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条件下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架构探析

2017-01-27 18:19姚得水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边防部队公安情报

姚得水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信息条件下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架构探析

姚得水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结合公安边防部队的使命与任务,立足公安边防部队实际,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业情报力量,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警”力量,以信息作为战斗力生长点的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以尖端警用装备为保障的作战力量等为主要因素的体系架构。

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架构

进入21世纪,新军事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态,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主导成为制胜关键,体系对抗成为基本形态,网络空间成为崭新战场,精确作战成为主要形式,全域机动成为必备能力。在每一次军事变革的浪潮中,都会对作战力量提出新的要求,也正是这种新的要求,成为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条件下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建设,是落实习主席强军目标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新质战斗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公安边防部队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标准,着眼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四个坚决维护①”军队使命,以新形势下完成本职任务所需为牵引,以新装备、新技术为支撑,全面加强信息条件下作战力量建设。从本质上说,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及其能量最大化释放的过程,就是以信息战、科技战、舆论战、合成战为立足点,实现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安全维稳目标的过程。其作战力量架构主要包括:

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业情报力量

情报主导业务一直是公安边防工作的主线,同时情报也是指挥员定下决心、实施正确指挥的重要依据。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材料连贯起来的线索。”[1]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情报的地位和作用。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军事改革浪潮中,打造一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业情报力量,是引领公安边防部队军事变革的重要源头,是推动公安边防部队军事变革的开路先锋。信息条件下,公安边防情报力量建设,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要突出科技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2]开展情报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资源,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快速获取相关情报资源,并实施精准分析和研判。夺取战场态势透明的先机,要依托活动在太空的警用航天武器、侦察卫星,运用侦察感知设备,加强识别定位、侦察监视、信息传递能力,实现全维情报获取、全局分析研判、全时情报支援。

(二)要突出专业化

情报工作,是指以各种侦察手段及其他方法和途径获取有关作战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情报与信息相比有其本质属性:首先,情报是一种为完成当前特定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那些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和环境条件下,为完成特定任务所急需的特定信息,才能称之为情报,而普遍适用的或者始终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一般不是情报,而是资料。其次,情报一般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情报的价值一般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以致最后退化为资料信息[3]。情报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情报工作的专业性,公安边防部队要本着固定化、专职型、专业性的原则,培养一支信息条件下的情报保障力量。

(三)要突出联合化

事实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已经不只局限于科技领域的技术革命,它已经使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变得更加透明,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边防情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为随着数据的爆炸,数据的收集、共享、保存、使用、维护等任务,成为横跨各个领域、纵连各个机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实和挑战。要想突出新型情报的作用,提高情报保障的效能,必须建立一支联合化的情报保障力量,以广大群众为根基,使境内、境外秘密力量紧密联合,专案秘密力量、阵地控制秘密力量、调查秘密力量分工配合。按照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突出信息的主导地位,树立全维一体的信息观、构建纵横贯通、上下连接、涵盖各个作战单元、不同作战要素的全维信息网,建立起集约高效的“信息链”[4]。

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警”力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作战已成为夺取信息权的重要战场,是赢得非对称优势的战略手段。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技术的兴起,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公民参与维权行动的欲望和热情大幅提升,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的兴趣空前高涨,与公权力之间的博弈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公众参与的良好状态显然会有益于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的创建,但是,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全时性和隐蔽性也给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滋生土壤。有时也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使事件失去真相,使“维权”从网上走向网下,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同时,恐怖分子也利用网络平台,经过信息网络发酵催化出网络恐怖主义,成为恐怖主义的新形态。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战场空间也悄悄地从网下转向网上。因此,以网络为作战平台,建设一支集网络预警、疏导、干预、控制、安全于一体的正规专业的“网警”力量,夺取网络权,成为信息条件下公安边防部队作战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好作战力量的效能,要开展好以下三项主要工作。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

