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见证“班洪事件”

2017-01-28 07:05李国生
云南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卡瓦祖国

■ 李国生

历史档案见证“班洪事件”

■ 李国生

班洪抗英之战,史称“班洪事件”,因事件发生在班洪(今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境内而得名,是佤族人民有组织地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犯阿佤山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边境,妄图打通和扩大其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于1890年、1892年、1899年和1933年多次以探险为名深入我国西南边疆阿佤山区秘密探矿、军事侦察直至武装侵犯。1934年1月20日,英军以250名正规军为先头部队,自户板经过孟混、班孔、班谷,占据户算、南大、金厂、炉房等地,构筑工事,建筑营房。接着,英军2000人入侵班洪,强行采掘矿砂,运往老银厂冶炼。英国侵略者的行径引起了班洪地区诸多头人和各族边民的坚决反抗,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班洪王胡玉山毅然招集各部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抗英大计。同年2月8日,“班洪事件”爆发,面对英军的洋枪洋炮,以及残忍的烧(英军灭绝人性使用燃烧弹烧毁佤寨,祸殃及平民百姓)杀行径,当地群众利用长矛、大刀、猎枪和弓箭机智勇敢地还击,战斗中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班洪、班老人民爱国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全国各大城市,海外华侨,留学生,以结社、游行、发表文告、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等形式,声讨英帝侵略行径,南疆各地人民派出代表到班洪、班老进行慰问,鼓舞了佤族同胞的斗志。5月,李希哲等人召唤景谷、双江、澜沧、岩帅、勐角董等地群众1000余人组成“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声援班洪、班老的抗英斗争,奔赴前线,与佤族武装并肩战斗,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班洪事件”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大理州档案馆珍藏的《致中英勘界委员会主席尹斯兰先生的公开信》(云南省首批一等珍贵档案文献)、《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入选《中国档案精粹》并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一等珍贵档案文献)档案,形成于中英滇缅边界第二次会勘之际。

中缅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1824年英国发动侵缅战争后,形成中缅边界北段、中段、南段三个地段的问题。“班洪事件”涉及的南段,1900年中英第一次勘界,由于“条约规定笼统且含糊,埋下了班洪事件发生的伏线”。“班洪事件”发生后,解决中英南段未定界问题显得更迫切。1935年4月,中英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决定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后因边界争议较大而未取得实质进展。1936年4月进入雨季暂停会勘,计划1937年初会勘重新开始,将于同年4月结束,但由于日本全面侵华而会勘搁浅。1941年6月18日,中华民国政府为了得到“盟国”的支持援助,将四分之三阿佤山地区划入英属缅甸,这就是所谓的“1941年线”。但沿边佤族居民坚决不承认此线。后来由于班老、班洪人民的坚决斗争和全国社会舆论的支持,在大量史实面前,英帝不得不承认班洪地区是中国领土。1960年,中缅两国政府先后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从而圆满地解决了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班洪、班老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致中英勘界委员会主席尹斯兰先生的公开信》中,十七王以民族自决会的名义表达了“搜集印信证据,请愿于勘界委员会,陈述卡地瓦民众痛苦及誓不为英奴隶牛马,请求我国勘界团,据以力争”的良好愿望。同时,为争取“我祖国政府、各省当道并各法团民众同胞及邻封州县长官、海外侨胞、父老兄弟、诸姑姊妹”的广泛支持和声援,发出《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表示“不失守土之责”、“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今而后,本自决自御之精神,置死(而)后生之决誓,何惧强敌野心之侵略”。

这两份档案的行文与当时通用格式相似,毛笔正楷繁体竖写,文后落款加有印鉴,对研究云南民族史及我国反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班洪事件”发生地距大理千里之外,那么,这组档案是怎么流传到大理的呢?

