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初探*

2017-01-29 19:05刘宝堂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舆论网络安全

刘宝堂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初探*

刘宝堂*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客观实际,在网络主权、网络治理、网络舆论、网络人才、网络技术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形成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思想,具有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协调及立足国内和面向世界相统筹的突出特点,对于当前丰富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维护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网络新秩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网络安全;网络强国;网络安全思想

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揭示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安全本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互联网和网络安全,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建设,注重发挥互联网的建设性作用,提出并阐释了重要的网络安全思想。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入研究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科学内涵、突出特点与时代价值,对于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是由一系列观点、论断组成的科学体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意蕴。它以网络强国为战略目标,并涉及到网络主权维护、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论引导、网络人才培育、网络技术创新等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

(一)网络主权观

新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信息强国正肆意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监听等活动,以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这一网络霸权行径无疑会加剧网络空间的动荡局势。究其根源,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困局就在于国家主权没有做到行随事迁。鉴于此,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网络主权观”的新思想。第一,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和精神是网络主权的法理基础。网络主权根植于现代法理,是国家主权在虚拟空间的自然延伸与扩展。习近平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1]。因此,网络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第二,网络安全以尊重网络主权为根本保障。在网络时代,没有网络主权,就没有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已渐成为国际共识。第三,自主选择权、平等参与权和国家自卫权是网络主权的三项基本权利。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1]。

(二)网络治理观

现阶段我国的网络安全态势日益严峻,网络诈骗、网络威胁等各种负面现象层出不穷,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工作刻不容缓。正因如此,习近平提出了“网络治理观”的新思想。第一,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是网络治理的制度规范。面对我国互联网治理的“九龙治水”困局以及自媒体时代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的固有滞后性,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以整合相关职能为目的,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2]。在此基础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应运而生。第二,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网络治理的法治保障。当下,网络空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状况日甚一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1],为此,习近平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3]。第三,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是网络治理的技术手段。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安全可控问题愈发严峻,同时也为网络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抓手。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4],在引导和规范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模式和监管技术手段,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第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展现了网络治理的大国担当。全球一网,使之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然而,近年来,在全球网络空间中上演的国际指责、主权争议、利益冲突日趋严重。为此,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1]。“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1]。在此基础上,呼吁“各国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

(三)网络舆论观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锋与价值主体利益多元诉求充斥于网络空间,既浑浊网络空间,消蚀网民基本认知,又袭扰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侵蚀我国主流思想基础。鉴于此,习近平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而提出了“网络舆论观”的新思想。第一,重中之重是网上舆论工作地位的新论断。习近平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4],道明了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及网上舆论工作“为什么”的问题。第二,理念、手段、基层工作创新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新指引。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4];手段创新,即在“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4]的同时,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4];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5],扎实推进基层工作。第三,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时、度、效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科学前提。在秉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认知基础上,网上舆论工作者要把握住时机、拿捏住分寸、控得住态势,摸得透网民的心理与需求,从而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的科学性。第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强大力量的同时,也要“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第五,创新我国网络媒体的国际传播方式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外宣谋划。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四)网络人才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是促使科学技术这一要素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6]。因此,针对加强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需要,习近平提出了“网络人才观”的新思想。第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网络发展的人才意识。“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6]。第二,不拘一格降人才是网络发展的人才定制。习近平强调,“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要下大工夫、下大本钱,“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也要“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6]。第三,优秀青年人才的使用是网络发展的智力来源。为此,既要“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6],也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是人才竞争的制度优势。一方面,“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6]。

(五)网络技术观

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过硬技术,那么,由此构成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就像沙滩上的建筑,岌岌可危。因此,为扭转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基础设施受控于人的不利局面,习近平提出了“网络技术观”的新思想。第一,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就必须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7]。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技术研发的重要法宝。政府既要把有限的科研资源用在亟待突破的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面,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投入,同时也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7],推动其应用取得突破进展。第三,坚持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并重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本态度。既鼓励和支持我国的网信事业走出去,主动有为,又欢迎恪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外企入驻中国,共谋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强调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但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研发。但对于外来新技术,要增强自己的战略考量。第四,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是网络技术研发的策略谋划。“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6],“积极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6],以此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促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五,基础研究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习近平强调,“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因此,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地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大环境。

二、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突出特点

上述观点内容,网络强国是战略目标,网络主权维护是核心,网络空间治理是手段,网络舆论引导是重点,网络人才培育、网络技术创新是依托,由此初步构成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体系。作为一个丰富且完整的体系,其具有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协调及立足国内和面向世界相统筹的突出特点。

(一)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既强调思想的宏观性,又突出思想的可操作性,做到了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以习近平担任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将价值宣示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研究制定事关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谋划、策略机制和理念革新,并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以此增强其宏观性和指导性。与此同时,习近平再三强调,“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在此基础上,将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就网信事业所涉及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进行“落细”、“落实”、“落小”工作,使之能检查、易评估,从而大大增强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可操作性。

