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写作课程“微”义解初中生写作难题

2017-01-29 02:24田菁
中学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笔者目标作文

田菁

取写作课程“微”义解初中生写作难题

田菁

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程的理解,可以将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解构得更为精细,在此背景下写作作为课程就纳入了语文教师的视野。只是在传统写作教学的作用之下,写作课程常常容易趋向大而全与体系化,这与对写作教学的追求有关,也与教师预设的写作目标有关,教师或者语文研究者总希望在系统性的写作课程作用之下,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但实际教学总会让这样的愿望落空,这样的写作教学思路常常会陷入空转的境地,而反观作文水平较高学生的作文构思乃至生活经历,对他们写作能力提升的常常又不是这种体系性的生活,反观倒是一些生活片段或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偶然的只言片语,能够点燃他们写作的智慧。因此,写作微课程就自然成为写作研究者的重要视角。本文试基于解决问题的视角,谈谈如何通过写作微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写作微课程,一个解决写作问题的全新视角

从解决写作问题的角度来看写作微课程,关键是看写作课程的“微”言真义。有研究者指出,写作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写作需求,是需要满足“规模小、容量少、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等要求的,而这样的要求实际上也让写作微课程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微”义。根据笔者立足于解决写作问题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理解写作课程之微义。

第一,规模小、容量少,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写作微课程让大而全的写作课程转向了规模小、容量小的方向,这意味着面对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有了“局部战争”的意味,即作文教学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只强调通过精小的过程,解决某一个具体的写作问题。如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作文材料的能力,语文教师的选择常常是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去重复阅读,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原因在此不赘述,而从写作微课程的视角来看,笔者进行了这样的一次设计:结合南通市2016年中考作文材料,让学生联系材料与作文标题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构思作文的初步意向。这一过程中,笔者只强调让学生去联想两者之间的联系,其余均不考虑。而一旦学生将思维锁定在这一点,即可保证规模不大、容量较小,从而就可以解决作文缺乏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主题明确、目标清晰,可以让写作微课程的指向性更强。在大而全的作文思路向微课程转换的过程中,明确一个主题与目标,可以保证写作课程的实施具有“精确打击”的意味,也就是说既然是微课程写作,那就瞄准某一个点进行深度耕耘,同时师生必须同时明确: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一旦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写作教学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上面所举的例子,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三,针对性强,可以让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具有学生的个体指向意义。这里说的针对性,具有因材施教的意思,也就是写作微课程的实施,不是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写作要求,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这一教学思路的达成,可以通过目标的层次性来实现。譬如上例中,构思作文的初步意向,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明晰的两者的关系的水平,来确定他们构思作文的不同目标,这里可适度参考“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实施,具体不赘述。

二、写作微课程,指向写作问题解决的基本要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要义,就是写作问题解决的指向。要解决初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又需要在分析并准确把握学生已经存在了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课程的基本要素如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去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实施流程。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才能真正达成解决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的目标。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写作思路往往只是根据作文标题来构建,而这样的作文思路不容易体现出思维的深度,但同时又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因为他们在面对相当精炼的作文材料时,往往确实读不出这些微言之大义。明确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这一问题,笔者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段作文教学:

首先,明确微课程目标,即让学生学会用作文材料点燃自己的灵光。

其次,开发微课程内容。笔者仍以2016南通中考作文材料为例,先让学生去解构两段材料所表达的意蕴;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去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分享感受;最后,借助于材料来提升自己理解分享的水平。

再次,制定微课程的实施策略。从时间分配上来看,笔者所设计的三个内容分别给予6分钟左右、5分钟左右、5分钟左右的时间分配,而教学方式则分别设计成先自主阅读理解后合作交流、自主思考、自主构思。通过这样的策略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也强调不同方式对学生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

最后,组织实施。

通过上述设计与实施,笔者发现学生经由这样的过程,他们确实可以对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产生自己的理解,比如说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对材料中的“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与“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有了更新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在促进他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切身体验去理解“分享”的时候,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写作微课程,立足于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

写作,说白了就是一种语言运用,就是运用语言去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无论写作课程是微还是大,都无法背离写作的这一本义。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立足于学生去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水平,写作微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这就意味着在设计写作微课程的时候,除了瞄准问题解决这一目标之外,还要建立学生写作基础分析的认识,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写作微课程,要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开发”,也因此,有人将写作微课程称之为“写作学课程”。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中选择微课程视角,需要真正从“微”的本义出发,并同时明确写作微课程的基础与指向,其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目标。

①冯善亮:《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微课程开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新思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14期第4-7页。

②章勉:《写好一件事——初中写作微课程开发案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版第5期第7-9页。

[作者通联:江苏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猜你喜欢
笔者目标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性能相差达32%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