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室内设计的现代性诉求1

2017-01-23 09:39陶金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国室内设计家具

文/陈 曦 陶金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民国室内设计的现代性诉求1

文/陈 曦 陶金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DOl编码:10.3969/J.lSSN.1674-4187.2016.06.018

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38年时间,被称之为民国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参加了一战,产生了五四运动,并相继爆发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社会极其动荡不安。但是这种变幻莫测的大环境并没有阻挡艺术发展的脚步,自清末开始,中国已是门户大开,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民国时期的室内设计被称作室内装饰,其风格以折衷主义为主,即设计师们引入西方先进的装饰材料与技术,对东方传统建筑空间做出改变与调整,既保持着中式端庄典雅的特点,又有着西式时尚新潮的风格,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它作为近代的文化记忆载体,折射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水乳交融。它所承载的独特美学符号和审美体系博得了现代人的青睐,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也逐渐凸显。

一、折衷主义设计思潮的成因

折衷主义本是一种哲学术语,意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没有自己的固定立场与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折衷主义被运用到建筑领域中,一些欧美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追求均衡的比例,注重纯粹的形式美。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的渐入,让当时的设计师们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难题,即如何在接受西方文化与保持本民族文化独特性之间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其实这也是时至今日仍然在解答的问题。梁启超曾说:“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心中,随感情而发,所以往往自相矛盾。”这句话很贴切地道出了当时设计师们的心境。民国时期,凡是接触到了西方建筑及其建造原理的中国人,首先便会感觉到中国传统建筑不科学的一面,它在建造方法的传承、建筑的功用及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但即使有这么多的不足,如果轻易地将传统技艺放弃,仍然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民国时期的诸多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是设计师们在折衷主义的大前提下构建而成,表现了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与徘徊,这也是当时折衷主义产生的心理原因。

此外,民国设计师们的留学背景也是折衷主义成为主流设计手法的原因之一。当时中国尚未出现新型的建筑教育机构,设计师们几乎都赴国外留学。通过国外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开始实行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反,他们发现了传统建筑中的独特之处,并且首先开始尝试运用自己对于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与研究,将它们进行合理的综合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室内设计方式。他们认为如此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并兼具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因此,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赵深所倡议的“融合东西方建筑学之特长,以发扬吾国建筑固有之色彩”便成为了民国设计师们的最终选择。

二、民国室内设计的现代性诉求

受折衷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民国设计师们最希望追求的是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又能够符合西方文化讲求科学性的新型设计风格。他们不断摸索如何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简洁的造型、实用的内部空间创造出民族建筑的新形式,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尝试新形式、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力图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西方先进的建造技术以及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

1、空间组织更为合理

在民国建筑中,“中道西器”、“中体西用”的折衷主义思想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上。虽然一些建筑的外在形式甚至内部的装饰都是中国传统样式,但建筑的室内格局与布置却大量吸收了西方的设计文化。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必然要对它们做出改良。

1934年起建造,由梁思成、刘敦桢为顾问,徐敬直、李惠伯设计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即为中式外观与新式内部空间组织方式的结合典型。虽然建筑难度较大,但设计师团队还是建议采用仿辽大殿的建筑风格。建筑位于三层石台基之上,为七开间的庑殿顶棕色琉璃瓦大殿。斗拱并未按照明清建筑风格仅仅设计为附加装饰构件而不受力,而是粗壮有力,层叠出挑的支撑起部分屋顶的重量,使得沉重的屋顶如大鹏展翅,造型雄浑古朴。其建筑的细部装饰也是中国传统样式,但如果其室内的空间规划也按照传统手法处理的话,将很难满足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因此,设计师选择了外观中式,内部空间重新划分的设计方法。将讲究对称、平面多呈矩形的传统建筑内部空间改为流线规划合理、追求平面自由的新式设计风格,这样便成功解决了空间组织的有效、现代与传统建筑外观的矛盾。在内部空间的处理中,他们将陈列室设计成平屋顶式的结构,一来是学习了当时美国众多博物馆所采用的形式,力图结合西式建筑结构;二来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平屋顶式的结构更有利于采光、扩大空间等,更加能够满足人们参观时的各种需求。而且为了使陈列室与大殿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设计师们有意在其外墙上加建古典式挑檐,保证了整体造型上的中式风格。