这与时任卡瓦十七王民族自决会少校文书兼宣传副主任芮同文有关。芮同文系大理祥云人,由于后来工作变动,将这些材料作为个人身份证明带回家乡而归入祥云县政府档案中。得益于云南和平解放,民国档案得以完整保留。大理各级地方政权建立后,统一接收民国档案。后来交由公安部门管理,1984年大理州档案馆在接收历史档案业务中随同接收进馆。

为社会各界研究“班洪事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者试将原文作断句、录为简体,横排:

〈致中英勘界委员会主席尹斯兰先生的公开信〉①

中英勘界委员会主席尹斯兰②先生:

予等谨鞠至诚,向先生致信,赖之忱及拳拳之意。先生为解决滇缅南段界务纠纷,衔国联之命,远道而来。先生之地位,即国联之地位;先生之光荣,即国联之光荣也。予等见先生之来,犹暗室见光,婴儿见母,实深欣慰。

前者中国既失缅甸,英人心犹未足,又欲得我卡地。予等以卡地为中国之边陲,卡民为组成中华民族之一分子。兼汉颁印信可资凭证,风俗习尚皆大同小异,同是一体,不欲分割。又以守土有责,岂甘无故放弃。故予等始终上下一心,团结一志(致),效忠于我之阿祖阿公,不使英人得越界线一步,此滇缅界务之所以久悬不决也。

今先生主持公议,剖疑析纷,慧光朗照,无有隐匿。予等谨根据固有之疆域,请先生以大无畏之精神,快刀斩乱麻之手段,毅然主张本段应以潞江为天然界线,则纠纷可解,民心可服,流血之祸可免,而先生之高仁厚泽亦可与日月并明矣。

晚近萨尔民族自决,卓烁千古。卡地虽小,笃慕斯义。想大英广土厚财,所得已多,当不以此区区之地,弃两国之好,劳动师旅,以压迫我无告之弱小民族,为世人所讥笑也。倘不此之,图入我[藩]篱,窥我堂奥,奴隶我人民,强割我领土,则卡民虽愚,亦必竭其智能,为正当之防卫。我身可碎,我心不渝。虽遗一枪一弹、一妇一孺,亦必奋斗到底,决不甘伈伈伣伣任人宰割,贻中华民族以不条(涤)之羞也。

今者适中英勘界之际,予等已齐集敢赛,决议公推赵君星寿为全权代表,领导予等前来出席。先生高瞻远瞩,必能洞悉此中症结。敬告鄙衷,伏冀垂鉴。并乞转呈日内瓦国际联盟大会。

卡瓦十七王:敢赛王、班洪王、蛮国王、塔田王、绍信王、巩众王、上公基王、下公基王、业烈王、戞希王、南抗武王、木烈王、户猛王、

布德王、班弄王、莫弄王、班况王

卡瓦十七王民族自决会关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十九日

①原件无标题,此标题为作者所加。

②尹斯兰:瑞士陆军上校,中缅第二次会勘作为中立委员,并任勘界委员会主席。

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窃我卡瓦①十七王地,东接双江澜沧,南达老挝孟艮,西界滚弄②下游,北接科干孟定。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不但载诸史册,并现尚有历朝颁给印信可资凭证。

我卡瓦人民,虽属云南极边夷族,未受中国文化教育之熏陶,致语言文字殊类各异。但男勤耕芸〈耘〉,女重纺织,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则与汉大同而小异。第因崇山峻岭之险阻,蛮烟瘴雨之隔越,往来交通,闻者皆惧,致与我祖国窎远隔阂,此即夷汉分畛之大概情形也。

溯自缅甸丧失,我祖国历年多故。英帝国主义者,遂得以经营缅甸之暇,又进而南北夷山,更进而引兵东渡,劲军千余,新式武器均备。明则探矿调查,闭尽我祖国之耳目,淆听世界之公理;暗则强占领我班洪、炉房③等处矿场,以逞其野心侵略。不惧国联之条约,步步压迫,种种手腕,无不用其极端,誓得我卡地,奴我卡民,方遂其野心。

嗟乎!吾卡民碌碌原始,素无筹划,岂足以御世界文明大强数十年之整个计划。弓弩火绳,又岂足以御新式武器?束手无策,合眼待毙,失土灭种,定将现于眉睫矣。吁嗟乎!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则自我失之;后世相传之继,亦自我而不与之。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公,下更何颜于后世耶!

