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其在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价值

2017-01-24 08:14武子龙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文物保护遗址

武子龙

(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浅析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其在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价值

武子龙

(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很大的进步。文物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强度在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明。在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只有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其在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价值进行探讨。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保护意识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物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文物保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目前,从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多数都并非专业人员,一般处于自身的爱好而参与文物保护,其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并不高。必须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寻找更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国文物。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是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重点措施。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强度,能够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和意识,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开始,文物保护已经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根据当前的工作情况制定了《文物保护法》,该法律不仅覆盖文物保护政策的内容,而且还具有政策的连续性,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工作实践中可见,缺乏全社会的支持,文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文物作为中国宝贵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宝贵的财富。因此,必须建立系统规范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的意识,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知名度

中国是文物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随着人们对古文化遗址开发和利用的加强,在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如何能使本地的文化遗址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带动相关旅游业和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宣传教育功不可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申遗成功,汉魏故城、隋唐遗址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的100处大遗址。洛阳正在举办的牡丹花会离不开深厚文化底蕴。中国古文化在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古文化开发已经成为文物发展的主要趋势,想方设法促进文化遗产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已经成为我国文物发展的重点工作。毫无疑问,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是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获得关注和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措施。例如中华第一龙的濮阳举办龙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中,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积极参与会议,在提高濮阳的知名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吸引更多人士

通过宣传教育云集各地的著名人士,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共鸣,并且积极主动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中。实际上,我国在特定节日,逐渐规定一些文物遗址对外开放,然而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例如攀折花木,究其根本,公众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对于该类不文明的行为,可以通过在文物遗址周围树立明显的标识,提醒公众明确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物不可修复的特点,从而唤醒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自觉积极地保护文物。宣传教育能唤起更多的民众投入到文物保护中来。戚城遗址免费开放以来,节假日游人爆满。戚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保存较为完好,2004年国家文物局拨付专款对戚城遗址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城墙被列为重点示范性工程。而免费开放后,游人乱爬城墙的现象严重,在城墙上采摘野生植物,登高望远,儿童用来当滑梯,致使修复好的城墙土块脱落,令人心痛。在游园时,出现不文明的现象,攀折花木,在草坪上嬉戏打闹,原本绿化的草坪板结。在体现文明游园的同时,我们缺少了对游人的宣传教育。对遗址本体的攀爬,在遗址周围树立“保护文化遗址,请勿攀爬城墙”的标志。只有使更多的人们了解遗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就会唤起人们保护城墙的意识,并会转化成自觉的行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出现缺乏沟通,对文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加强宣传教育的作用,人们必将以一种敬仰的心情去参观游览文物古迹。

二、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

文物保护是国家经过法律、行政、经济各个方面途径对文物进行保护,协调文物保护和国家各方面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规划和治理,消除外在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从而实现保护文物的目的。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相关规定,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当坚持一定的工作方针,目前主要的工作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在法律方面,对文物进行合法、综合、系统的保护。然而,文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特点,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文物流失或者受损,给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在人们缺乏相应的文物保护意识方面,人们偷运文物出境,或者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文物受到自然腐蚀,例如某些名人的故居被拆的事件发生。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可移动文物消失件数已经达到40000多件,多数原因在于建筑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人们和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非常淡薄。文物保护不仅是对人们保护文物的观念进行干预的重要措施,根本而言,还是一种行为方式。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相关工作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从而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扩大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渴望通过文化上的交流,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当下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开始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知文物的魅力,正是基于人类对文物的关注,必须要大力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才能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一方面,社会部门需要重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促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外界媒体,邀请领导和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位置,增强领导保护文物的意识,引起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着重于青少年的文物保护教育工作,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和希望,在各项领域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可见提高青少年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青少年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工作,对激发青少年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见证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说服力,通过物质载体把历史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最后,对新闻舆论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新闻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新闻途径告知公众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公众及时向文物部门进行报告,及时发现文物,促使公众把文物保护作为己任。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实施,仅仅依靠单一主体难以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需要全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借助媒介的作用,重视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把文物保护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持续进行。

[1]路昭,孟祥兆,罗昔联等.遗址文物保护多场耦合实验舱系统设计[J].化工学报,2014(Z2):228-234.

[2]罗曦芸,叶菲,吴来明等.便携式拉曼光谱用于文物及文物保护材料光老化作用的快速评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9):2405-2408.

[3]王明明,王小蕊.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成果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45-49.

[4]王景慧.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J].城市规划,2011(Z1):45-47,78.

[5]李建.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化的发端——论清末《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及其历史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53-160.

[6]张杰,庞骏.旅游视野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常态抗辩——兼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度创新[J].规划师,2011(11):102-107.

[7]龚德才,徐津津.论文物保护学的理论模型[J].东南文化,2015(1):16-21.

[8]何流.文物保护标准体系构建的探讨[J].东南文化,2013(3):14-18.

G123

A

武子龙(1988-),宁夏银川人,汉族,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岩画研究及保护等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文物保护遗址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辽上京遗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