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凸显每个空间的使用功能,也是民国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时解决的重要问题。他们已经意识到要尽可能地突破传统格局,注重个体空间之间、群体空间之间的关系,或是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的合理划分等。民国时期的新式建筑众多,它们的内部空间结构与传统居住建筑的结构完全不同,概括来说,是由传统庭院空间向单体建筑空间的一种转变,由此也带来了人们居住方式的变化。这一时期居住建筑的主体空间是起居室,这与西方居住习惯极为相似,也是人们对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通常起居室被安排在住宅的中心位置,餐厅尽可能地接近厨房,卧房常置于楼上以求安静……这些空间的组织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新式造型改变审美标准

民国初期大部分国人的居住条件和观念与晚清相比总体差别不大,但在当时上海、天津等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的发展前端大城市中,现代化城市建设逐渐拉开帷幕,形形色色的大众传播和文化教育设施开始逐渐影响市民们的个人观念和价值取向。西学东渐的思潮对人们的影响正从思维向具体生活方式渗透。

当时经济条件丰厚的军阀、官僚、商人们逐渐接受了西式文化的影响,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大批具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安装洗浴卫生设施的洋楼拔地而起,受到了当时富裕阶层的追捧。与此同时,室内设计的造型形式也有了由繁至简的明显变化,几何造型与直线条开始在这一时期的室内设计中流行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当时社会文化中西交融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传统建筑的屋架形态在民国的室内空间中已经逐渐消失,因而也就没有了以往雕梁画栋的装饰,但天花仍然是室内装饰的重点。大部分建筑的室内均为平顶,即便有坡屋顶,室内也多吊成平顶的样式。顶部的装饰除了必要的灯池之外,仅在四周做些欧式的线条,现代感很强,颇受当时民众的喜爱。室内的墙面大都粉刷成白色,并在下部做出约一人高的木质墙裙,与深色地面近似一体,对比强烈,并很好地限定了空间。地面的装修也深受西方装饰形式的影响,虽然亦是以地板、地砖为主,但铺贴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亦有少数用花砖和马赛克铺贴。

图1 美龄宫室内设计局部

图2 极具现代感的卫生间设计

图2 极具现代感的卫生间设计

门窗是建筑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元素,因现代建筑的门窗没有了古典门窗的繁琐雕刻与装饰,民国建筑中的门窗也以开始使用简洁的构图,通常只在平直的窗框内嵌玻璃,并不做花饰。这样大面积的窗户也强化了室内装饰造型中直线条艺术的主导地位。

由陈品善设计建造的美龄宫,内部的装修与布置就相当精美,在当时建立起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审美标准。室内门窗均刷清漆,保留了木质本色。地面铺设以马赛克和地毯为主。天花亦是欧式的大方格天花,并饰以回纹线脚,中间悬挂欧式灯具。墙裙与地面连为一体,新式的沙发既美观实用,有起到了围合空间的作用。这些表面无多余装饰的简单造型,以及简洁、光滑的装饰手法在美龄宫的室内设计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堪称这一时期的典型。(图1)

3、新材料的引进与利用

自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一些新的装饰材料与技术便陆续传入中国,至民国时期,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对中国的传统的装饰材料和施工技术产生了巨大冲击,也成为民国室内设计发展的物质基础。水泥技术、玻璃工业、机制砖瓦业等新型工业技术使建筑及室内的装饰工艺产生了革新。

民国室内设计所采用的装饰材料较之以前可谓多种多样,石材、木材、玻璃、油漆涂料等现代装饰材料一应俱全。其中石材主要用于建筑外墙及室内装饰构件的装饰,如质地细腻的花岗石、大理石等。石材用作室内装饰材料也带动了装饰工艺的发展,民国时期已出现了人造大理石、水磨石、拉毛等做法。由于民国建筑主要使用钢混或砖混结构,木材的作用与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主要用于室内装饰上。室内的家具、地板、墙裙、楼梯等,均以木材装饰为主,并根据木质的软硬决定其用途。如柚木主要用于家具及门窗的装修,因为其质坚耐用、伸缩性小;柳安因其不易腐蚀、不易开裂,是楼梯、地板的主要用材。

玻璃自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随后逐渐取代了传统建筑门窗使用的窗纸,成为门窗上的新材料,也是当时我国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用材之一。民国时期室内的装饰主要采用平板玻璃、花纹玻璃、玻璃砖等,这使得建筑内部通风与采光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了玻璃之外,瓷砖的介入也让厨房、卫浴等此类空间变得不仅干净方便,也富有很强的装饰性。瓷砖在民国时期大多铺设于餐厅、厨房的墙面,主要起到阻隔油污的作用,一些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的瓷砖也给室内空间带来了时髦的西洋味道,极富现代感。(图2)

