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大团结与伟大复兴
——评《中国有力量》

2017-01-26 18:46由春桥
中国出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力量

□文│由春桥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什么是中国力量?”孙中山先生曾言:“中国人有家族主义、宗族主义,而无国族主义。”[1]一切民族的复兴与发展都源自于民族团结,而民族团结的根源在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来自于何方?民族崛起的原动力来自于何处?李江源的《中国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气场》(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理论为指导,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形式,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力量、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五个层面阐释了中华民族团结与伟大复兴的力量根源。

故事叙事,问题导向,在轻松的笔触下引人入胜。《中国有力量》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中国力量”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作者在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后,抛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国力量是怎么实现的呢?中国力量的根源在哪里?区别于一般的理论读物,作者没有就这个历史的迷思展开宏篇大论,而是效仿庄周借用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从“‘中华民族’一词的由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新中国的经济腾飞”,从“长征红军创造的奇迹”到“‘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通过历史与时代故事的穿插,对中国力量的根与脉进行了梳理,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力量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深植于民族基因中,并在一次次历史的转折中生根发芽。

逻辑思维,架构清晰,五个篇章直面主题。该书采用故事叙述的形式,而作者李江源曾任江西省讲师团团长,在故事架构上非常具有逻辑性。作者通过五个篇章阐释了五种力量,叩问历史之窗,追溯民族基因,中国力量首先源于东方文明的崛起;回顾民族独立的抗争史,聚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力量的坚挺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今昔对比,看新中国发展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力量的制度保障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梦明天,国家的复兴之梦熔铸在每个国人的价值追求之中,中国力量的精神内核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望历史,思考中国社会变迁的人文根源,中国力量的凝聚之魂在于民族团结。五个层次的力量由古至今,由表及里,相互融合,作者精心遴选的党史、军史和国史故事,像珍珠一样璀璨夺目,闪亮人心。

弘扬精神,传达能量,非凡精神贯穿故事。作者虽然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贯穿着主题,但是故事的精神并不平凡。《中国有力量》从中国历史的四大盛世、万里长城的众志成城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发展,让读者重温了气势磅礴又绚丽多彩的党史;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曲折到改革开放中的国力腾飞,明确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曲折性;从一个个集体的、个人的、正面的、反面的故事,让读者明白了只有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相统一,才能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获得坚实的精神支撑;从民族团结所缔造的一个个奇迹中,我们看到中国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更是世界和平的依靠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的团结和凝聚,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民族的向心力,正如孙中山先生推崇的“天下为公”,当国家、集体、个人都以“国家进步、国民幸福”为公时,一个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和强大。《中国有力量》深入浅出,由历史的回顾到未来的展望,由民族的眼光到世界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力量是如何扎根于文明的基因、成长于历史的波澜、凝聚于民族的追求。

注释:

[1]孟庆鹏.孙中山文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55

[2]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N].新华日报,2015-02-28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力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