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采诗观风”制度

2017-01-27 11:42李智林玉溪日报社653100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上古朝廷段子

李智林 (玉溪日报社 653100)

方丽芬 (玉溪广播电视台 653100)

中国古代“采诗观风”制度

李智林 (玉溪日报社 653100)

方丽芬 (玉溪广播电视台 653100)

一提起民意调查,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政府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法所进行的一个调查,这样的调查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的缘故,想要实施这样的调查着实容易。在中国古代,君王想要了解民意的话,他得通过怎样的方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的采诗制度。采诗官或是那些被朝廷征用的百姓行走于各地,去采集民间的诗歌,经过整理之后呈现到天子面前,使得天子可以身在朝堂就知晓民间的事情。

现代社会中,网络科技极其发达,一个互联网,便可以让你“走遍”全世界。政府官员通过媒体、通过网络,甚至于通过便捷的交通来亲自深入基层,都可以了解到民情。那么在古代——一个没有网络,交通也不甚发达的时代,朝廷是如何了解到民情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采诗观风”制度。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名唤《采诗官》的诗,诗中所言“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便是对上古时期朝廷“采诗观风”制度的一个描写。在古代,为君者身在朝廷而远离民间,对于民声民情,他最直接的了解方式唯有通过朝堂之上大臣们的言语,采诗制度也是基于此才得以创立。《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是以采集民间歌谣的活动被称之为“采风”。随着时代的发展,采风之所采不再仅限于对于民歌民谣的采集,一些戏曲、舞蹈、美术等也包含在采风之列。到了现代,采风一词所包含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对于地方风光、民俗风情的摄影、录制;美术生们去到某地的写生;新闻记者下乡采访……这些种种,都可以被称之为“采风”。

上古时期,采风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指的“采诗”,可以说,采诗制度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制度,更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但是无论采诗还是采乐,归根到底最终都是为君王治理国家、了解民俗风情而服务,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

无论在哪个时代,一个制度当然要倚靠着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媒介来得以实现,于采诗制度而言,它的实现是离不了人的。前文也提到过,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我们从中可知,在古代,朝廷是专门设有采诗官来为朝廷采集诗歌的,在所有与文化相关的官员中,采诗官是最古老的一个职业,他们对我国古代诗歌的采集和流传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采诗官,古籍的记载中还可见到百姓采诗的影子。何休在《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中有提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古代,采诗观风制度的实现主要可以归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君王的开明与重视;第二,有专门为朝廷负责采诗之人。

可以说,周代采诗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对于朝廷体察民情、改进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民歌民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

提到采诗制度,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一部分,皆源自于采诗官的辛勤劳动,当然,采诗官记录下百姓们的心声后必定会加以修饰和整理,《国风》中的诗句不可能每一句都完完全全与百姓所说之话相同,一些诗句中还隐约可以看出加工过得痕迹,这从侧面也印证出了采诗制度在《诗经》中的存在。

周朝时期始创了传统的采诗制度,并且朝廷设有专职采诗官去帮忙采集诗歌,然后大师负责陈于天子。

汉朝初期,并未继承采诗制度,直到汉武帝时期,武帝重新设立乐府,继而才有了采诗制度的延续。《汉书·艺文志》中也称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可见汉乐府诗的灵感大都也来自于生活当中,乐官采诗之风盛行。

由此可见,两汉时期基本延续了周代的采诗做法,虽然在采诗制度的执行过程有时与原意有所背离,但基本上也仍然保持着“采歌谣,观民风,知政治得失”的一个传统。在朝廷所派遣的官员上,也从周代的固定的“采诗官”转为临时指派其他官员充任的“风俗使者”。

在唐朝文献中,多有对太常卿采诗的记载。可是,与上古时期的采诗不同,唐朝的太常卿所“采”之诗多为大臣所作,而非采于民间百姓。也就是说,先秦存在的真正意义上从民间采诗以观风俗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活动仅仅保留了一个躯壳,演变为一种形式,它所具有的仅仅是上古帝王采诗以观风俗的象征意义,而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并且,太常卿所“采”之诗大都呈现的是赞美之意,并不若周天子时期的采诗讽谏那般,具有警醒朝政的作用,可以说,唐朝的太常卿采诗其实只是流于表面,已经逐渐失去了上古采诗制度的本来意义。

对于采诗制度的流失,一些士人是感到惋惜的,他们极力地呼吁恢复上古时期的采诗制度,这也导致了唐朝新乐府运动的诞生。唐朝末期,采诗古制已经逐渐走向衰退,到了宋代,采诗古制彻底终结。宋朝的文人墨客们对于采诗古制的恢复抱有和唐朝文人一样的渴望。

中国古代的采诗古制起源于周朝,止步于宋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载。从政治的角度,对于古代君王而言,采诗制度的意义在于观察自己的政治得失,从而更近一步改善自己治理天下的方略;对于民间百姓而言,采诗制度让他们有了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的机会,他们通过歌谣来诉说民间的喜怒哀乐,赞扬明君治理下的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或是借诗歌来讽刺为官者的腐败与黑暗……采诗制度为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带来了太多实质性的意义。从文学的角度,因为有了采诗官的存在,使得上古时期的文学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祖先们的生活、智慧、思想都透过一个个跃然于纸上的文字传递给我们,仿佛只要是读着,便能体会到其中的情与爱、喜与悦、怒与嗔。

采诗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民意调查制度。在上古时期,诸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够想到这样的法子,其智慧令人叹服!只可惜后世并未能将这一制度继承下来,流传下来的是更为广义的采风制度。

我们现如今为何不能也沿用先人的制度呢?只是说,在古代官员们所采集的是诗歌,而今,我们可以采集“段子”。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信息可以飞速地传播,往往一件事才发生,下一秒通过网络,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已经知晓。在网络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段子手”,他们总是通过一些诙谐的语句,让阅读者在大笑的同时不得不思考这些句子背后的深意。类似于古代所采集到的民谣,这些段子也许是在描写人民的生活、也许是在暗讽一些政治制度的不当,但是无论哪一种,其实都对当今政府有着一定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国的民意调查制度不再仅仅局限于现状,而增加了对网络上一些“红段子”的采集,通过这些“红段子”,政府能够更为直接地感受到群众的心声,体察到自己的得失!

猜你喜欢
上古朝廷段子
上古
嘻哈段子铺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段子来了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