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低分”现象析因及提分对策

2017-01-29 02:24柴双政
中学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评卷尖子生考查

柴双政

“高能低分”现象析因及提分对策

柴双政

有这样一种现象:和数理化及英语等科目有所不同,在月考及市、省质检等各种考试中,考生的语文成绩最不稳定。“优生”不优,“差生”不差成为常态,“一流学生二流分”“三流学生一流分”的“倒挂”现象也并不鲜见。一些平素阅读深广、作文成绩突出(有些学生甚至有不少获奖及发表作文),老师自己赏识、得意,同学公认、看好的语文“尖子生”往往在高考时“马失前蹄”,成绩不如人意甚至让人大跌眼镜。面对这种名不副实的结果,考生、家长往往难于接受,甚至声称要查卷,不少老师也为此深感遗憾,或成为隐痛而耿耿于怀。

上述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高考语文的“高能低分”现象。客观、冷静地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语文“尖子生”的更好发挥,而且有利于整个高三语文科的复习。因此,本文不揣冒昧,就此作一点探析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供复习参考之用。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应该有如下几点。

一、试题因素

可以说,高考试题的每一个细部都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就语文科目而言,一般论述文、文言文、古诗、文学作品、实用文这些阅读题命制时所选的材料对考生个体发挥影响较大。有考生就坦言,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选社科类文章还是选科技类文章,甚至社科类文章是传统国学还是史学、美学、文艺学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得分,答顺了,三个选择题全对,答不顺,只有靠蒙,有时甚至三题全错,而这三道试题9分能否得上,完全可以决定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下。整体而言,好的、常规的阅读材料会为考生的创造性阅读和答卷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挥余地。

对考生发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称为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毋庸置疑,高考作文题命制的优劣与否,直接决定着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尤其是语文“尖子生”——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尖子生”,其长项大多表现在作文上。作文题命制得好,考生会文思如泉,佳作迭出;作文题命制得不好,考生会文思枯竭,作文乏善可陈。多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及考生答题实际也证实了这一点。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话题作文的先河,许多考生想象丰富,写出了优秀之作。但从生理系统、思维品质、审美理想及阅读倾向来看,这道作文题更适合男生而不利于女生。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等话题作文,由于命题者的苦心孤诣,其众多佳作至今传为美谈、足以为训,甚至“诚信”一词就此传扬开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2006年“新材料作文”兴起,对“话题作文”是一个纠偏,好评如潮。但2008年的“大地震”材料、2011年的“中国崛起”材料,因为其提供的材料大而无当,尽管考生从老师处学得了“化大为小”“小角度入球”等作文秘诀,却无奈“老虎吃天,无法下口”。2015年高考作文又一次重大转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没了以往的“明确文体”“文体自选”这些开放的写作空间,“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的提示充分体现了议论思辨的要求,这让一批长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语文尖子生没了用武之地。“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看一些“来自一线”的“高考满分作文”,尽管有些单一、失色,但“立德树人”“防套作、防宿构”的命题意图的确实现了。不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多变性和偶或性对尖子生出色发挥的影响于此也可见一斑。

其实,不仅仅是试题,高考语文题答案设置的主观性、随意性也会影响尖子生的高考成绩,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二、评卷因素

首先,高考评卷和我们平常的月考等阅卷大不相同。月考、质检等阅卷,我们会知悉考生信息或辨别出考生的字迹,知其是“尖子生”,会耐心阅读其答卷,更会关注其文章的思想、文采等,对书写字迹、语病等往往宽容不计,会情感性地给其一个不错的分数。但高考评卷则屏蔽了考生所有信息,一切都是零起点,一切都是整体判断,作文更是几十秒钟定高低。

