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大势”再论艺术教育的时代性

2017-01-28 08:44仲呈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势职业艺术

仲呈祥

以 “大势”再论艺术教育的时代性

仲呈祥

按 语:2017年时值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一百周年,反观职业教育理念,思考艺术职业教育在当今 “大势”之下如何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2017年5月6日,众多资深艺术教育理论专家、学者集聚北京出席 “‘2017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暨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成立于1986年,是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业务指导下的、以艺术职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全国性行业社团组织。在学会的领导与指导下成立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研究艺术职业教育理论的社会团体。众多艺术教育从业者们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而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作为教育体系中一部分,指导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实践,不仅包括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还涵盖了课程与教材建设、科研与创作,理论研究与探索,深化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规律的研究把握,引导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进步,促进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融合与相辅相成。成立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平台,积极推动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健康、长足发展。这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艺术职业教育领域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本期特稿撷取论坛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艺术教育的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首先,习总书记提出来要认清当今艺术教育的 “大势”。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了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教育高校的师生懂得世界和中国的大势。作为艺术教育的从业者,如果不知晓艺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谈不上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艺术自觉,艺术自信。所谓“大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 “大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 “大势”。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协作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里面一头一尾都提到加强艺术教育。习总书记在总结成绩的时候特别提到艺术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书记在他的讲话里面把艺术教育列入了重要成果之一,表明了党中央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这足见艺术教育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国梦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召开了北京文艺座谈会,对文化艺术工作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指导性的方针。2016年11月30日他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开幕式讲话中再一次长篇深入阐述了党的文艺方针、文艺政策、文艺道路。在我有限的学习史上,党中央总书记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之中,集中就文艺问题发表两次重要讲话,这在党史上应是首次。

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辞,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是在文代会上集中讲文艺问题。当然,他们关于文艺工作上的指示有很多,但都是散现在各演讲话里面,习主席是集中就文艺问题,讲了两次。这是 “大势”。

2015年,中共中央专门颁发了 《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就文艺问题颁发的文件。一般就文艺问题颁发文件,都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或者国务院办公厅或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但是2015年这个文件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的,足见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一共25条,这25条把习主席2014年10月25号的讲话精神完全贯彻进去,并且给予了充分的阐释。2016年2月19日,习主席又亲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除讲党媒姓党之外,着重提出了所有的文艺节目包括文艺栏目都必须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这个重要原则,理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就支持发展地方戏曲的政策发表专有文件。过了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发出了 《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共十八条,并有附件。

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频繁地就文化问题、文学艺术问题发出指导性的文件,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很少有的。这表明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今年是中华职业教育协会创立100周年,黄炎培、梁启超先生等教育界的志士能人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来思考艺术职业教育,首先要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定对中华艺术职业文化的自信、职业艺术教育的自信。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因此,我们才有必要要成立艺术教育的理论专业委员会。因为偏离了科学理论的指引的任何实践都是盲目的。

最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中心的主任潘维教授发表文章,认为我们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30年:第一个30年,跟着毛主席打江山,建立新中国;第二个30年,也跟着毛主席,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经验也有失误;第三个30年,在我们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挥下,主要是靠了20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同志为骨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甚至于好多地方吃不饱饭的中国,建设成了一个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我们经济上确实变强大了,有实力了。但同时,这位教授又指出了另一个问题,他说在精神上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正视的严峻的课题。因此他说,按照小平同志的设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已经实现了。但是小平同志后面还有一句话,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第四个30年的重要任务,是要使这个民族在精神上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使这个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而艺术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用潘教授的话来说,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了,就要 “取有余而利天下”。那么,全中华民族都要凝聚团结,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共识才行。这要靠什么呢?其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总书记才提到艺术教育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最近播了部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引起了热议。很多报纸打电话问我说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鉴赏热潮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广大观众的艺术鉴赏出现了一个拐点:即从娱乐过度转向追求思想启示与精神美感。《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吴刚演的李达康,那几位老演员都是老戏骨,我看远远超过了 “小鲜肉”。里边一个已经不算小鲜肉的陆毅已进入中年,他也是在老戏骨的对导戏下逐步完成了他的精彩表演的。开始看第一集的时候,你还不相信他像个反贪局的处长,觉得他不像,越演到后边越像,这实践就证明了人民群众的鉴赏修养需要适应更需要引领的。引领的责任在哪?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一批有鉴赏品味的有表演才干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看似不见、摸似不着的文明的鉴赏修养,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到了最后让人不敢腐败,一腐败了就要把你关进去,就要判刑。后来我们就进一步地把那个治理的 “治”改成了制度的 “制”,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设法制社会,这也是需要的。那能做到什么呢?叫人不能腐败。我们要看到艺术教育的威力在哪,一部 《人民的名义》可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比不能腐败、不敢腐败、更高层面的歧视腐败、仇视腐败,让腐败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这一条可能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当中最可宝贵的现代化的公民素质之一,这就是艺术教育的威力,靠艺术来教育人民,来引领人民。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创作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描写反腐败的题材—— 《人民的名义》这种作品的时候,怎么样既直面人生,又开拓未来,既揭露腐败,又彰显正义,让正压住邪,既挖出那种通风报信的内奸,又考虑到全面展示公检法合力反腐的形象,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艺术表现生活的时候,跟我们研究历史的生活不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研究反腐倡廉的历史,他追求的真实的历史、学术的历史、理性的历史,当我们以一部艺术品呈现出来时,这是艺术家审美化的一种审美的历史、情感的历史、心灵的历史,二者有联系但是不能划等号。这就是鲁迅先生讲的 “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的真实”。

