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宅在家里做事效率低

2017-01-29 07:16
新传奇 2017年44期
关键词:自习室离家陌生人

大概是2年前,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尽可能不在家工作。去图书馆、去大学自习室也不待在家里,能离家就离家,能离多远就离多远。为什么我不待在家里做事呢?

我想,你在家里也一定不会好好工作。一会儿想吃东西了去冰箱里翻翻,一会儿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一会儿无聊了去刷刷手机。还没人管你,多爽。家看上去最温暖,也最充满吸引力。正因为偷懒成本低,所以偷懒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提升。

而外部工作环境,将会为你隔离掉大部分诱惑。没床给你躺了,没电视机给你看了。此外,图书馆、自习室这些地方,除你之外还有大量陌生人,他们都是学习者。这种积极的氛围将会带动你更好地学习。

其次,有陌生人环绕在你的周围,这将催生出你更多的兴奋与紧张,亦有利于你的专注。

最后,大量学习者共处一室,彼此之间成为互为隐性的监督者。于是,你便无法为所欲为了。你想偷懒时,看着别人都在看书与学习,你自然也不好意思偷懒,自然又会回归到工作的状态中。

每一种环境,都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躺在床上,不可能工作好。正如你在自习室里,永远也不可能睡好一样。

当你试图模糊环境的边界与功能时,该环境原本可能带给你的意义与收益也会随之而减少。比如:你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给你的潜在信息是——很好,既然来到这里,就请专心地学习吧。也就是说,环境能够作用于人,给人以暗示,唤起仪式感,从而促进人类进行符合环境特性的行为。

人,是注定要与人产生连接的。家作为内部环境,始终是闭塞的、不流通的。身在外部环境的好处就是,你不得不实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的好处是:信息共享、价值碰撞、巩固固有知识、融合外部知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讨论:当今世界,沟通成本逐渐变低。即时通讯、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已经如此发达,传统的面对面办公模式是否还有其意义?从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面的沟通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理解。因为面对面的方式,更能确保人类积极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每一个行为动作、手势、表情细节都会暴露在彼此的视野之下,这对于建立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

长期待在家里的人,其社会属性也在一点点脱落。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善于走出去,更喜欢在外面?因为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的信息渠道更丰富,他们的社交网络更发达。若你试图变得优秀,就请离开家,去外面享受阳光,享受与人交流的快乐。

猜你喜欢
自习室离家陌生人
边读研边做副业
离家的叹号
付费自习室爆火,“焦虑性充电”有无必要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付费自习室走红
离家的路
突然爆红的“付费自习室”会是一个新风口吗?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离家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