公安边防部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部分,负有协助政府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公安边防派出所,开展好及时、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起到预警和预防网络公共事件向危机事件演变的作用。要主动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加强舆情监测力量和设备的投入,主动与公安网警支队进行沟通和交流,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掌握本辖区范围内的舆情动向,开展定期网络舆情研判,把握“发展中的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影响,及时进行评估和预测[5]。要主动充当政府部门的决策智囊,及时提供评估和预测结果,使政府部门及时掌握舆情信息发展变化,在处理和应对中抢占先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管控

网群事件和网络恐怖的发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它都是有一个萌芽、发生、发展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正确的引导和管控,是公安边防部队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协助政府部门设计好参与公众不满情绪“发泄”的路径和渠道,对其实施正确引导。同时,也要利用技术手段对一些负面的舆情信息实施有效筛选与过滤,采取删除信息和捣毁非法网站等手段实施有效管控。积极引导网络公共事件朝着“利我”的方向发展。要发挥警察专业的鉴别和侦察作用,及时判明事件升级的“拐点”或“临界点”,防止事件被谣言歪曲、误导公众。同时,也要对“意见领袖”实施精准定位,对“意见领袖”实施转化并为我所用。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依靠群众力量,回应公众诉求,妥善解决矛盾冲突。但也要对蓄意滋事和挑起事端的违法犯罪人员依法严惩。

(三)参与公众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心理因素在网络公共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释放和发泄心理”,还是“看客和娱乐心理”,只要能够及时开展有效的疏导和干预,都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疏导和控制要从改变和改善参与人心理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入手,消除参与人不利于疏导和控制的心理因素。充分利用参与人的心理规律,运用好网络媒体的有效手段,变堵为疏,而不是一味地拦堵。要让参与人有一个心理的“泄洪区”,而不是要围一个“堰塞湖”。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分门别类,分阶段、分步骤,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控制。在事件发生后,在澄清谣言、增加信息透明度的同时,通过合适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控制手段,缓解公众心理情绪和心理压力,可以很好地促进事件的解决,尽可能地消除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三、以信息作为战斗力生长点的社会治安防控力量

作战力量能否适应信息条件的新要求,在于是否具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按照此标准和要求,公安边防部队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的架构要求,就是运用信息系统将各种处警力量、处警单元、处警要素高度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其实质是基础建设要信息化、组织建设要一体化、目标建设要实战化[6]。

(一)基础建设要信息化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打击、防范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已初现成效。但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推进防控体系建设与基础信息化建设高度融合、与“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对接势在必行。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边境安全稳定的战略目标,是公安边防部队适应军事变革趋势,衡量部队战斗力水平的重要目标,也已经成为现代公安实战制胜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警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7]。要在警情预测、边境防控、卡点巡线、维稳处突中突出信息化,探索边境科技管控模式,全力推进边境网络建设,强化区域范围内人才巡控与视频监控的“过滤网”作用,以科技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对辖区时时的预警、监控、决策、处置等。

(二)组织建设要一体化

边境地区多属于地形特殊、人口复杂、影响敏感的特殊区域,实践证明,参与治安防控、维稳处突等任务越来越趋向于力量多元。因此,要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多元力量参与的体系作战,各种警务资源必须相互补充,有机融合。参与处置的各种作战力量必须互联互通、科学整合,实现各种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最终形成一种多元力量参与的作战体系。多元力量参与的一体化作战体系,不但要在装备上实现集成,也要在知识结构、作战理念、力量编成上,实现信息化、一体化和联合化。要充分利用好护边员、护林员、护村队等基层群众组织,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和装备配备,建立一体化的边境新型防控维稳作战力量。

(三)目标建设要实战化

实施边境维稳处突作战,制胜机理呈现出大体系支撑、大数据保障、联合制胜等根本性变革。要使公安边防部队成为军事变革的弄潮儿,就必须抓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钥,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军事训练目标要瞄准实战化,搞清楚作战对手的武器装备、作案手段、目的、发展趋势等,构设与预定现场相似的环境条件、紧密结合部队现行的指挥体制、现有武器装备、官兵素质基础和实际保障能力。要研究探索既符合信息化作战要求,又契合于部队建设实际的方法路子,按照现代作战制胜机理把真打实抗作为基本练兵方式,把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作为重要手段,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全过程各领域[8]。

