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联合时报》:打造“一带一路”海外传播主流华文媒体

2017-01-28 16:35文/吴
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时报华文外交

文/吴 敏

《欧华联合时报》:打造“一带一路”海外传播主流华文媒体

文/吴 敏

2016年7月26日,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指出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欧华联合时报》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受邀出席此次盛会,会议期间,还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接见合影,并参加座谈会。

2016年4月14日,中宣部组织召开海外华文媒体调研座谈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欧华联合时报》作为唯一一家地级市媒体与国侨办宣传司、《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9家单位和部门一同受邀参加座谈会,面对面交流海外华文媒体合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2014年8月15日,经商务部批准,温报集团控股的温州欧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资并购《欧华联合时报》,至此温报集团开始正式控股和负责运营该报。《欧华联合时报》是中国第一家地级市传媒集团收购的国外报纸,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在谈判、运营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

创新模式收购华文媒体

《欧华联合时报》于1996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从1996年到2016年,历经20载孜孜不倦地苦心经营,《欧华联合时报》成功跻身意大利华文媒体第一阵营。创刊以来,《欧华联合时报》以意大利罗马为总部,在意大利本土开设4个分社,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三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记者站。近年来,逐步建立起“两微一网一报”全媒体播报体系,并成功策划打造“一带一路”中国品牌世界行系列大型跨境活动。

温报集团与《欧华联合时报》的正式谈判,其实是从2012年就开始了。进入审批环节后,温报集团从下到上,从市里到国家级层面,相关的各个部门跑了一圈,发现这个开创性的事业在审批手续上几乎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有一次,到了文件审批的最后一个环节,说公司名称不符合相关规定,于是打回来重新做,所有环节都必须再来一次。这个审批的过程中,笔者深有体会,确实花了很大精力,一直到2013年的5月13日,温报集团才拿到营业执照。

2014年8月15日,经商务部批准,温报集团控股的温州欧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资并购《欧华联合时报》,至此温报集团开始正式控股和负责运营该报。在笔者接手该报工作后,温报集团对《欧华联合时报》进行全面改版,并组建了新队伍。如果说前期审批的探索是具体的、繁琐的,那么运营过程中的探索更需要战略性思维。温报集团虽在办报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但是,在海外办报,对国内媒体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量杰出的办报人才,而且还要适应海外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在办报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和调适,积累经验,因此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

《欧华联合时报》是中国第一家地级市传媒集团收购的国外报纸,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在谈判、运营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此外,温报集团充分依托温州侨乡及百万温籍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人脉优势,积极探索与海外传媒新的合作模式,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通过合作控股出版华文报纸,打造海外网址,加强新闻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次成功运作,这是一次海外办报的新尝试。

创新报业整合发展之路

《欧华联合时报》在意大利华人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公信力。2014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意大利。当时,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特别要求《欧华联合时报》在领导人到达当天出版中意华文特刊,作为唯一一份华文报纸供国家领导人阅读。

紧接着,10月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李克强在杭州与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的70 位代表座谈,《欧华联合时报》作为唯一受邀的欧洲华文媒体代表,与美联社、塔斯社、路透社、法新社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十家世界主流媒体一起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2015年的三场 “一带一路”系列跨境大型活动,在为《欧华联合时报》树立了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活动引起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等国家和省级部门的关注。三场活动是:在意大利米兰,联合中国侨联成功举办2015“一带一路”中国百强品牌世博行活动,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为活动和本报题写贺词,中国侨联专职副主席李卓彬等领导出席并致辞;在普拉托,2015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千人论坛,吸引中国驻意大利佛罗伦萨总领馆总领事王辅国、普拉托省副省长、华人侨团会长等中意两国政商界近千人出席;在罗马,联合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国家奥委会、罗马市政府、罗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共同主办的2015 “一带一路”第二届意大利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活动吸引9个国家的代表团共同参与,短短3天博览会人流量就超过10万人次。

2016年“一带一路”中国品牌世界行走进那不勒斯,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黄建南,意大利坎巴尼亚大中华主席、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主席朱裕华等嘉宾亲临现场发表主旨演讲和对话互动。中国侨联副主席胡胜才通过视频致辞祝贺。

2016年10月27日—29日,《欧华联合时报》又成功举办了“2016 中国公共外交论坛暨察哈尔学会年会”,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察哈尔学会、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浙江省委党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由《欧华联合时报》策划执行。论坛旨在进一步提升地方公共外交实践在全国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国家高端公共外交资源,更好地打造地方公共外交品牌,为促进地方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服务。

此外,《欧华联合时报》正在积极策划中国公共外交论坛温州峰会,该峰会将是中国第一个以地方公共外交实践为主要研讨内容的全国区域性论坛。内容上以中国地方公共外交转型为主,专门集中探讨包括温州在内的地方公共外交实践,区别于以公共外交理论探讨为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公共外交北京论坛”,也区别于察哈尔学会主办的“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形式上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推动学者、官员、商界、智库、媒体、社团等跨界整合对话,强调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创新研究,是一种跨界整合头脑风暴区别于纯粹的学术论坛、行业论坛和综合展会论坛。同时,《欧华联合时报》出版论坛特刊在海内外发行。

以大运作、大平台谋求突围之路,《欧华联合时报》在这一年致力于打破旧的办报思路、塑造新的商业模式。

创新国际传播新路径

《欧华联合时报》肩负着国际传播的特殊使命。这一使命之下,报纸如何去破旧立新,去塑造新的商业模式?

记得以前一位老同事曾说过“作为新闻人,你要24 小时待命”。这句话很经典,其实,做报纸的商业模式,也要24 小时待命,要随时抓住有效机会让报纸找到生存空间。随着纸媒广告迅速下滑,要突围只能采取其他方式。《欧华联合时报》采取的方式就是大运作兼大平台,然后找出新的生存空间。

笔者认为,未来的市场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品牌,二是实力,三是思想。如果三个都没有,媒体就寸步难行。笔者选择了最后一个,就是卖我们的思想,卖我们的运作模式,所以笔者提出一定要有自己的策划模式。

现在,《欧华联合时报》的策划运营,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立足《欧华联合时报》在国内的基础,不放弃国内的资源和平台;二是接轨国家平台,对接国家发改委、国家侨联等部委进行大策划、大运作,以期树立自己的品牌。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标志着“工匠精神”正式成为国家共识,更为务实求真照亮了发展之路。特别在引领和促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撑,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是制造的水平,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其背后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非良工无以筑大城,非匠心无以成经典”,如今的世界都在召唤“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是对劳动创造的最大尊重。举办此次对话会,旨在阐述工匠精神内涵的同时,通过一线技师、企业家、海外专家、学者共话“工匠精神”,《欧华联合时报》邀请了中国唯一获得比尔盖茨基金会(GCC)资助的生物技术专家、生物化学博士尤其敏,华为集团高级副总裁苏伟,德国斯图加特机器人集团董事长胡建杰等全球创新领军人物,通过创新活动,打通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在对话会当天,《欧华联合时报》推出了《工匠精神》特刊,并联合海外100多家华文媒体在全球20国同步与读者见面,共话“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国际传播新途径。

作者系欧华联合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时报华文外交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老飞人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