(二)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统一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既正视网络事业的现实状况,又着眼于网络发展的前瞻愿景,做到了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网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业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较为突出,与现有网络强国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现阶段,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7],从而助推我国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三)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协调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既着眼于网络事业的系统布局,又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做到了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协调。习近平在经济、国防、外交、文化、科技、人才多领域就网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以此推动综合施策,形成多领域联动格局。与此同时,在剖析我国互联网发展所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着重指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6],关键基础设施受控于人,业已成为我国网络安全的最大软肋。基于此,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才、技术和安全的突围与破局,这一领域“拿来主义”的尴尬处境必将会随着人才、技术和安全的到位而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足国内和面向世界相统筹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既适应于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动力的期许,又利于我国网络经济“走出去”接洽合作事宜,做到了立足国内和面向世界相统筹。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新常态亟需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6]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网络的深度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积累沉淀,逐渐培育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于一体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并引导其融入到全球网络经济合作的浪潮当中,从而打造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共生的新亮点。

三、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扎根于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积极应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空间日益交融所衍生出来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态势的同时,也着眼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对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大胆超越,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思想。它不仅丰富了马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促进维护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而且也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网络新秩序。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国际社会的主体”,“争霸和侵略战争成为‘国际政治的秘密’”[8]。列宁认为,“摆脱战争惨祸的惟一途径就是开展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呼吁“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9]。基于国家生存和安全的考量,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以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并依靠自身力量保障国家不受外来军事威胁,进而谋求或达到国家权力和安全最大化的传统国家安全观。

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者,我们党一直十分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并能因时随势地宏观把握国家安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强调,要正确研判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随着信息网络安全的日趋重要,习近平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论断,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思想。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与时俱进,从新的现实出发,一方面指出安全是相互依存的,是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在内的总体国家安全,同时,也指出网络安全对我国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网络交织物”。另一方面,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论引导、网络人才培育、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协调和总体布局,以期在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开创国家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所提出的网络安全思想,在继承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展示出了新的生命力。

(二)促进维护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趋提升,网络主权已成为国家主权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样神圣不可侵犯。但囿于“制信息”权的缺失,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强国打着“网络自由”政策的幌子,凭借互联网技术的绝对优势,在肆意践踏我国网络主权的同时,也加紧向我国实施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渗透,诋毁、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妄图以此扳倒中国,这都使得我国的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状况更加不容乐观。

2010年6月,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就指出,中国网络主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的管辖,同时还包括我国互联网域名及相关公共服务不受侵犯。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进而以现代国际法理为依据论证了网络主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自然地牵引出了自主选择权、平等参与权、国家自卫权等三项基本权利,以此促进全球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中的网络主权观,是中国提出并坚持的创造性主权观,是对我国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仅为新形势下我国维护网络空间发展权益提供了必要理论支撑,而且也为处理网络空间中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习近平看来,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制度安全。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中的网络舆论观与时俱进,从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为什么要加强网上舆论工作,怎样加强网上舆论工作”这一课题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诸如网上舆论工作的地位、任务等做了全面的理论回答,另一方面,又站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着手从战略谋划、策略机制和理念革新等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此牢牢把握住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切实让网络空间日益清朗起来。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中的网络舆论观的提出,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行动指南。

(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网络新秩序

一直以来,美国作为全球网络空间起源地,“掌控着互联网‘开关’控制权、网络空间话语权以及网络空间国际机制建构的主动权”,在事实上形成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单边格局。然而,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在将下至普通网民上到国家元首“一网打尽”、谋一己私利的同时,也在执行内外有别的网络评价双重标准,既为自己行为辩解、开脱,又对他国进行刁难、指责。网络治理的单边格局难以为继,但囿于力量分布,技术发展与既定游戏规则等多种因素,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变革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格局的进程,依然是任重道远。

自1994年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业已发展成为了互联网大国,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以及六个主体参与的思想,形成了以尊重主权平等原则为核心诉求的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中的网络治理观在向世界阐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同时,也必将会对构建全球网络空间秩序与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习近平看来,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通,互联网的精神在于共享共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与平等合作。鉴于此,我国一方面在为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搭建中国平台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中美、中英、中韩等互联网交流平台建设,以此加强互信务实,共商合作大计,另一方面,也积极活跃在国际电信联盟、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新兴国家圆桌会议等国际组织中,并为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立足于让互联网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世界人民的愿景,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中的网络治理观,展现出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中国情怀和道义担当,其也必将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网络新秩序。

[1]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2-17.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

[3]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光明日报,2014-02-28(01).

[4]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8-21.

[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共文献出版社,2014.84.

[6]新华社.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信息安全,2016(05):23-31.

[7]习近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9]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6.

[10]刘勃然.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及其路径研究”(CX2016B515);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项目“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研究”(2016YBM04)。

刘宝堂(1990-),男,汉族,山东沂南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赵惜群

TP

A

1006-0049-(2017)11-0011-04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舆论网络安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