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的学术期刊新模式考察

2017-01-26 19:50郑辛甜邵菊芳
中国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文│郑辛甜 邵菊芳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了“滴滴”“优步”等网络约车的合法地位,体现了我国对共享经济新业态下移动出行领域的肯定和鼓励。共享经济和“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学术出版界同仁也意识到共享经济时代需要培育学术期刊的新模式。笔者认为在期刊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培育学术期刊共享新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其对学术资源的再利用、信息内容的深度开发和渠道的强输出方面的变革性影响。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共享经济又被称为协作经济、协同消费等,它被认为是一种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共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对传统产权观的一种革新和颠覆。[1]共享经济之所以近几年开始流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由第三方构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实现了个体之间直接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能够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共享经济对学术期刊变革的意义

科学资源的共享打破了信息资源垄断,对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水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期刊是科学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共享经济时代将对学术期刊发展带来三个层次的变革。第一个层次就是资源再利用,促使学术信息多元化;第二个层次是公共学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学术知识应用效率;第三个层次是通过信息整合技术,提升学术资源的整体输出能力,这三个层次的变革能让学术资源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更多地共享和分享,利于科学数据的传递和增值。

1.资源的再利用

当基于传统学术期刊开发的一系列数字内容被放到云存储上后,实物的分享已不存在;在这样的平台上,有的是信息和服务的分享或共享,此外还有比如时间盈余的共享。这让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获得者感受到更大的主动权和透明度。共享经济使学术期刊资源得以再利用,使受众在获取学术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掌控能力。

2.资源的深开发

共享经济对学术期刊变革的第二个层次,是对公共学术资源的深度开发。公共领域资源的开放、共享都深具潜力,公共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将使“共享”程度进一步加深。公共学术资源包括内容资源、作者资源、读者资源、品牌资源、审稿人资源等,如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由某一协调部门管理资源的深入挖掘,从而达到有取有舍、快速传播、整体提高的目的,是整个学术期刊界的共同目标。[2]

3.资源的强输出

第三个层次就是在基础设施层面上的共享,这需要由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来造就。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存在主办单位分散、隶属于不同机构、各个学术期刊的资源有限等问题,每个期刊配备的人员较少,未能细分出专门从事学术资源推广的编辑人员,同时单本期刊的资源输出吸引受众的能力不足,难以聚拢人气。因此必须基于期刊集群,利用新媒体创新的无限可能,打造学科期刊联盟,通过有效合作共享,实现学术资源的强输出。

三、学术期刊多元发布和共享传播

学术期刊借着共享经济时代媒体融合大潮,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术资源产生后的优化管理和全面共享,衍生出了各种在不同层面上的多元发布和共享传播模式。

1.平台资源再利用

大数据、新媒体、数字出版、开放获取等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和创新发展带来机遇,同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学术期刊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学术资源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囤积后再将其整体转售于受众。这样的结果是造成巨大的浪费。共享经济时代的学术期刊平台,需要在平台上快速地试验和进化,以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面对目前铺天盖地的学术信息,首先是要进行分割或整合,让学术期刊平台的联合创建者们能更有效地利用;然后才能开放共享,继而产生全新的想法、流程、产品和服务。即以共享为导向,建立以共享促共建的学术期刊新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读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在线和移动阅读、参与知识链创新、直接获取提炼整合后的信息等特征与趋势。随着云技术的发展,未来学术期刊将会把大部分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云服务器上,可以节省大量服务器购置和维护费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以构建私有云存储的方式实现业务数据、期刊资源的安全有序共享,还可以预防个别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损毁和丢失。

