2016),新疆籽用西葫芦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W),主要以复合侵染为主。黑龙江等地南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李凤梅 等,2002)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南瓜花叶病毒(Sp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LCV)等。内蒙古农业信息网报道,大棚西葫芦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

3 病毒病暴发原因分析

3.1 气候因素 与2014、2015年比较,2016年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呈暴发流行趋势。分析原因,与气候异常关系密切。2016年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地,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间隔性连续降雨,气温偏低(气象记载比2014、2015年同期气温低2~3 ℃),6月下旬气温趋于正常,至7月上旬出现连续高温。在6月多雨、低温气候条件下蚜虫传播的病毒在植株体内增殖速度快。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在植株体内增殖缓慢,处于隐症状态,到6月下旬,晴天高温下蚜虫迅速迁飞扩散,造成病毒病大面积发生。进入7月,高温条件下植株受病毒侵染后迅速显症,危害加重。

3.2 土壤因素 内蒙古五原、乌拉特大佘太,新疆芳草湖农场都种植籽用西葫芦5 a(年)以上,区内重茬普遍,病毒病和死苗较新种植区严重,而且重茬、连作年份越长,病毒病发生越严重。

3.3 播前种子处理 从调查和产量表现看,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的播种后出苗正常,苗齐苗壮,猝倒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病轻;白粉病、病毒病等叶部病害发生晚,危害轻。对新疆184团、白碱滩、142团、141团247 hm2籽用西葫芦调查发现,在同一区域种植籽用西葫芦,种子播前用过氧乙酸浸种、咯菌腈药剂包衣的,病毒病发病轻,仅见部分新叶出现花叶、畸形,老熟果正常,嫩果有3%~5%出现斑驳条纹。未经药剂浸种、包衣的籽用西葫芦,病株率均达100%。新叶、老叶均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的斑驳花叶,病叶凹凸不平,叶脉皱缩变形,老熟果实正常,嫩果呈瘤状突起、畸形,正在膨大的果实出现斑驳条纹。

3.4 播种期的差异 病毒病的危害程度在不同播种期有差异。播种早,果实膨大早,病毒病危害轻,产量影响小;播种晚,果实发育晚,病毒病危害重,产量影响大。调查发现,新疆昌吉、石河子地区播种较早,4月20~25日播种,6月初开花,果实发育早,到7月上旬病毒病发生时果实膨大已经结束,每个果实可发育籽粒300~400粒,病毒病对产量影响小;而上述地区在5月初至5月中旬播种的地块,6月下旬开花,7月上旬病毒病发生时正值果实发育膨大期,病毒侵染导致果实畸形,种子发育受阻,每个果实仅能发育籽粒7~200粒,多数籽粒受病毒影响不能发育,对产量影响大。

3.5 不同生态区发病有差异 调查发现,新疆昌吉、石河子、沙湾等和内蒙古临河、五原等温暖地区病毒病整体发病重,冷凉地区如新疆阿勒泰、奇台、吉木萨尔等地和内蒙古固阳、达茂旗、四子王旗等地病毒病整体发生较轻,对产量影响小,表现出低温对病毒侵染的抑制作用。同样,在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冷凉地区虽然整体发病较轻,但是在该地区播种晚的较播种早的地块发病重。

4 防治措施

随着籽用西葫芦比较效益的增长,推广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应加强培训讲座、宣传画册、现场指导、建立示范田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种植者对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和防治水平。

4.1 种子加工处理 播前要重视种子处理和种子包衣,在包衣时可加入0.3%~0.5%噻虫嗪,噻虫嗪具有极佳的内吸性,药效期长达60 d(天)。经处理过的种子可有效预防蚜虫危害,减轻病毒侵染。

4.2 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清除废弃物 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区,籽用南瓜单位栽培面积均在3.3~33.3 hm2左右,连作、重茬严重,田间病原菌积累多,应与非南瓜属作物实行3~5 a(年)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在集中产区机械化程度高,田间遗留大量南瓜残枝落叶、瓜皮、瓜瓤、瓜汁等,特别是采收时瓜皮集中堆放区的地块,病毒病发生早且严重,减产40%~50%。因此,打瓜去籽后应及时清理、分散瓜皮等废弃物,避免残留物在种植田集中堆置。

4.3 适期早播,及时灭蚜 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蚜虫的发生量有关,适当择期早播,果实发育早,可避开高温病毒病发生季节。如遇多日低温降雨,天晴后应及时防治蚜虫。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0% S-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2.5%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喷2~3次,间隔7~10 d( 天)。

4.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交替喷施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菇类蛋白多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每7~10 d(天)喷1次,连喷3~4次。

李凤梅,崔崇士,杨国慧.2002.南瓜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3(1):1-7.

任琛荣,郝小军,都业娟,向本春.2016.新疆石河子及新湖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分子检测.北方园艺,(1):102-106.

马英,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生产工作,电话:0937-6267631,E-mail:k626631@163.com

2016-11-15;接受日期:2017-01-22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西葫芦病株
中椒1615 号
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小麦黄花叶病有望被精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