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背景下的语言融合

2017-01-24 08:14王之卉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词汇民族

王之卉

(浙江省温岭中学,浙江 温岭 317500)

二十一世纪背景下的语言融合

王之卉

(浙江省温岭中学,浙江 温岭 317500)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广泛讨论的两个热点问题,这也是在互联网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两大趋势。各国、各民族、各色文化的交流碰撞必定也会对语言形式有所影响,语言融合是必然结果。本文结合了经济与文化背景,旨在探讨当今语言融合现象。

语言融合;全球化;经济;文化

引言

在21世纪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信息广泛的传播、社会的迅速发展,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接触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各国、各民族和各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互相渗透。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教育、金融、贸易等诸多方面的合作规模日渐扩大,加速了各色文化的融合。而语言作为一种交流载体,在这样一种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下,语言本身也一定存在着趋同现象,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全球化也必定会反映在语言形式上。本文结合经济与文化等因素,阐述并分析了目前语言融合的现象。

一、语言的趋同和统一

(一)新词的产生和传播

各色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毫无疑问会反映在语言形式上,语言融合则是必然结果,而语言的融合首先必然会体现在词汇层面上。通过音译、意译、半音半意等方法翻译新词,并使这些新词广为流传、广泛使用,最终融入本族语中,成为新生词汇的一大组成类别,丰富并发展了本族语的词汇和文化。就比如“五四”时期之后的文学翻译中,就出现了很多诸如socialism:“社会主义”、democracy:“民主”等新词。很多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词也随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汉语词汇中,比如white pollution:“白色污染”、green food:“绿色食品”、dink:“丁克”等,这些新词的广泛传播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需求。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英语词汇也收入了大量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词汇,比如儒教:“Confucianism”、功夫:“kungfu”、纸老虎:“paper tiger”等都已成为正式词汇在使用,被收入了英语词典中。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文化的振兴,代表中华文化的词汇会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乃至世界的语言中去。

(二)语言混用

在当今语言使用中,将英语、日语、韩语等词汇融入汉语词汇中,甚至单独成句的现象十分普遍。比如“卡拉OK”“X射线”等,甚至在新闻或文章报道中也经常出现英语缩写的说法,比如“GDP”“WTO”,许多年轻人也喜欢用日语中“Soga”的发音来表示“原来是这样”的意思,在歌曲中穿插英语,或是用“obba”来称呼自己喜欢的男性等。

二、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语言全球化

对于“全球化”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一来都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经济、文化全球化等都已成为人们常提及的术语。而这其中语言的全球化趋势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并且这一变化一直在不断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关系。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所有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结合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语言全球化的现象有利于把全球化研究引向更深层次。

(一)经济全球化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二)文化全球化

与经济全球化相比较,文化全球化往往更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当今社会,各国之间往来频繁,互相交流,出国拜访。在这些贸易等形式的关系中,发生文化碰撞是避免不了的。如今东方各国都已逐渐崛起,世界不再以欧美为中心,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下前行,世界文化已从欧美主宰的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趋同。

随着中国打开国门,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传播媒介日益普及,其他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方、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大规模地影响着我国各个社会领域。就比如国外的很多洋节——圣诞节、情人节等已成为了当今年轻人最受欢迎的节日,日本的词汇文化不断入侵汉语词汇,出现了“萌萌哒”等一众网络、口语热词。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也不断有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传统美食,学习筷子的用法,体会中医的博大精深等。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世界文化正处于一个不断相互影响、渗透和趋同的过程中。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各国交往更为频繁,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渗透和趋同还会不断延伸和扩展。

(三)语言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作为经济强国的母语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说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英语却是使用国家最多、最重要的语言。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只有十几个,但已有七十余个国家将其认定为官方语言。另外,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进行教学,甚至作为学生的考试科目,其中就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如今,英语在各国的官方地位、学习人数之多都使得它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言。

英语的国际地位毋庸置疑,而更主要的一点是英语正在以各种方式渗透进其他各国的语言中,使得有些语言甚至还出现英化趋势。首先,就像本文之前所提到的,在词汇层面上许多国家都已受到英语词汇或多或少的影响;另一方面,英语的语法结构、常用表达方式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其他民族的本族语言,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因为……所以……”结构通常都是将原因放在结果前面表述,但受英语影响,许多人会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其他还有很多受影响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汉语母语者已将其作为正确语法来对待,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外来结构。当然,在英语不断影响其他民族语言的同时,其自身也会受到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三、语言融合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无法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推动和促进本族语言的发展;同样的,语言的不断丰富也是文化发展的映射。

(一)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每一种文化都是后一时期对前一时期的继承与发扬,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另外,在同一时期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由于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下,便会形成截然不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会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持续进化,各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就像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一样,“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毋庸置疑,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语言在某种深度上是文化的映射,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化则蕴含了语言产生与发展的底蕴。语言作为人类彼此沟通的重要载体,存储了前一代人的智慧,记录着民族的发展史,反映着民族的文化演变,蕴涵着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在文化环境中发展,语言体现着文化。”可以说,世界上绝对不存在可以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可以脱离文化背景和内涵而产生的语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加,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趋同也日益密切。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融合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种大趋势。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的语言交流、渗透和趋同的形势还会进一步延伸。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语言融合的趋势,分清利害,把握融合带来的改变。

[1]朱爱华.文化趋同下的语言融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3):114-115.

[2]王颖.语言全球化:趋同与多元[J].山东社会科学,2003(2):109-110.

[3]张春辉.语言演变的稳定性和趋同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135-138.

[4]孙淑英,李寅燕. 语言存在形式的趋同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35-38.

[5]张杰.语言全球化:一体化与多元化[J].外国语,2002(3):56-60.

H0-0

A

猜你喜欢
全球化词汇民族
我们的民族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旧全球化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多元民族
全球化陷阱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