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VR新闻的实践与探索

2017-01-29 07:11文/周
传媒 2017年18期
关键词:流离失所纽约时报眼罩

文/周 璐

《纽约时报》VR新闻的实践与探索

文/周 璐

近年来,传媒巨头纷纷进军VR新闻领域,如CNN推出VR新闻平台,谷歌推出1000万个VR眼罩,国内重要会议也陆续开始了VR直播,而《纽约时报》VR新闻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正式启动VR新闻内容生产的项目,并推出VR产品——NYT VR,制作了《流离失所》VR新闻产品,报道叙利亚战争导致儿童流离失所的新闻,该产品有效增强了传统新闻的体验感和可视性,用户可以结合自身喜好来调整视频角度、声音等内容,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随后,《纽约时报》开始尝试扩大VR的新闻应用范围,如2016年“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项目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VR新闻方面的探索为我国传媒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纽约时报》VR新闻的实践

开发VR产品:NTY VR。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和可视性,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势在必行,但如何转型则成为各国传统媒体讨论的焦点。2015年11月,《纽约时报》宣布与谷歌进行合作,共同开展VR项目,推出了VR产品——NYT VR,为各国传统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一条新方向。《纽约时报》在掌握了VR技术后,发现他们缺少VR内容的分发渠道,如今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把VR内容放在《纽约时报》网站上播放;二是借助其他APP发布《纽约时报》的VR内容,三是研发VR内容的分发渠道。经过《纽约时报》高层商定后,《纽约时报》选择了自己研发VR内容的分发渠道,最终推出了NYT VR。2015年,《纽约时报》向订阅其报纸的用户免费提供100万个谷歌开发的Cordboard眼罩,读者通过Cordboard眼罩可以观看《流离失所》的VR新闻报道,获取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当前,NYT VR适用于Android和iOS系统,用户在观看VR视频时,配合谷歌研发的Cordboard眼罩,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随意调节视频声音大小、摆放角度等,进一步强化了用户新闻体验,这也使其成为继NYTimes发布后下载量最高的APP。

制作VR视频:《流离失所》等。2015年,《纽约时报》开展VR内容制作项目后,首次与Vrse公司合作拍摄了5个有关世界难民生活的视频。其中《流离失所》的VR新闻报道,长达11分钟,报道了叙利亚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三个孩子在战乱中艰难生活的场景。借助VR技术,能够使用户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不同的情景,提供一种在家中就能走遍全世界的新体验。《纽约时报》制作的VR新闻改变了受众参与方式,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受众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阅读新闻内容,很难真正代入新闻内容所营造的语态空间。而VR新闻却有着非常强的代入性,可以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在《流离失所》视频中,用户在带上Cordboard眼罩后,只需做抬头动作就能感受到运输物资的飞机从用户头顶飞过,注视着食物等物资从空中坠落。用户通过简单的扭转头就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完全颠覆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自这次成功将VR新闻带入用户视野后,《纽约时报》制作了《Vigils巴黎》VR影片,其VR团队中的核心技术人员直接通过社交软件与巴黎的编辑和视频记者进行对话和现场培训,之后《纽约时报》VR团队又制作了20多个VR视频,并着手准备引入第三方VR内容,丰富其NYT VR上的视频资源。

尝试VR旅行:“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2016年,“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项目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上展示,被称为《纽约时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前《纽约时报》提供的VR新闻都是与Vrse公司合作的,这次的冥王星之旅是由《纽约时报》科技部与图片部合力完成的,属于《纽约时报》独立制作的VR内容。虽然“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与之前的《流离失所》《Vigils巴黎》等都是VR视频,但是双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并非传统的科教片,而是一次虚拟旅行,带领普通人感受平常难以观看到的景观,普通人只需坐在家中,通过Cordboard眼罩和NYT NR就能游遍全球,甚至全宇宙。这次尝试标志着《纽约时报》已经成熟掌握VR技术,并逐渐由VR新闻向其他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释放了VR技术的市场效益。据悉,VR内容生产已经为《纽约时报》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纽约时报》VR新闻实践的启示

VR技术应用于新闻领域,标志这传统媒体将向可视化领域延伸。

《纽约时报》VR新闻是由传统纸媒向视频行业发展的一个尝试,目前已经开始盈利。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淡化纸媒的重要决策,某种程度上代表传统纸媒未来发展之路将向可视化领域延伸,将进一步丰富传统纸媒的传播渠道。而这种可视化发展之路并不专属于传统纸媒,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也可以利用VR技术拓展业务领域。

VR新闻具有局限性。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规律,要求在第一时间将新闻有效传达给受众,但利用VR技术制作新闻是违背这一新闻传播规律的,因为用户不会每天无所事事地穿梭于各种新闻现场,这就决定了VR新闻在应用场合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适合报道某个活动的开闭幕式或者比赛等新闻,不适用于即时性的新闻报道。当前,我国媒体行业正在加大VR技术生产内容的投入力度,如财新网、风暴科技等媒体企业都在尝试生产VR产品,在此过程中,我国媒体应当注意到VR产品适用性的问题,以及考虑在可视化发展过程中自身媒体的特征,这是能否实现VR新闻顺利转型的先决条件。

VR新闻在强化用户体验时要避免加大社会舆论危机的风险。我们已经进入Web4.0时代,互联网正在深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以移动设备为主,但是仍然离不开互联网的使用。从《纽约时报》VR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其新闻更注重用户体验性,并开始由以往的一对一传播转向为一对多的传播。而要想强化用户体验,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容完成信息传递,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直接影响了VR新闻用户体验效果的好坏。《纽约时报》研发了NYT VR,并上传了20多部VR视频,但是都需要经过下载才能观看。为方便用户在非WiFi的环境下观看,《纽约时报》VR团队努力对视频尺寸进行了压缩,并利用定位技术,使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同步,逐步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因此,我国媒体在生产VR新闻产品时,也需注意到互联网与VR技术的密切关系,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VR新闻能够实现跨平台传播,受众在近乎真实的拟态空间内,可以与新闻人物感同身受,或直接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这无疑加大了社会舆论危机的风险。所以在未来VR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中,媒体在不断强化受众体验的同时,注重开展良性互动,避免发生大规模的社会舆论骚乱。

VR新闻的未来发展。《纽约时报》利用VR技术报道叙利亚战争中的难民生活,开启了新闻传播界利用VR技术制作新闻产品的先河,其后《纽约时报》独立制作的“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更进一步拓展了VR新闻的应用空间。首先,与之配套的观看设备却存在一些问题,用户在长时间佩戴Cordboard眼罩会产生头晕、呕吐等现象,这就要求在利用VR技术制作优质VR内容的同时,还需不断加大与之配套的硬件设备研发,以确保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其次,VR新闻推广也存在一定困难,VR新闻制作水准要求高,成本问题就成为其大规模推广的掣肘,还需不断探讨如何实现VR新闻的商业经营。VR新闻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我国媒体也在不断尝试制作VR新闻,希望随着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处理好成本和效益的问题,实现VR新闻的大规模推广。

VR技术为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纽约时报》VR新闻的实践经验,为各国媒体尝试制作VR新闻提供了参考,但是VR新闻仍处于发展初期,在适用范围、用户体验、应用推广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困境,需要加强思考和研究,不断优化改进,才能推进VR技术在媒体领域的深度整合。在新媒体时代,我国媒体应当总结先进经验,加大VR技术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挥VR新闻在促进媒体融合方面的优势作用。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流离失所纽约时报眼罩
蒸汽眼罩可以戴一夜吗
雨夜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眼罩
创意眼罩
全球流离失所者人数创70年来最高
狐狸眼罩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