对于装饰材料的选择,当时的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质地与肌理合理搭配的重要作用,“如松杉的板面,纹理粗糙,色泽不调,能引起强硬的感觉;如柚、榉、枫、椿、胡桃、黄杨、白杨等板面,纹理细密,色泽美艳,有雅静柔软的感觉” 。在工艺方面,西方的玻璃、铜饰、镶嵌等工艺及机械制造等发达的工业化操作手段也进入到室内装饰领域中,使民国的装饰用材形成了与当时的建筑、家具、陈设等相协调的风格。4、室内陈设的时尚追求

自古以来室内陈设就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民主自由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视觉审美需求已被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民国时期室内陈设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其装饰性。例如,马塞尔设计的钢管椅作为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家具,对传统的木质家具审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由钢管和帆布制成的钢管椅兼具了钢管的轻便结实和帆布的柔软舒适,其实用性与简洁美观的外观受到了时尚人士的广泛认可。

钢管椅作为一个缩影,折射出西方现代风格对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时尚元素被融合进民国家具设计中,民国家具在保留中国传统装饰的同时,更加贴近西方现代风格;在保留传统审美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了实用功能。在西方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下,民国家具逐步完成了从中国古代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风格的转变。

另一个代表元素则是沙发。它作为民国家具中“舶来品”,将榻、罗汉床、椅、凳等中式传统家具的功能全部集合,并大大增添了坐、卧的舒适感,改变了以往必须正襟危坐的状态。一些沙发腿部的兽足造型及西式金属构件的使用,更增加了新式家具的新奇之感,因此这类款式的家具在当时的各大城市风靡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时尚之物。

留声机、自鸣钟等一类的西方现代科技产品也被引入,尤其是留声机那装饰性极强的大喇叭将西洋味表现的十足,是人们追求现代生活的必备陈设。(图3)虽然当时还没有软装的概念,但在布满西式家具的空间里,搭配落地布艺窗帘一定显得更加豪华雅致,传统的竹帘遂被替代。一些兼具中西装饰风格的民国居室中,西洋的现代装饰与传统室内装饰如屏风、罩、榻、槁等完美结合,交相辉映,显示出了民国设计师在进行室内陈设的设计时,能够从业主内心的情感需求的角度来选择饰品,用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又不失个性的优雅风格,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味的目的。

三、结语

民国时期的室内设计映射了当时的社会对于西方文化与其艺术形式的一种现代性诉求,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设计师们在折衷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合理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探索民族设计艺术的新形式所做出的贡献。他们并非简单地仿效西方某一时期的装饰典型,而是引入西方设计艺术先进的材料与技术,利用西方室内设计理性的设计思维对东方传统室内设计做出改变与调整,摒弃封建礼制与旧时繁文缛节的装饰样式,从空间组织、造型设计、家具陈设等方面,将简洁实用、强调功能性的设计思想吸收进来,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极大碰撞与交汇,并一直影响到我国今天的室内设计,也激励我们在深刻理解其所代表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责任编辑 姥海永)

[1] 汪集庭.家庭陈设问题[N].妇女杂志1917(5).

[2] 蒋息岑.现代家庭装饰[M].上海:大东书局,1933.

[3]姜维群.谈民国家具中的“洋符号”[J].家具,2008(03):74-78.

[4]陈于书.西方文化对民国家具的影响.[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08):26-27.

[5]雪梨.房间布置与装饰[M].建国青年,1946(5). [6]白寿彝. 史学概论.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7]钱用和.家庭布置及管理[N].广播周报,1937(129).

The Modernity Pursuit of Interior Desig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民国时期折衷主义设计手法盛行,室内设计以中式传统风格为基础,引入西方先进的装饰材料与技术,既保持着中式端庄典雅的特点,又有着西式时尚新潮的风格,从空间组织、装饰造型、材料及家具陈设方面均映射出了当时的社会对于西方文化与其艺术形式的一种现代性诉求,并一直影响到我国今天的室内设计。

The design techniques of Eclecticism prevailed the Republic China era. The interior design the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together with the imported and sophisticated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western world, conserved the dignity and elegance of China, while integrated with the trendy western style. Its spatial organization, adornment and decoration, and materials and furnishing all embodied the modern value request for western culture and art form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Moreover the fruit of Eclecticism still takes its place in today’s interior design of China.

民国室内设计;折衷主义;东西方文化;现代性

The interior design of the Republic China; Eclecticism; The cultur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odernity

陈曦,现任教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陶金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1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民国室内空间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6000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国室内设计家具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