其次,影响评卷结果的准确性有诸多因素,其中评卷教师个人的能力、状态、情绪等与评卷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以前的完全人工阅卷方式,后面评卷的老师会看到前面评卷老师的赋分,会有形无形受到影响。网上阅卷系统的使用,特别是双评、多评的误差控制机制及评卷一致性检查等功能努力确保了阅卷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了阅卷的公平、公正、科学。但不管怎样,评卷毕竟还是具有主观性的人在操作,因此阅卷老师的识力水平、情感态度及价值倾向会直接影响对考生的答卷特别是作文的评价。网上阅卷的实行,每位阅卷者都很关注自己的无效评阅卷数量及自己评卷分数曲线与整体分数曲线的对应关系,尽量使二者保持一致,如果个人的评卷分数有异常和无效评阅卷数量过多,专家就会找其“谈话”,“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这意味着在保证阅卷公正性的同时,作文“保险分”会增多,那种“旁逸斜出”“特立独行”的“放胆文”,会被两位评卷老师同时聚焦、一眼相中的几率大为降低,更可能会因为阅卷老师的识力及“收胆”而并不会给“放胆分”,如此,那些我们平时看好的极具个性的“尖子生”作文,可能会因为病句、错别字、书写潦草等原因“瑕而掩瑜”“泯然众人”,得一个大众的不尴不尬的平庸分。而在几十秒钟判生死的作文评卷中,优秀作文却又往往有着“脱题”的风险,因为越是语文学得好的学生,其作文可能越独异,越有个性,越不同流俗,越别具一格,越离经叛道,有的学生甚至“不听话”,视老师所教的刻意点题为“蛇足”,如此,就会让阅卷老师产生“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另起炉灶作文”的观感,从而加大脱题的风险。

三、考生因素

语文“尖子生”高考失误,考生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过度紧张、临阵怯场这些常规因素,也有复习不全面、偏废基础和阅读等技术性因素,这里主要谈谈作文方面的失误因素。

在月考、质检等平常考试中,因无关紧要,“尖子生”反而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我手写我口”,也因而写出了优秀文章。而高考时,因为“关乎前途命运”,耳闻目睹了许多“谆谆教诲”和“清规戒律”,他们反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求“保险”,于是写出了平庸文。还有一种情况与前述相反,“尖子生”觉得自己长项在作文上,于是想得高分,甚至想让自己的作文成为一鸣惊人的范文,便努力创新,不懂假如高考作文材料恰合其以往优秀作文,不必舍“旧”求“新”,改写即成。由于努力弃“旧”图“新”,花费时间过多,作文不一定写得好,还占用了其它试题的思考和答题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平时作文训练,“尖子生”往往过于专注于某一种文体,一旦高考试题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凑合成文,这样,其高考语文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四、评价因素

这里的“评价因素”是指我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尖子生”进行的评价界定。学科“尖子生”应该是指那些基础扎实,学习有法,智力相对较高,成绩较为稳定的学生。用这个标准来界定和评价,我们的语文“尖子生”就比较虚弱,就底气不足,就不如数理化英这些科目的“尖子生”来得扎实、牢靠。

我们平常说某位学生“语文学得好”,是“尖子生”,往往带有较重的主观情感色彩,缺少客观、冷静、全面的评价。从老师的评价角度讲,秉承赏识教育理念,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某个闪光点会大加褒扬赞赏;从同学的评价角度讲,许多同学界定语文“尖子生”更多的是“激情”式评价:某个学生可能因为阅读书籍多,或因某次发言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因一次语言优美、思想独特深刻的课堂作文,或因某一次或几次发表(获奖)作文,我们就誉其为语文“尖子生”,其实这种评价缺乏科学的界定依据。

而高考语文试题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则是全面、系统的,它不仅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还要考查阅读能力;不仅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还要考查古诗文阅读能力;不仅考查分析鉴赏能力,还要考查机械识记能力;不仅考查人文素养,还要考查科学素养……仅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就有语音、字形、标点、语法、修辞、扩句、缩句、简明、连贯、得体等等,角角落落一点也不放过,如果不全面复习巩固,仅凭一面之长来支撑,“尖子生”的金字塔必然会轰然坍塌,其语文成绩必然经不住高考的检验。另外,考场作文也绝不等同于平素作文或投稿文章,平素作文或投稿文章无时间限宥,可以细磨慢研,甚至请他人指正修改,而考场作文检验的则是考生的“王勃之才”——速构速成,而非“雪芹之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因此以作文发表或获奖来界定该生为语文“尖子生”也是不够客观公正。(可以说,上述情况也正是一些知名作家答不好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语文“尖子生”如何提分并稳固其好的成绩呢?

