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筑梦 让《清明上河图》永生

2017-01-21 00:12李程莹
中华手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王栋清明上河图手杖

李程莹

比起手艺人,王栋更应该被定义为生活梦想家。他身上的行头,除了一个挎包,几乎全是他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文化是无形的,作品是有形的,他带着1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穿梭,乐此不疲。分享才能产生价值,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半路出家 定制生活

在杭州“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王栋与设计界“大腕”张雷有过一次萍水相逢。看了王栋的掐丝镶嵌《清明上河图》后,张雷评价:“这很震撼,很了不起。”接着他又直言:“不过缺乏设计感,不够新颖。”对此王栋不置可否:“尽管临摹这幅经典的人很多,但从没有人用掐丝镶嵌的工艺来表现过。” 对于手艺人来说,传统工艺的重生,一直是他们的追求与表达。这幅《清明上河图》足足有12米长,耗时3年,每天有9~10名工人赶制,用了十几kg银丝才完成。对于半路出家的王栋来说,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创作,实属不易。作品完成后,他花了3万元,请一个资深摄影师和一个新生代摄影师拍照留存。专利费、著作权费,花了十几万元,但拿到著作权证的那一刻,王栋觉得收获满满。

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做这件事?王栋笑称自己太闲了,一旦萌生了想法,再天马行空都要付诸实践。这种“轴”劲,也体现在他对手工艺的专注里。

2009年,王栋的一位朋友拿了一根镶嵌铜丝百寿杖,希望他能投点资。他也没细想就同意了。钱是投了,但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他基本没有过问项目的运作。在此期间做了一些产品,基本上都送给了朋友。那个时候,王栋还处于一种玩票的状态。直到2012年成立了文化公司后,他彻底告别从事多年的建筑行业,开始专职做起了手杖。不过手杖的产品单一,图案大多是“男寿女福”“男龙女凤”,每次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时候,他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觉得还拿不出手。

这些年他做了近一百根手杖,陆陆续续送给了朋友,自己还剩下差不多一半的手杖。但因为深入接触了手杖这门产业,王栋将其中的镶嵌工艺移植到了象棋、麻将、挂画、手镯、茶海……创作了不少有趣的工艺品。为了向更高的目标挑战,他决定用掐丝镶嵌临摹《清明上河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并永久保存下来。

他从没想过把这些作品变成商品,拿出去销售。它们的价值体现在个人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里。要是哪个朋友喜欢,就随手送出去了,剩下的悉心收藏在工作室里。王栋认为只要花了别人不愿意花的功夫就一定会有收获。从建筑师到手艺人,他庆幸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能够在平淡日子里定制自己的生活。

让传统文化重生

和檀木打交道,要细心处理,妥善保存。王栋曾经在做一套象棋的时候,本来棋子是圆形的,放置一年后变成了椭圆,把刻字师傅给吓坏了。其实是木头本身变质,产生了形状上的变化。除了木头,在王栋的工作室里最显眼的就是书。《中国纹样大全》《古今纹样大全》……国内外所有图样相关的书籍他都有。书柜摆不下的书,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桌子上、椅子上、案头上。他对书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去日本旅行,除了随身用品,他就只拉了满满一箱书回来。往往去一次书店,他就要花费好几千元。

王栋对镶嵌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从做文化公司开始,到创作《清明上河图》,王栋都算不过来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王栋笑说自己只是有闲,不是有钱,但他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心无旁骛,无所顾忌,哪怕倾其所有,去做一件热爱并值得的事情。“比如手工、艺术,或者是一个生活器物,这些东西在有些人眼里不屑一顾,他们看不上,并不能表现出他们多伟大,我们看得上,并不会显得我们很渺小!”他所坚持的价值就是,做一个跌倒又站起来的人,同时让别人少去跌倒。

王栋的《清明上河图》采用紫光檀为木胎,从前期的找图、制图、制版,待到木头烘干,再镶嵌金、银、铜丝,把整幅《清明上河图》的每一处细节都一比一还原了。王栋大致估算了一下:“成本最少都投入了300万元!”这幅作品问世之后,朋友及行内人赞赏有加,尤其是朋友知道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他有了更多的支持与肯定。在这满满三年的创作时间里,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已经鲜少有人能够耐着性子去做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换来的是每一个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除了震撼,没有别的词来形容。

至于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归属,王栋准备以拍卖的形式面向市场,其实也是面向公众。除了拍卖之外,王栋计划开一个店,让这些年积累的作品有一个集中的平台,然后通过媒体的渠道展开宣传,并积极参加展会和手工艺坊。对于他来说,让更多的人了解掐丝镶嵌的文化,了解手工艺的内涵,他的作品才能真正实现价值。

手工艺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栋一直坚信中国的手工艺文化会复兴,“尽管现在还有许多人对这个领域的发展不太乐观,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深入认识与了解,我不觉得手工艺小众,这绝对是一个富矿!”在他看来,传统手工艺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况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并非是不利于手工艺发展的时代。现在人们不会再为温饱问题而劳累、焦虑,他们最本源的东西就会被释放出来,有时间、有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能够愉悦别人,得到认可,还会产生更大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王栋很有信心能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他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起前几年,更有激情与干劲,视野更开阔,心情也更舒畅。这种富足与安乐来自于他过去积累的为人称道的作品,和源源不断的创意正在实现。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对新作品完成前的期待,哪怕处在奔波和忙碌的状态,也甘之如饴。

眼下,王栋的下一个作品《富春山居图》已完成了描图部分。同《清明上河图》相比,他试图用银丝镶嵌工艺来表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同时在计划、在材料上做出大胆的变化,这又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他希望把惊喜留到作品最终的实现上。

大概下半辈子,他只会做镶嵌这一件事情了。

猜你喜欢
王栋清明上河图手杖
Quantum correlation and entropic uncertainty in a quantum-dot system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老人该如何选择手杖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手杖3
手杖2
手杖1
不要播散恶的种子
王栋的安身与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