因此,传统学术期刊平台可以利用自身品牌和专家资源优势,强化以学术期刊数据库为基础的面向机构及个人的知识服务云平台的发展,将分散的各种服务整合为有机整体,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非期刊服务领域。比如强化用户服务,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加强从业务集群到功能集群,依靠基于跨行业、跨媒体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提高内容资源的附加值。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一个有稳固根基的医学学术期刊综合资源平台,在创新驱动下,改变医学信息服务模式,以其独有的学术资源优势和服务,为受众搭建了一个医学领域专业性、精细化、易参与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医学期刊领域的主导地位。[3]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集群整合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深度共享服务,例如文献共享和管理平台(MedMix)、病例库(MedCase)、指南库(LiveGuide)、大综述(Big Review)、医生评价系统等等。MedMix提供在线撰写论文的平台,可直接共享或投稿给相关期刊;MedCase通过共享精彩病例,提交疑难病例网上“会诊”,同时以系列杂志上发表的病例报告为基础构建数据库,引入社区机制,开发接口标准,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的数据交换,并与线下期刊结合;LiveGuide以系列杂志上发表的指南为基础构建数据库,引入社区和互动机制,成为不断在线更新的指南库和一本方便的诊疗手册;Big Review邀请业界专家开辟临床实用性大综述,接受用户挑战细节,促进学术争鸣,并通过奖赏机制促使作者不断更新内容,保障大综述的生长模式;医生评价体系则基于平台大数据,根据医生会员线上活动给予用户评分,创建客观量化的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学术评价体系。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学术期刊适应和满足受众的需求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借助强大、高效的学术期刊资源整合平台,提升获取、处理、分析海量数据的能力,为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2.科研资源共享深开发

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才智,创造新的成果。但是科学研究本身有一定的首发性和排他性,使得科研资源想在全球范围得到公开、平等的共享还存在着无法突破的社会壁垒和无法填补的数据鸿沟。科研资源的共享基本可分为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科学数据的共享、科研成果的共享以及科研思想和发现的共享。科研成果的共享主要是通过学术期刊或学术交流会议,目前的学术期刊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理念已经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成果的共享更为便利;而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则通常是在各地科研机构间进行的。因此,在共享经济时代,学术期刊更需要考虑的是除了进一步推广OA理念,还能如何发展,以推动科研成果、科学数据和科研思想及科学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公平、无障碍的共享。

随着开放存取愈演愈烈,出现了一种新的期刊模式——数据库期刊(Overlay)。[4]这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开放获取期刊,它不生产自己的学术内容,而是从已经可在线免费获取的学术成果中进行仔细筛选,筛选过程可以是由一位或多位编辑进行,也可以是完全的同行评议过程,通过审核的科研成果论文经由Overlay期刊的目次提供指向论文全文的链接,把分散在各处的相关学术成果论文集中在一起作为Overlay期刊的某一主题专辑。从形式上看,Overlay期刊是一种虚拟期刊,是采用期刊形式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不同于通过知识库发布研究成果,学术质量缺乏保障,Overlay期刊是基于知识库内容的增值信息服务,成为网络环境下科研成果资源进一步共享交流的新模式。

科学数据的共享能打破信息资源垄断,减小“数字鸿沟”,对提高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模式造成了很多潜在有价值的数据并没有完全向公众公布,或者没有足够的细节来描述如何对数据进行重新利用。许多国际出版集团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认为需要“支持关键发现的数据被更多的人访问,从而使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得到促进”。[5]因此,数据期刊(Data Journal)应运而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自然》(Nature)出版集团的《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以及生物医学中心(BMC)旗下的《生物医学中心研究简报》(BMC Research Notes)。数据期刊上的论文需要对数据集进行描述,并详细地给出数据来源、处理过程、使用的软件和数据文件类型等,专注于数据收集过程的技术严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与现有共同标准的匹配度。[6]按照这种策略,数据期刊就是为一般研究类期刊和数据存储库之间补充信息,提供产生重要数据集的详细实验和过程描述,能够让科研人员评估数据技术质量、数据再利用的关键方法和分析流程,最终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享、再利用和深挖掘。

除了科研成果和科学数据,科研思路及研究发现的共享似乎很难实现。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倾向于发表完整的科研成果,喜欢“完整的好故事”,各种激励机制也致使要想在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必须是一项独立完整的甚至庞大的项目成果。但现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很多科学问题是难以预期的,在科研工作开展到一定阶段时,研究者的弱势,如自身的经验、能力和客观的实验设备经费等,才慢慢暴露出来的。研究发现离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有很大距离,这样的科研发现通常难以发表,更不用提将其共享。近期,出现了这样一类学术期刊,比如《科研重要发现》(Matters),它专门发表科研过程中的单独的科学发现,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成果。有人认为它发表的是科学研究中的“烂尾工程”,但是这样单独的科学发现,可能正是另外一个课题组正遇到的障碍。通过这种形式的科研资源共享和接龙,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研成果。[7]这是共享经济时代学术期刊办刊理念的又一种创新。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期刊资源共享,传承辟新,才能真正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成为共享经济时代的学术期刊出版成功典范。

