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黑釉瓷 至简至美

2017-01-23 12:03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窑场兔毫建窑

王志琴

宋代,黑釉瓷器的生产数量大大增加。据资料统计,全国1/3以上的窑场都生产黑釉瓷,黑釉瓷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瓷器,说到黑瓷瓷器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不能不说宋代当时特定的社会生活。

宋代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免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对中央政权的影响,采取杯酒释兵权来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制,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宗旨,开创了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景象,也使得宋代的文化空前繁荣。

关于宋代文化,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320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

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那时候,人们在审美方面要求极致的单纯,讲究素色和质感。在烧制瓷器方面,人们主张烧单色釉瓷器,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众多窑厂都有精品问世,北方地区的定窑、耀州窑、钧窑和磁州窑,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瓷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黑釉瓷器也赶上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黑釉瓷器的生产数量也大大增加。据资料统计,全国1/3以上的窑场都生产黑釉瓷,黑釉瓷器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高峰。

斗茶利器 黑釉茶盏

作为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宋代,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几乎人人都喜欢饮茶。茶坊、茶肆、茶楼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随处可见。

宋代人的烹茶法,跟明代以后形成的泡茶法不同。我们现在喝的叫“散茶”,宋人喝的叫“团茶”,就是把茶叶采摘之后制成茶饼。饮用时,人们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使之发泡,泡沫浮于汤面。

当时的人们在喝茶时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礼仪也越来越复杂了,并且流行“斗茶”。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也经常和臣属斗茶,上行下效,颇具影响。在斗茶过程中,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看浮沫和击拂的情形,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里看得最清楚。由于黑釉茶盏为斗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盏的烧制盛极一时,从而促进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发展,以至全国近1/3的瓷窑,包括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都烧制黑釉瓷。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黑釉就已经被人们所使用,在唐代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宋代的斗茶之风使得黑釉瓷器发展达到顶峰。

除了斗茶的需要之外,黑釉瓷器能取得巨大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原料容易获得。制造黑釉器的原料,无论是胎料还是釉料,铁含量都非常高,这种原材料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人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便于匠人们就地取材制造黑釉瓷。

黑釉名品 建窑瓷器

虽然宋代时,1/3以上的窑场都生产黑釉瓷,但是最出名的当属福建建窑。

建窑始烧于唐代,又被称之为“乌泥窑”,位于福建省建瓯(以前称建安)的水吉镇,后来窑址移至建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办窑场。

建窑烧制的黑釉瓷产品,摆脱了传统的单纯黑色釉阶段,创烧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又富有装饰效果的黑釉瓷产品,品种包括兔毫釉、油滴釉、曜变釉、结晶冰花纹釉、芝麻花釉、龟裂纹釉、酱褐釉等由窑变产生的自然结晶釉产品,以及黑釉点白斑、黑釉铁锈花、黑釉描金彩等人工绘饰艺术的作品。

宋代人流行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饮茶,其中兔毫盏、天目碗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兔毫盏的形成是因为烧制过程中窑内温度的变化,釉中铁元素析出到釉层表面,流动时形成如兔毫般的结晶体而得名。建窑兔毫盏的色泽有白、黄、灰等色,因而也被分别称之为银兔毫、金兔毫和灰兔毫。

兔毫盏的出现,符合了当时人们生活及精神上的需要,符合了宋人那种恬淡典雅,但在平静中求变化的审美情趣。加上在宋代它的成品率就不高,“物以稀为贵”,兔毫盏在当时就被许多名人雅士所喜爱。宋徽宗赵佶就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除了兔毫盏外,还有几种非常有特色的品种:鹧鸪斑、油滴釉。

鹧鸪斑是建窑的又一名品,状似鹧鸪鸟胸前羽毛的圆点斑纹,北宋初年的陶《清异录》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传世品及窑址出土标本甚少。

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又称“雨点”或“滴珠”,创烧于宋代。特点是在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油滴釉最早由建窑烧成,以后南北各地竞相仿制,但滴珠不及建窑的大。

作为茶具的建窑黑釉瓷器,受到了皇室的喜爱。北宋后期,由于建窑烧造的黑盏更适合斗茶,一度成为宫廷斗茶专用茶盏。在现在所见建窑黑釉器中,可以见到不少器皿的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就是进贡朝廷的御器。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曾经盛行一时的建窑黑釉盏,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窑场兔毫建窑
沈鹏书法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兔毫建盏的鉴赏*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Assembly集结号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宋 建窑兔毫盏
热河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