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统方依方用药
——黄元御《长沙药解》特色

2017-01-28 09:59尚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方脏腑气机

尚蕊

以药统方依方用药
——黄元御《长沙药解》特色

尚蕊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长沙药解》成书于《四圣心源》之后,此时黄元御已对中医基础理论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建立起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所以在论述每味药的时候,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论特色,重新将药物按照归经分类,并将经方总结于每味中药之下。在阐述药性时,黄元御另外阐释了疾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以及中药对脏腑或其所属经络的气机的影响。

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药;经方

《四圣心源》的完成,标志着黄元御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独特的理解已经形成,知识构架也已经基本完善。《长沙药解》成书于《四圣心源》之后[1],故黄元御对于中药的理解同样建立在他的脏腑气机运动理论之上,描述出药物的作用与脏腑气机运动之间的相关性。虽然与传统的药性理论分析有差异,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理论在临床中是实用的。本文试对《长沙药解》的特点进行探讨。

1 以药为纲

1.1 药分四类《长沙药解》按照药物归经将161味中药分别归入四卷中。卷一中的中药归为五行中的土,即这些中药必入足太阴脾经或(兼)入足阳明胃经,可兼入其他经。如甘草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2];干姜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半夏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香豉入足太阴脾经等。卷二、卷三分别将中药归于五行中的木与金,其归经情况与卷一相同。此外,主要作用于血的中药,如活血、补血、破血等类中药,大多入第二卷木中;而主要作用于气的中药,如补气、敛气、破气的中药,主要入第三卷金中。卷四中的中药几乎归于水,仅有八味中药可归于火中,其中人尿、黄连、朱砂独入手少阴心经,即仅属于火。

1.2 以药统方《长沙药解》与其他本草书的相同之处,是将其总结的16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一一列出,有些会添加有炮制、食用方法以及禁忌,如“厚朴,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去皮,姜汁炒。[3]”但除了这些基本的总结外,在其基础上《长沙药解》还将含有该中药的经方归纳罗列于该药下,例如,厚朴在《伤寒论》中出现的经方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朴姜甘夏人参汤、大小承气汤,《金匮要略》中有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厚朴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王不留行散,记录或详或略地,共11个经方。

方剂中虽然不乏单味药成方的情况,但仍以多味药配伍为主,所以在录入经方的时候,不免会出现重复录入同一个经方的情况。黄元御此时就采取的方法是将经方详细录于该方剂的某一味中药之下,包括该方的适应症、适应症的形成病机、组成药物以及配伍分析;在论述该方所包含的其他药物时,仅是简略记录该方方名,以及该方详录于哪味药之下,重点还是突出所论述的药物的功效。但是黄元御在选择中药时,却并非仅是经方中的君药,例如:在甘草之下列举的经方均详细论述以上几个部分,但甘草在四逆散、甘草麻黄汤、调胃承气汤等方中均非君药。

2 以方论药

《长沙药解》与其它本草书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对其所列方剂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并没有如其它本草书一样仅单一的论述药物,即使在论述中提及到该药所涉及的方剂,但是重点仍在于突出该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或证明该药的某些功效,多是一掠而过。《长沙药解》更类似于一本读书笔记的总结,黄元御在以药为纲领的基础上,加入了药物所涉及到的经方,该方的适应症、组成、配伍,以及这类适应症所形成的病因病机的简要分析。如对白术的论述中,就较详细地录有白术散,“白术散,白术、蜀椒、川芎、牡蛎等分。妊娠养胎。以胎妊之病,水寒土湿,木气郁结,而克脾土,则脾困不能养胎。白术补土燥湿,蜀椒暖水敛火,芎疏乙木之郁,牡蛎消肝气之结也。”由于书中囊括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通过《四圣心源》中的理论融合、分析,所以在读书时不免会感到有些吃力,但如果只是想重点关注药物,也可通过黄元御的配伍分析,对单味药的功效进行总结,得出该中药的最本质特点,即其主要针对哪个脏腑,是顺应该脏腑的本气,补其不足,还是伐其本气的太过旺盛,泄其有余。这样以脏腑理论为指导认识药物,可以有效的掌握药物对脏腑气机是如何调理的,以及该中药是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做到了“知其然”,也做到“知其所以然”,在临床使用中会更加便利。