一、老师层面

1.深研考纲,全面、系统地指导复习。高考考纲,常研常新,即使长年不变的考点,我们也能从考题的变化中悟出新境。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是自2007年有课标卷以来,大纲关于“写作”考点十年未变的概括性表述。对这个表述我们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加之新材料作文的“明确文体”或“文体自选”要求,导致不少同学写作文时往往只操持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一种文体,不及其余。其实,仔细分析这个表述,我们看到“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个短语间用的是顿号和连词“和”而不是“或”,这表明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择关系,这也指示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复习时应注意文体的全面性,不能偏废一方(这里,我尤其强调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我个人以为,议论是一种最常用到的表达方式,比之实用文和文学写作,“表明态度”“发表看法”“阐述理由”是一个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法避绕的一个命题,是必然的“任务驱动”,因此学会议论说理会使人终身受益,而许多“尖子生”恰恰在这个方面是短项)。如此再回头看2015年“任务驱动型”书信体作文则就不是那样的“奇葩”了,而是符合考纲的——这道作文题实际是借“实用文”之壳,行“论述文”之实。

另外,我们指导学生复习时,也注意不要说大话、“死话”,即在指导学生复习时,绝不武断轻言今年高考会考什么,不会考什么,或武断预测哪道题难,哪道题易,以免引学生于误区,陷自己于尴尬。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许多语文老师曾经有过教训。2008年,许多语文老师都依据高考作文为防“宿构”会回避热点的经验,明确告诉学生作文不会在“大地震”上做文章,但当年作文命题材料偏偏就是大地震。近年来,新课标卷选考题的两类文本阅读题,得分有较大差距(通常是文学类平均分比实用类低3—5分),发现了这个现象的老师们便在复习阶段告知同学们,选考题就只答实用类题,甚至复习时放弃文学类阅读的复习指导,但2015年课标卷Ⅰ实用类文本材料《朱东润自传》阅读难度及答题难度明显高于小说文本《马兰花》(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推算也证实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平均得分低于小说文本阅读题1.688分),这让一些长于文学阅读的学生后悔不迭,也让一些老师暗自叫苦(当然,2017年高考考纲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修订了这一偏差)。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按照考纲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地全面复习,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避往年陈旧题型,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又不偏废,不盲从,如此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2.个体辅导,对症下药。语文“尖子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许多问题也并不是一时出现、偶然出现的,有的甚成顽疾。因此平时阅卷发现这类问题,老师即可叫来学生,当面及时指出,及时纠正,绝不爱屋及乌,更不讳疾忌医。

二、学生层面

1.不执著、不偏废,重视单选试题。复习时,按照考纲,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到全面、系统,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同时,还应掌握应答特点及技巧,例如问答题不惟“深刻”,更在“全面”——因为高考阅卷是“按点给分”,你答得再“深刻”(这也是不少“尖子生”所得意的)也只能给你这“一点”得分而不会加分,其它“点”没答上,则直接失去该“点”得分。另外,不执著一念,不偏废一方,长于散文的写作,也绝不放弃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如此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曰绝不吊死在一棵树上),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懂一些,才可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这里,笔者还要特别强调重视选择题的复习。有人说“得选择题者得语文天下”,这话虽有些夸张,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即使是满分60分的作文,除了最高分和最低分,大多数同学差距并不大,差个八九分,已够悬殊。而单选试题以全国课标卷为例,总共9道,每题3分共27分,如果错选三四道题,其总分差距则是一篇优秀作文都无法追补回来的。

2.增强判断力,放胆写作文。尽管“高分与风险并存”,尽管高考评卷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如意,但我们相信这些几率较小且会逐步完善。我们更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阅卷老师会慧眼识才。我们之所以怕作文被冠之于“脱题”等名,主要是我们自己判断力不强,拿捏不准,如果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既清楚知道大众认同,又肯定自己的自出机杼有理有据,那么又何必畏首畏尾,委屈自己的才华呢?因为毕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高考作文写作上我们也应该做到“尽志无悔”,尽力展示我们“漂亮的羽毛”。

[作者通联:陕西宝鸡市姜谭联立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评卷尖子生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尖子生为何不领情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画海”评卷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产业遴选 谁是“尖子生”
浅谈对尖子生培养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