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2017-01-27 16:56陈迎春
中小学电教 2017年5期
关键词:立体化图表信息技术

☆ 陈迎春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 224005)

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 陈迎春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 224005)

主题式教学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既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主题设计立体化,主题选择新颖化,过程沉浸化和主题选择生活化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运用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教学主题为中心,在学习、系统和教学理论共同指导下,围绕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各个系统之间,建立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协作,使得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能的一种整体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确立主题”,主要包括教学主题设计和生成性思维引导两个部分,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同时,主题式教学具有合作性和开放性特点,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操作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从主题设计立体化,主题选择新颖化,过程沉浸化和主题选择生活化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对与主题相关的零散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师生互动,锻炼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主题立体化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形成逻辑性思维

教学主题立体化设计是指对主题进行设计时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关注,在设计横向(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价和行为等要素)主题设计时,也要在纵向(主要是主题教学开展方式)上对相关的元素进行关注,便于在开展活动时,让各个横向元素都能得到体现,让主题式教学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主题,当然,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提高主题式教学的立体性和整体性。

比如: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例,主题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首先,在讲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知识点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越现代的技术越好吗?”避免学生陷入技术崇拜的误区。其次,在涉及“智能代理技术”知识时,教师则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来增强学生对智能代理技术的体验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后,在“合理使用正确网络资源”知识点讲授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列举生活中有关信息技术(网络、数字电视)的优缺点,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明确了主题目标和内容,通过讨论、实践操作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从而完成教学主题目标,实现了主题设计在横纵方向的立体化,增强了主题设计的整体性。

二、主题选择新颖化,激发学生探究欲,形成内生动力

教学主题是主题式教学的灵魂,因此,主题的选择既要统领整个全局,还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形成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新颖、新鲜的主题实施教学,让学生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如:以“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教学为例,其目标是让学生围绕主题加工信息文本,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和表达信息。针对信息加工,教师以题目为“校园的秋天”文本为教学主题,让学生借助“Microsoft Office 2007”字处理软件对指定的文本信息进行加工。操作的设置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都会用到的知识点,如将文本中所有“秋天”的字体进行艺术字处理,这里面就涉及到查找和艺术字处理两种信息加工操作。字体的修饰、分栏、图片文字组合处理等操作,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体会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且主动探索字处理软件其它的功能。教学中,教师以“校园的秋天”文本加工信息为主题,让学生在任务要求中完成相应的操作,从而掌握了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体会了字处理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重塑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价值认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三、过程设计沉浸化,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形成良好课堂氛围

主题式教学过程沉浸化是让学生沉浸在教师设计的主题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发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融入到主题式教学创设的情景中,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建立。同时,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沉浸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师生互动氛围,以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以“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通过图形观察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主题内容是利用“图表导向”建立图表。教师以中小学上网调查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让学生通过“图表导向”构建图表,要求学生在图表构建中以上网调查内容、人数分布、月考成绩名次变化等情况为主题进行图表构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建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此外,教师在讲授构建图表要求时,就中小学上网的利弊问题进行讨论,吸引学生顺其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创设主题教学氛围,便于学生在图表构建中提高学生信息表达能力。

四、主题选择生活化,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化

高中信息技术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强调学生技术操作培养能力的同时,构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降低学生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构建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方式。

比如:以拓展课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为例,教师选择处理身份证件照的主题来组织教学。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用到身份证件照,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软件处理达到照片要求,如尺寸大小、背景颜色(红色或者蓝色)、像素等会有不同的标准。学生如学会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就会感觉非常方便。这一主题的选择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认同。在对照片图像处理操作中,需要学生掌握图层、颜色设置、魔棒、蒙版等的操作和使用,教师通过边讲解边演示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引导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最后通过成品的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图形图像处理的经验,并提出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掌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主题式教学能够为高中学生模拟创设一个探究性、全面性、联合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转变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应该从主题设计立体化、新颖化、生活化和过程沉浸化等方面入手,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许华.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11.

[2]朱小波.主题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38-41.

[3]李毓兰.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研究, 2009,(01):87-89.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7)09-0068-02

猜你喜欢
立体化图表信息技术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