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供给快速增加,玉米价格趋弱运行

2017-01-25 12:43刘国信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储玉米价格出库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 山西 阳城 048100)

今春以来,由于国内市场优质玉米紧俏,临储玉米开拍后较长时间呈现高成交量、高溢价、高成交率的“三高”特征,支撑了玉米价格的不断上行。但7月下旬以来,随着过去几个月临储的玉米持续拍卖和华北等地区余粮的出库,国内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目前拍卖溢价与成交量双双降低,从而遏制了玉米行情的进一步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已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今年价格下跌拐点比上年提前两个月到来;且随着新季玉米的陆续上市,后市玉米市场供给将较为充裕,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玉米价格或将呈现偏弱走势。

1 临储玉米持续拍卖,溢价效应逐步降温

今春以来,由于国内市场优质玉米较为紧俏,自5月临储玉米开拍以来,拍卖市场一直呈现高成交量、高溢价、高成交率的“三高”特征,导致玉米行情持续升温。不过,随着前期临储拍卖玉米陆续出库,并不断进入下游消费环节,加之,近期新玉米收获季节来临,从7月下旬开始玉米拍卖成交率和溢价效应已明显降低,玉米行情进入退烧降温过程。

据了解,从去年10月份至今年4月份,为了给新玉米收购腾出市场空间,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暂停了6个多月的临储玉米拍卖销售,直到今年4月30日玉米收购期结束后,才于5月恢复临储玉米拍卖。其中,5月5日投放临储玉米250万t,成交率在86%以上;5月11日至12日投放临储玉米386万t,成交率达到87%;5月18日挂牌400万t,成交率达到89.2%。据悉,经历4周拍卖,累计成交2013年产“分贷分还”玉米1,300余万t,且在投放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各方参拍热情不减,成交持续攀升,呈现高成交量、高溢价、高成交率的特征。

相关信息显示,截至7月21日,今年临储玉米拍卖共进行了12次,累计投放量5,629万t,累计成交量达3,748万t。其中,5月份共成交1,586万t,6月份成交1,237万t,7月份截至21日成交924万t。在临储拍卖高成交和高溢价带动下,5月份,玉米价格逐渐稳中向上,其中,东北三省一区2016/2017年度容重三等以上、水分14%的玉米整体收购价维持在1,350~1,580元/t之间;华北地区二等以上、14%水分玉米整体收购价1,550~1,650元/t;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也出现上涨,截至5月26日,北方大连港玉米平舱价1,710~1,730元/t,鲅鱼圈和锦州港1,720~1,740元/t,均较4月每t上涨80元;广东港口15%水分以内辽吉玉米价格为1,830~1,850元/t,较4月上涨近百元/t。

受临储拍卖成交火爆影响,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山东、河北、河南等华北黄淮地区深加工企业也陆续开始上调玉米收购价格。行情宝监测数据显示,近两个月的时间玉米价格调涨最高达到150元/t,触及1,900元/t高位;且部分地区饲料企业玉米采购价攀升至约2,000元/t。

不过,随着抛储政策稳健推进,炒作热度逐渐消散,7月下旬以来,溢价已经大幅下降,甚至无溢价成交逐渐增多,交易主体渐趋理性,玉米价格逐渐进入退烧降温过程。数据显示,7月28日中储粮委托包干销售东北地区2014年产玉米,计划销售总量306.93万t,较上周增加42.66万t;成交均价1437元/t,比上周下降18元/t;成交率49.09%,比上周下降了16.6个百分点。截至7月末,吉林2014年产不同等级玉米成交均价1,396~1,479元/t,溢价24~40元/t,比前一周下降约30元/t;辽宁2014年产不同等级玉米成交均价1,503~1,520元/t,溢价30~53元/t,下降约60元/t。同时,部分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下跌幅度达百元以上,重新跌回每1,800元/t附近。

按照国家粮食交易规则,粮食买方必须于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30d内全额付款,如果购买粮食数量在2000t(含)以上的,可以延迟15d。按照成交45d后转为市场有效供给来计算,8月底必须出库的数量为3,470万t,9月底必须出库的数量预计为4,350万t。据市场反映,当前已出库的数量约为1,600万t,除去当前已出库数量,预计8月份出库量约为1,900万t,9月份为900万t。加之,近期地方储备玉米轮换陆续展开,以及前期采购的进口大麦、高粱等谷物到港增加,也会增加市场的供应量,从而对玉米市场行情形成打压。

2 市场供给快速增加,下行拐点提前出现

市场信息表明,随着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近期玉米市场有效供给快速增加,使下游贸易商和企业的选择性有所扩大,企业竞价拍卖的积极性减弱,临储拍卖高溢价不复存在,底价成交或已成常态。整体来看,在供应面比较宽松、而下游饲企需求尚不理想的状态下,目前玉米行情已迅速开启下跌模式,现货市场价格呈现明显的下跌走势,今年价格下行拐点出现比上年提前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据悉,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玉米市场有两个显著差异。一是今年临储拍卖从5月5日开始,而去年是从5月27日开始,今年比去年提前了三周,理论上临储玉米供应市场的时间较上年提前。二是今年拍卖初期,临储玉米的投放量和成交量均远高于上年同期,可能透支后市消费需求。比如,2016年5月27日至6月28日,临储玉米共投放1,692万t,成交879万t;而今年5月5日至6月5日,临储玉米共投放2,574万t,成交2,129万t,分别较上年高出882万t和1,313万t,今年拍卖成交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而按照45d的出库周期计算,5月份成交的玉米已在7月中旬转换为市场的有效供给。而在7月份玉米市场青黄不接之际,大量价格相对较低的临储玉米相继出库供给市场,使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不仅遏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势头,而且促使今年价格下跌拐点提前到来。监测显示,从7月20日开始,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已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比如,7月26日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平均进厂价为1,785元/t,较一周前下跌25元/t。受玉米价格带动,淀粉价格也呈下跌趋势。目前,山东滨州淀粉出厂价为2,250元/t左右,较上周下跌50元/t;河北石家庄为2,250元/t左右,下跌30元/t。分析可知,由于淀粉价格经历之前1个半月大幅上涨后,走货量较前期有所下降,目前玉米价格已进入下跌通道,失去玉米成本支撑,淀粉价格势必走弱。同时,玉米深加工企业仍然保持较高开工率,市场供应充足,也对淀粉价格产生利空影响。

