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和肢蹄稳固性问题

2017-01-26 09:07张益鸣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2期
关键词:前肢蹄部养猪场

张益鸣

(沈阳市于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省沈阳 110141)

母猪繁殖障碍和肢蹄稳固性问题

张益鸣

(沈阳市于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省沈阳 110141)

建立成功母猪群的关键之一在于引入的后备母猪质量。专业的研究机构明确地表明,大多数母猪会在第 1~3 胎后因繁殖障碍或肢蹄稳固性与跛行问题而淘汰。为获得更多到达后几胎的母猪,我们需要了解导致母猪于第 1~3 胎被淘汰的原因。本文从母猪繁殖障碍和肢蹄稳固性问题出发就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分析。

母猪繁殖障碍;肢蹄稳固性;母猪淘汰

患有肢蹄问题的母猪在产仔或妊娠期间通常不愿站起身并采食,这可能是由于蹄部受损、肢蹄异常或结构不合理,之后即使母猪能够进入繁殖周期,但也无法受胎,养猪场会淘汰该母猪,并在其记录上标记为因“繁殖障碍”被淘汰。但实际上,问题可能在于肢蹄稳固性或蹄部受损问题。理想情况下,在预选育阶段,应在后备母猪育成设施内进行结构稳固性和正常外部生殖器筛查。如果仅将结构稳固的小母猪用于在后备母猪舍进行的最终选育过程,那么后备母猪管理的总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在评估后备母猪时,需要评估的前两项就是外部生殖器和腹线。外阴部应相对较大,而未表现出不成熟或发育不全,因为这可能表明内部生殖系统发育不全[1]。

养猪场还应能够识别雄性化的外阴部,这偶尔可见于小母猪,这种小母猪生有一种异常卵睾生殖腺。腹部应有 7~8对乳头,均匀分布于腹线两侧。

其次,应对肢蹄稳固性性状进行检查。对母猪寿命或母猪使用年限有负面影响的性状包括:①前肢关节突起;②后肢第一趾关节较直;③臀部摇摆;④侧肋扁平。其中第4点与母猪寿命较短有关。与不理想的扁平或平坦的肋侧相比,较为理想的肋骨呈桶形。似乎肋侧扁平的猪种难以站起或躺卧,尤其是在产仔限位栏内:这与肩部疼痛发生率的升高有关,且会导致母猪比预期更早 地淘汰出育种群[2]。

许多试验研究均表明,与延长母猪寿命呈正相关的肢蹄性状存在较软的前肢第一指关节,较软的前肢第一指关节为母猪前肢的关节提供了更多的缓冲,从而使得母猪更适应相对较硬的地面。除四肢问题外,每头后备母猪都应检查其臀部有无过度摆动。经验表明这些母猪左右两肢之间身体较窄,且身体相对较长。当这些母猪走离你时,你会发现其后肢几乎在相互交叉。研究一致表明,这种状况与长期保留于育种群的母猪一致。

我们关注的另一个性状是相对较大且指粗细均匀的蹄部,其可提供较大的受力面积来分布母猪的体重,有望降低母猪蹄部骨折和其他蹄部损伤的发生率。而脚指粗细是一个可遗传的性状,既然该性状可以遗传,那么通过准确的选育,随时间推移改善或平均脚指粗细是可行的。提高肢蹄稳固性会减少淘汰率,尤其是在前 1~3胎。如果实现这一点,每头母猪在使用年限内将能产出更多的仔猪,可以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养猪场的繁殖成本,因为利用较少的母猪产出了较多的仔猪。

另外,第 2胎及以上的母猪会产出较多的仔猪,较高胎次母猪所产的仔猪会喝到更优质的初乳,可为初生仔猪提供针对猪群中存在疾病的更强保护力。这种保护力不仅会在吮乳期间为仔猪提供一个更好的开始,而且经常会持续至生命后期。

一些研究调查了养猪隔离生产系统的流程,其中第 1胎母猪后代与第2胎或更高胎次母猪的后代隔离饲养。与第1胎母猪所产的仔猪相比,较高胎次母猪所产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

效率明显较高,且死亡率和兽医成本明显较低。如果养猪场能够密切关注肢蹄稳固性细节,那么养猪场就能从很多方面获得回报。

[1]赵云翔,巩振华,胡君利,等.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4,(11):98-102.

[2]杨守深,吴丽云,范克伟,等.某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及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0):71-73.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2.009

猜你喜欢
前肢蹄部养猪场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奶牛难产助产技术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树懒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