艺术职业教育队伍是一支重要的教育队伍。搞好艺术职业教育可以合理调整我们高等艺术教育的失衡现象。毋庸讳言,在 “并校”“升格”风下,我们的一些中等艺术教育纷纷 “升格”为大专甚至本科,大专又升为本科,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中都亟须加强。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我们不仅要加强实践性、应用性的艺术教育,而且要成立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把艺术教育理论加以强化。

第二个问题,是艺术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即要解决什么的问题。习主席说,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而是有其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文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的。习主席用了非常散文化的形象的语言说,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一棵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我认为这就是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一是艺术性,第二是思想性,第三是价值导向。习主席这样提有其深意,这种提法改变了过去的习惯的提法——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我们艺术教育曾受观赏性误导。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整个讲话里不再提及观赏性。究其原因,是在创作美学范畴里边没有观赏性这个概念,观赏性是属于接受美学范畴的概念。思想性、艺术性属于创作美学,即供给侧范畴,而观赏性则属于接受美学即需求侧范畴,不同范畴的矛盾是不能放在同一范畴里下判断的。习主席讲了三个离不开:第一个就是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第二个是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第三是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不通四处碰壁。因为哲学的逻辑学、范畴学规定,只有在同一逻辑起点上抽象的概念,才能放在一定的范畴里推理,从而保障判断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够把属于创作美学范畴的艺术性、思想性,跟属于接受理学范畴的观赏性混杂在一起,要求三统一,那是不可能的。就犹如说男人女人与农民统一一样,是荒唐的。

第二,大家要看到,传统的提法一直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为什么习主席把艺术性提前了?我个人认为,也有深意藏焉。恩格斯当年致裴·拉萨尔的信原话就是这样讲,“我评价你们的作品,用的是最高的标准,即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恩格斯是把美学标准是在第一位。在恩格斯看来,文艺批评、文艺评价的对象是艺术品,它第一位就要经受美学上的考量、艺术上的分析。正因为它是艺术,它才有价值,之后再对它进行历史的分析,才有价值。如果经不住第一位的艺术分析,那么就谈不上是艺术品,而是公式化概念化的。因此艺术批评有个共时性的标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在那个特殊的战争环境里,提出历时性的标准。日本鬼子打来了,首先考察文艺作品的政治态度——抗日的态度。如果我们当时跑到延安,去请教毛主席如何评价周作人的散文,我猜想,他肯定说此公当汉奸,不足为训。但是今天,陈平原教授在和平环境下,在北大讲台上给我们分析周作人散文的美学价值,这在战争年代是不可能的,所以两位经典作家的标准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不赞成把电影分成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那种非此皆彼的二元论是害人不浅的,好像主旋律电影就可以公式化概念化,他是拿奖的,非主旋律电影是走市场赚钱的,可以和思想完全无关,这就造成了现在电影创作的两个极端。而总书记强调审美化艺术化程度,也是艺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必须重视艺术性。

今年 “五四”青年节当晚,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电影 《大漠青春》,这部以河北保定学院为题材的电影。在2014年的时候,一批支教的青年给习主席写了封信,习主席回了信,很重视,信中说,你们到边疆去把自己的追求,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是很对的,我很赞成。于是团中央和河北省委很重视,就拍了这个电影。这部电影实在地说,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还相当不错,塑造了两个主人公下去支教同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们的情感关系,在教育实践当中最后扎根留在当地了。电影2015年就拍出来了,到2016年2017年电影院线不要,根本没放过一次,到前天晚上才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一次。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如今的电影院线的性质还属于人民吗?现场放映时,大学生和我们看得都很感动,都觉得青年人就是要讲理想、讲抱负、讲奉献。为什么这样的电影就上不了市场院线呢?一部表现长征题材优秀电影 《血战湘江》,完全可以和西方大片媲美。西方大片表现的还常常是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这个表现完全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当然各有各的价值。结果这个片子也是出来了之后,不能够马上院线,于是沿着长征路,到部队去放,放一处火一路,走一路爆一路。部队的指战员说这才是正能量,看这样的电影才知道怎么当兵、怎么献身、怎么当英雄。这也是艺术教育问题。所以说,我们不能为了区区几百个亿的电影票房,就放弃中国电影优秀的历史传统。当年老中青少、知识分子、干部队伍、工农兵学商都看过电影 《人生》,还引发了全民族的讨论,结果一部电影提升了全民族的道德素养。《人到中年》塑造了一个陆文婷好医生、好母亲的形象,却活得很心酸。这一结果也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思——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没有给她落实,这也呼应了邓小平同志号召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进而推动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艺术教育绝不是培养 “粉丝”,培养 “追星族”,艺术教育要考虑真正具有美学品味的,具有历史含量的价值导向正确的东西,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方向。

此外,艺术教育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守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民族道路,不可东施效颦。这也是习主席在2014年讲话里面的一段话。他说,有些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把到国外拿奖当成最高目标,热衷于搞什么价值化,去思想化,去中国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这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我呼吁艺术教育要加强民族学理的维度,要研究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当中,所积淀的丰富美学资源、艺术资源。同时,以开阔的眼界汲取世界文明当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因此艺术教育要坚持,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实行以 “各美其美”为主,兼顾 “美人之美”,下功夫做到 “美美与共”,实现习主席讲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这才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态度。我们重视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要传承的是有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培养方法,培养经验,而不是那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形式内容。

总之,在职业教育百年之际,明 “大势”以艺术教育从业者的姿态来审视、反思当下的艺术教育时代使命,是极有意义的。

(本文系根据在纪念中国职业教育百年暨艺术教育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李 宁)

1672⁃2795 (2017) 02⁃0001⁃04

2017-05-08

仲呈祥 (1946— ),男,生于沪,长于蜀,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北京 100022)

猜你喜欢
大势职业艺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再领大势
职业写作
纸的艺术
运动鞋大势来袭
我爱的职业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