3 《四圣心源》理论阐释药性

“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四圣心源》最大的特色,是黄元御在河图与太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特殊理解。正常情况下,土居于中位,木、火、金、水居土四方,其中“一气”,指得就是土气,即脾胃之气,也是人体的气机升降的枢纽。“周流”即是木、火、金、水四行所代表的脏腑之气,在脾胃之气的推动下如车轮般流转环绕于中气周围。除此特点外,黄元御将六脏六腑分属五行:肝、胆属木;心、小肠、心主、三焦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又将脏腑之气归属于六气,前为司化者,后为从化者:肝、心包属于厥阴风木,是由心主之相火从肝之乙木而化;心、肾属少阴君火,是由肾之癸水从心之丁火而化;三焦、胆属于少阳相火,是由胆之甲木从三焦之相火而化;脾、肺属于太阴湿土,是由肺之辛金从脾之己土而化;大肠、胃属于阳明燥金,是由胃之戊土从大肠之庚金而化;膀胱、小肠属于太阳寒水,是由小肠之丙火从膀胱之壬水而化。黄元御将六气司化用于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司化者偏盛,多以本气为邪,偏虚,多以从化者之本气为邪;从化者偏盛,不被司化者之主气所约束,则显其本气而为邪,偏虚,则见司化者之本气为邪。虽然以上四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黄元御认为在临床上结合脏腑本身的特点,六气的偏盛或偏衰有常见的几种情况,如脾属太阴湿土,多见感主气而为邪的,其本气为湿,而人体正气不足,脾土常虚,总易感受湿邪,导致疾病;肝属厥阴风木,多见现其本气化风为邪;胆属少阳相火,其本气为风,从三焦之本气而化暑,暑与火同属热,胆病,则见其本气而为化风,或见其司化之气而为化热。

《长沙药解》成书晚于《四圣心源》,故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时,理论也是建立在《四圣心源》的基础之上。《长沙药解》中,在阐释药性及药物应用时,就是运用《四圣心源》中的“五运六气”理论与“一气周流”理论。如“肝应春,而主生,而人之生气充足者,十不得一即其有之,亦壮盛而不病,病者,皆生气之不足者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温土燥,阳气升达,而后生气畅茂。水寒土湿,生气失政,于是滞塞而克己土,以其生意不遂,故抑郁而作贼也。”“桂枝温散发舒,性与肝合,得之脏气条达,经血流畅,是以善达肝郁。”中所言,同气相求,脾土主湿,易感湿邪,湿气困脾,使脾气不得以升。肝气由脾气左升而得,脾气不升,肝气不生,疏泄不得,导致肝气郁滞,故发而为贼风,四处作乱。而桂枝则能入肝而行血,走经络而达营郁,疏解肝郁,使肝气调达,故在出现风邪侵犯人体,导致人体气机的郁滞形成血行不畅时,不妨加入少许桂枝梳理一下气机,使血行得以舒畅。

4 《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

不同于《长沙药解》以五行归纳中药,《玉楸药解》是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将其分类的,以草、木、金石、果谷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将药物分为八类,药物一共有232种,较《长沙药解》多71种,但内容上却较《长沙药解》简略,未涉及到经方,仅是在论述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症、炮制以及使用方法,有些还涉及到选材。相对于《长沙药解》,《玉楸药解》更类似本普通的本草著作。虽然两本书中没有相同的中药,并且药性介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一类药物下记录的顺序和《长沙药解》相同,几乎是依照土、木、金、水火的顺序,所以可以说,《玉楸药解》是延续《长沙药解》中以五行划分中药类别的理论,在药物上补充了《长沙药解》药味不全的不足,另收录了中药232种,两本著作互为羽翼,相得益彰。

5 结语

黄元御的《长沙药解》中阐释的药性理论是根据中药的治疗作用中概括提炼而来的。而黄元御在论述这些中药的具体功效时,往往体现他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即反映了他的诊疗思想。黄元御重视脾胃升降与整体气机的正常运行,在阐释药物功效时,运用脏腑理论与“五运六气”理论着重叙述了药物对气机的影响,不可否认他的治疗思想在临床运用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临床治疗中是值得用来借鉴和研究的。

[1]张奇文.黄元御生平事迹考略[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4):69-73.

[2]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83.

[3]麻瑞亭,孙洽熙.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69.

Regulation on Prescription with Medicine and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Prescription --The Features ofChangsha Yaojieby Huang Yuanyu

SHANG Rui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The Changsha Yaojie was late into a book of Sisheng Xinyuan.At that time,Huang Yuanyu had unique insights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ha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basis about it,so when he discussed each Chinese medicine,he joined his features into the book of Changsha Yaojie,and reclassified the Chinese medicine,and placed the prescriptions under them.In addition,Huang Yuanyu also discussed the pathogen and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Huang Yuanyu;Changsha Yaojie;Chinese medicine;classic prescription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8.025

1672-2779(2017)-08-0062-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李贞莹

2016-12-27)

猜你喜欢
经方脏腑气机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论筋性脏腑病❋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疏通术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运用经方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