3.期刊联盟强输出

数字出版联盟。构建学术期刊出版联盟,主要是源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全、散、小、弱”的问题;二是普通的数字出版平台目前只是一个发布平台,不具备学术资源的组织整合能力。[8]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合作做加法。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多数处于投入阶段,建立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过程中还会出现数字期刊与纸质期刊间关系不清、责任不明、利益不均等问题。而且,期刊数字化转型也不能由单独一个杂志社自行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来实现。国际上较为主流的模式是以学术共同体、商业出版社作为出版机构,并以会员制等方式为纽带,把学者和科研人员与出版机构紧密关联;这些出版机构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且出版实力雄厚,能较好地保障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其中一些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数字出版平台,在编辑、出版、营销、合作等环节突破国界,真正实现了学术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欧美几大专业出版集团,通过重组和合作等方式建立数字出版平台,经过10多年的投入,基本上建立了数字出版联盟,数字出版的收入比例不断扩大。纵观国内,数字出版盈利的平台却寥寥可数。因此,中国学术期刊界也应该最大限度整合出版资源,本着“共享信息、共享资源、抱团取暖、做强做大”的宗旨,合力增加投入,共同承担风险,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共同构建数字出版联盟。

内容资源集约化。为了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出版模式,更好地传播我国学者的科研成果,国内也建立不少以集合形式存在的期刊联盟,但是这些联盟在组织性质与结构上以及在功能和业务运作上,往往与联盟的本质有很大差异。内容集约化的学术期刊联盟,在人、事、资产等管理权方面,应该集中到期刊联盟,且部分资源应该共享。[9]联盟的功能应该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数字发行、文献查询、创新检索等各种功能为一体,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互补的模式,把加盟期刊各自出版的论文和其他数据资源全部汇聚到同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在追求专业数据最大化的同时,凭借内容生产者与技术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发挥占据科研一线的优势,全方位地分析用户需求,对所有的文献数据进行解析、挖掘、多次利用,以实现学术资源在联盟间的共享并最终实现联盟学术资源的强输出。

整合终端服务。从学术期刊的整个数字出版过程看,内容、平台、终端三者缺一不可。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途径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学术资源一次生产后的集中管理和共享,能够衍生出各种信息产品,在整合后的终端发布和传播,带来的影响力不是简单的各种媒体形式的物理组合,而是发生了“化学分裂式”的深度转变。当下,许多学术期刊的官方网站或阅读平台,存在“访问量小,用户黏合度低,信息资源分散,重点不突出,会员服务少,无主动推送信息”等各种问题。[10]目前国内许多行业期刊联盟,通过合作,以互联网和数据链为基础,构造成为全新的学术传播链路,开发适合移动阅读的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建立统一的微信公众平台向特定群体进行文献、图片、语音等信息推送和交流活动,应用二维码和各种多媒体视频技术,增强期刊导读、科研思路设计等内容的展示度,促使学术产品通过多种路径最大限度地传播,实现了全新的学术内容生产模式、展示模式和服务模式。

四、结语

未来学术期刊出版的趋势表现为不断关联相关学术内容环境,共享交互利用学术数据资源,实现动态组合出版。在基于内容共享理念的学术资源交流大变革中,社会固有的属性使得离散的受众与阶层将一直存在,学术期刊是作为学术中心到中流击水还是被大浪淘沙,就看传统期刊如何在共享经济时代中整合创新、竞合发展、开创新格局了。

注释:

[1]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

[2]郭霞.学术期刊新媒介平台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5(12)

[3]刘冰,沈锡宾,李鹏,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

[4]王楠.基于Overlay期刊的网络开放学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5]Announcement:Launch of an online data journal[J].Nature,2013(7470)

[6]赵斌.Nature将推出数据杂志开源期刊——Scientific Data[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olg-5024440733516.html

[7]What matters?[EB/OL]http://www.sciencematters.io

[8]方卿,王清越.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J].中国出版,2011(9)

[9]余树华.基于期刊体制改革的数字期刊联盟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

[10]李金城,王卉,李繁.CSSCI学术期刊学科联盟微信平台的思考与设计[J].出版广角,2015(9)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
期刊问答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