根据目前市场了解的情况,目前东北地区市场基本已没有2016年产玉米库存,华北地区贸易商和企业还有2016年产玉米库存约350万t,广东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库存为100万t。两湖、两广、安徽等地新季玉米在8月中旬将收获上市,上市量约为300万t,华北地区9月份也有部分收获,上市量预计为100万t,2017年新粮供给总量约为400万t。由此推算,8~9月市场玉米有效供给总量约为3,700万t。

而在消费需求方面,以全年平均消费计算,8~9月玉米饲用消费约为2,000万t,工业消费约为1,000万t,总需求在3,000万t左右。因此,目前玉米市场供给已经超过需求量,即使考虑部分违约情况,市场仍然供大于求,8~9月份玉米价格下行压力将明显增大;同时,目前已逐渐进入春玉米收获上市期,将使优质玉米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且下游饲料企业因为猪肉禽蛋价格仍在低位运行,玉米消费受到限制,导致承接粮源的意愿降低,采购频次放缓,贸易商的收购也变得格外谨慎,整体交易量降低必然使玉米市场的供应压力与日俱增,8月份玉米价格总体趋弱态势不变,9月份市场利空因素更大于利好因素,玉米现货价格将有跌破底部的可能;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玉米价格或将呈现偏弱走势。

3 产业活力逐渐增强,供求关系不断改善

长期以来,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倒挂,既有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有市场价格扭曲等流通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玉米临储制度改革以来,公开竞价销售临储玉米已成为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从长期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改革,拍卖将进入常态化、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将更加积极,产业活力将逐渐增强,玉米供求关系将会得到不断改善。

据悉,玉米临储制度改革之前,临储收购价格偏离市场真实价格水平,市场一度出现中储粮一家收购唱“独角戏”的局面,有贸易商收购的玉米也大多转售给中储粮,并未真正被市场接受和消化,加工企业主要通过进口玉米来满足用粮需求,导致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增加,形成“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多”的怪圈。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开始恢复,市场价格向真实水平回归,在市场机制的指挥棒下,多元市场主体的活力明显增强,贸易商在正常价差中有利可图,加工企业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入市收购的意愿增强,目前整个玉米产业呈现出整体向好的态势。

在生产端,优势地区、优质品种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明显,那些不具有竞争力的地区和品种在市场倒逼下加快了种植结构调整,重新确立了自身的优势,由此带来供给结构的优化。比如,去年黑龙江的玉米种植压减了1,900万亩,粮改饲、粮改豆等调整明显提速。在流通环节,贸易商开始有利可图,不仅国内流通量大幅增长,而且粮食流通流向合理,以往在价格不合理情况下,华北地区玉米向东北倒流的不合理现象也已消失。同时,加工企业的利润增加,产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在进口环节,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低于进口完税价,这也结束了自2013年7月份以来的价格倒挂,国产玉米开始具有价格优势,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得到了有效抑制。海关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进口玉米4.22万t,上年同期为6.69万t;2016/2017年度(10月/9月)迄今进口玉米92.19万t,同比下降70.26%。6月份我国进口高粱32.43万t,上月为29.77万吨,去年同期为59.65万 t;2016/2017年度迄今进口高粱395.78万t,同比下降41%。6月份我国进口大麦62.63万t,5月为62.59万t,上年同期进口48.17万t;2016/2017年度迄今进口大麦566.78万t,同比增长35%。6月份我国进口DDGS(干酒槽及其可溶物)3.94万 t,上月为 5.67万 t,上年同期为 23.56万 t,2016/2017年度迄今累计进口DDGS71万t,同比下降76.97%。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7月26日订购、到8月交货的美国高粱到我国南方港口的完税成本为1,796元/t,澳大利亚大麦到我国南方港口的完税成本为1,920元/t,而当前南方港口国内玉米价格为1,790元/t,并且后期港口玉米价格仍会继续下行,玉米替代产品进口优势已经明显减弱。

专家表示,当前国内玉米库存依然高企,加快去库存依然任重而道远。而推动玉米去库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优化玉米供求关系,深入推动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着力。从供给侧来看,不再增加玉米库存增量。一方面通过改革要推动生产领域不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减少种植面积;另一方面,通过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恢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让市场流通活起来。从需求侧来看,想方设法增加玉米消费需求。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增加国内实际用粮需求,推动深加工产品出口;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抑制进口,通过不断扩大库存玉米投放量,促进消费市场对国内玉米需求的增加。

可以预见,随着玉米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玉米价格将逐渐实现市场化,产业活力将逐渐增强,玉米供求关系将会得到不断改善。■

猜你喜欢
临储玉米价格出库
配方高架库空箱出库程序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玉米价格每吨暴涨千元 背后发生了什么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四部门发文要求切实加强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监管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优化拍卖出库流程控制防范拍卖出库环节财务风险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