四、以尖端警用装备为保障的特战力量

特战力量是遂行特定作战目的的非常规力量,是出奇制胜的决定性兵力。要突出信息主导地位,以新质战斗力为标准,以尖端武器装备为保障,围绕特种作战、快速突击、协同支援等使命任务,建设成为作战奇兵,建立未来作战优势。

(一)立足于使命任务,建立多种作战模块

以中队为基础平台,按照任务需要、梯次配置、功能集中的原则,以突击、支援、保障功能为主体,设计功能模块结构。突击模块以狙击、排爆、侦察、突击为主要作战任务;支援模块以快速机动、精准投送、有效协同等为训练目标;保障模块以后勤、装备、通信等为保障内容,明确职能任务,根据实战任务进行模块组合,实现一专多能、一主多辅。做到模块化作战单元既能独立遂行任务,又能加入联合作战行动。针对边境地区的矛盾焦点、任务特点,逐级逐层确定战斗编成。针对专业任务,实施分类建设、确保突出重点。最终目的是实现在重点方向、重点地域具备一支专业精干、规模适当、机动灵活的特战专业力量。

(二)着眼于联合一体,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表现为作战力量的一体化,实现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合力。作战力量的一体化,需要作战指挥的一体化。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对敌斗争,要充分融合辖区监控、信息网络等系统,构建无线与有线互联、固定与移动结合的动态指挥系统。以联合指挥机构开设和通信联络保障为核心内容,对指挥中心(指挥室)建设实施统一规范,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建立指挥控制关系明确,纵横联通的应急指挥体系。以应急预案体系为基础,建立各项应急战备制度,实现实战与预案的有效对接,确保随时能够快速完成准备、快速开进到位、快速展开行动。

(三)按照新质标准,加强实战化训练

新质战斗力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集综合感知、实时指控、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焦保障于一体的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新质战斗力的生成需要作战要素相互协同。因此,训练方法创新必须利于系统集成。要加强实战化训练,通过实战化的训练方法创新生成和提高新质战斗力[8]。第一,要构建实战化训练内容体系。按照实战要求,将任务逐项分解,再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逐级细化为训练课题和内容,实现未来任务与训练内容的有效对接。第二,要创新实战化训练方法模式。创设实战化氛围和场景,突出控制与反控制、抓捕与反抓捕等训练科目,大力开展想定作业、沙盘推演、实兵对抗。第三,要建立实战化训练长效机制。要把实战化训练计划做细、做实,遵循军事训练规律,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把实战化训练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持续推进。第四,要建立实战化训练考评机制。按照军事训练大纲,结合新质战斗力标准,对各训练单元实施科学考评,作为部队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加以运用,提升各级领导对实战化训练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部队新质战斗力。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0.

[2] 李俊生.实战化的战略思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66.

[3] 史越东.指挥决策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76.

[4] 杨旭光,王海洋.实战化的军校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11.

[5] 文远竹.转型中的微力量[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4:147.

[6] 周晓宇.军事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10.

[7] 伊峰.关于警务实战化改革方向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5(11):21.

[8] 黄劲松.实战化的军事训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6,24.

(责任编辑 杜 彬)

Combat Capability Building of Public Security Border Force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YAO Deshui

(Department of Force Management,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Langfang, Hebei Province 065000, China)

As a law enforcement force, public security border force is deployed along the border (coastline), fac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new military reform. A thorough research on com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border force, military tra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ctual combats must be carried out.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ransform the generation pattern of the force’s combat capacity, shorten the generation time of combat capacity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zation and construct a new border force. Combined with the duty and mission of public security border force, based on its actual practice, this paper suggests building the force’s combat capacity with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yber defense based on Internet Plus platform, 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ed 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advanced police equipment for special operations.

public security border force; combat capacity; building

2016-07-10

姚得水(1971— ),男,河北青县人,副教授。

*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

D631.46

A

1008-2077(2017)05-0012-04

猜你喜欢
边防部队公安情报
情报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情报
情报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探讨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的利弊
军改背景下的边防部队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交接情报
中国反恐先锋:公安边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