敝王等午夜思筹,废寝忘餐,镖牛同集,含泪而议,砍指誓决:吾卡虽地瘠民弱,亦有数千方里之广,百数十万之众,据天然之隘,特性之勇。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今而后,本自决自御之精神,置死(而)后生之决誓,何惧强敌野心之侵略。

惟我卡地,本为中国极西(南)之国防边隘,亦即中国之西南半壁。得失重要,关系祖国之安危。尤其云南及川黔各省,俱有唇亡齿寒之依,按图索意(骥)能不岌岌可危哉!况我卡瓦金银矿产之丰富,素称雄于世界,英帝国主义者久已觊为眼中物。乘我祖国多事之秋,竞悍然引兵越界,既强自修筑马路,复建炉房兵营,意在谋永久之占领。

际此勘界时期,倘不据理力与争回,则何异授宝藏以予强敌。更何啻举全卡民族付帝国主义者用为压制其他弱小民族之工具。我祖国之政府,纵迫不得已而出于隐忍退让。我卡瓦民族虽愚,亦不甘愿沁沁倪倪,以听英殖之奴隶驱使与分割此宝藏有用之领土也。

再者,我卡瓦地区,西滨潞江,自昔阿祖公即世守此土,依江以为天然之界限,民情风俗习尚与中土无稍差异。

敝王等窃以此次勘界,应行根据前滇缅条约所载,于定界时,应以土人所熟悉[习]之界为凭,并此次英使照会内,亦谓应依照与本问题有关连之地形的、历史的或政治的因素,进行磋商等语,实为墈定界务时解决纠纷之根本办法。夫所谓土人熟悉及地形、历史、政治诸因素,孰有过于我卡瓦各王之世守国土印信及依江为界,确切而无混淆者乎。

我卡瓦民众,有鉴于前五色线画(划)界图案,深虑我国当道之庸弱循情,不惜我卡瓦地土民众,举以饱帝国王义者之枵腹,特就敢赛召开卡瓦民族自决代表大会,公推代表,搜集印信证据,请愿于勘界委员会,陈述卡地瓦民众痛苦及誓不为英奴隶牛马,请求我国勘界团,据以力争。能否沏达目的,虽不可期,但吾卡民众早已盟誓团结自决方针,告诸天地鬼神:誓断头颅,不愿为英殖之奴隶。

爰为是书,敬告我祖国政府、各省当道并各法团民众同胞及邻封州县长官、海外侨胞、父老兄弟、诸姑姊妹之前:请悯我边地弱小民族之痛苦无告,念唇亡齿寒之惧,舐糠见米之危,直接间接予以实力之援助,或为书面之请求,广为宣告国人同胞,俾获相当需要,使卡民得获达自决自卫,保全国土相当目的,不致因力弱而遭受缅民亡国之续,则边民甚幸,国防亦甚幸矣。

谨此敬告。

卡瓦十七王:敢赛王、塔田王、绍信王、上公基王、业烈王、南抗武王、户猛王、班弄王、班况王、班洪王、蛮国王、巩众王、下公基王、戞希王、木烈王、布德王、莫弄王

卡瓦十七王民族自决会关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日

注释:

①卡瓦:意为居住在山上的人。1962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佤族。

②滚弄:即潞江。

③炉房:矿地名,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处班老、永帮部落的交界处,中间以南滚河为界,清初属班老辖地,清末直到民国时期为班洪辖地。

[1]杨宝康.论中缅南段边界问题与班洪事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大理州档案馆馆藏档案

作者单位:大理州档案局

猜你喜欢
卡瓦祖国
可溶桥塞镶齿卡瓦基座的分析
卡瓦伊真火山的“蓝色熔岩”
我最亲最爱的祖国
液控式卡瓦互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高温高压深井试油与完井封隔器卡瓦力学行为模拟
点赞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蜡 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