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发明“饺子”救治百姓

2017-02-01 19:17
新农村 2017年4期
关键词:杂病论张仲景南阳

张仲景发明“饺子”救治百姓

张仲景是南阳人,生活在东汉末年,他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建安年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端坐于大堂之上为民治病。张仲景此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作“坐堂先生”,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后来不满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正值隆冬季节,他见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不少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到除夕期间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其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食百姓。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便学着张仲景“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在过年时食用,称之为“饺子”,至今南阳一带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猜你喜欢
杂病论张仲景南阳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